<p class="ql-block"> 6月2日—3日,“第九届全国小学数学文化优质课展示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武汉经开外国语学校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主办,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武汉经开外国语学校承办,重庆润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余名专家学者、小学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观摩研讨会。</p> 开幕篇 <p class="ql-block"> 6月2日8:30,此次活动在武汉经开外国语学校星海剧院拉开了帷幕。活动由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婷教授主持。出席活动开幕式的嘉宾有: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宋乃庆教授,西南大学“海外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特拉华大学终身教授蔡金法教授,中国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学博士、博士后导师李铁安所长,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代钦教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员、博士后合作导师康世刚所长等。与会专家领导先后致辞,宋乃庆教授在致辞中说到,数学文化是数学知识、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思维方式等文明的总和数学文化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希望数学文化像春天里的一把火,越烧越旺。</p> 听课篇 <p class="ql-block"> 我非常有幸参加了此次数学文化盛会。赛课活动分讲课和说课,讲课分4个会场同时进行,说课分2个会场同时进行行。我选听了8节现场展示课,8位老师借助数学文化故事,深挖数学文化内涵,创意无限,趣味横生;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亮,思维灵动,兴趣高昂;课堂气氛热烈,高潮迭起,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 武汉经开外国语学校张璐老师执教“玩玩一笔画”。课前张老师通过数学故事“七桥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一笔画图形的规律,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结论—枚举”的全过程,习得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思维习惯。在经历解决“七桥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构建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渗透了抽象、建模的数学思想。在学习致用环节,让学生为此次活动参会的老师设计一条不重复也不遗漏的参观路线。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思的维思考、用数学的言表达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徐蕾执教“图灵的密码”。徐老师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完成密码任务,保卫世界和平”的活动贯穿整个课堂。通过“破解摩斯密码”揭示课题,让学生认识明文、密文、密钥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三个任务活动,引出三种加密的方法:代换法,错乱法,加乱法,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三个密码的任务体验科学家的探究之路,一步步了解图灵,感受图灵在密码破译中的执着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认识现代生活中的新型密码中,感受科技的高速发展,密码技术的更新迭代,感受数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小学赵兵章老师执教“奇怪的遗嘱”。以“遗嘱分配17头牛”的故事引入,提出两个问题:1.三个儿子能否按遗嘱的规定来17头牛呢?2.怎样分才能达到老人是要求呢?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并自主尝试解决。再通过交流汇报,引发学生深入探究,探究怎样用“借一还一”解决遗嘱中的分配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用“借一还一”解决遗嘱问题的经验 ,感受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最后,通过对其他“奇怪的遗嘱”内容的拓展学习,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四川省泸州师范附属小学何春艳老师执教“分数的由来”。通过“看成语猜分数”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藏在数学书里的秘密》中了解各国(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阿拉伯)分数的由来。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分数的抽象过程,感悟分数蕴含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了解古今中外数学家对表示分数的改进历程,渗透了抽象、推理等数学思想,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和应用意识。最后,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家在研究分数方面的杰出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 湖北省宜昌市金东方小学张彩华老师执教“圆的魅力”。首先,通过“圆”字的从甲骨文到楷体的演变,和古代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圆的由来和人们对圆的应用,感受古人的智慧。然后,通过“制作车轮和设计公平的站位”两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想象中发现和理解“圆,一中同长”的内涵本质,知道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设计成圆形的道理,感受圆的外在美。感受“圆出于方”的含义,感受“化曲为直”“极限”等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最后,通过“圆桌会议”“中秋节文化”,了解中国的圆文化(圆满、团圆、平等、和谐、和平),增强文化自信 ,感受内在美、寓意美,感受圆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门书院张晓杰老师执教“昆虫界的几何高手”。观看“蜂巢”的视频后,让学生大胆猜想“蜂巢为什么是正六边形而不是其他形状呢?”,再进行分析、验证猜想。验证环节经历了“省材料的秘密,空间大的秘密,抗冲击的秘密”三个探究活动。通过操作和思考,建立密铺的概念,知道图形密铺要满足的条件,从而明白要想节省材料,必须选择可以密铺的图形。再对省材料和空间大的猜想进行数学化分析,在可以密铺的图形中蜜蜂选择正六边形是因为周长一定,正六边形面积最大,高也一定,底面积大的体积也最大的原理。通过阅读了解“蜂巢”抗冲击的原理,初步树立了跨学科学习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兰州大学附属学校吕莉老师执教“平均数是数吗”。吕老师通过“平均数的谎言”引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来看待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特征:有范围,关注了所有的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比较敏感,代表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通过了解平均数的发展史,感受历来的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p> <p class="ql-block">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教科院附属田东小学的孔丽莉老师执教“华氏双法”。孔老师首先用茶文化导入,让学生了解沏茶程序。然后以“想喝到一杯好茶,至少需要几分钟”问题为任务驱动,学生经历了“想—摆—记—算”的操作过程,在交流汇报中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引出“统筹法”,体会统筹思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快递员送茶叶的情境,引出问题:保证每家信都送到,怎样最节省时间?让学生经历“想—画—标”的探究过程,展示设计路线图,引导学生选择最节省时间的方案 ,引出“优选法”,体会优选法的实际应用。最后通过视频了解华罗庚及华氏双法取得的成就,体会“华氏双法”是一种神奇的数学理论。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p> 讲座篇 <p class="ql-block">6月3日上午,聆听了4位专家的精彩报告。蔡金法教授做了《问题提出促进数学文化素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探索》的专题报告,蔡教授主要聪什么是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的教育价值,什么是数学文化,数学文化进课堂的实施路径等几个方面,用理论引领加案例分享的方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他将国际上最前沿的问题提出与本土的数学文化的实践活动进行了有机的联系,让数学文化的研究找到了新的切入点,也为后续的数学文化研究指名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宋乃庆教授做了《增值评价促进儿童素养发展》的专题报告,主要从增值评价的内涵和意义,儿童素养内涵,增值评价促进儿童素养发展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刻讲解。让我们对“增值评价”有了清晰的认识,增值评价有利于促进科学的评价观,能兼顾儿童发展不同需求,是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根本宗旨的评价决策。</p> <p class="ql-block">李铁安所长的报告《高品质数学文化课的塑造》,他在报告中提出了“三问”,即原点之问:什么是数学文化?核心之问:什么是数学文化课?关键之问:如何设计实施数学文化课?引发了所有听课老师的思考。李所长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的实施路径,加入:数学+文化,还原:历史过程,转化:课程化—问题化。让我们对高品质数学文化课的塑造有了全面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代钦教授做了《陶言数——“最早的中国”之数学文化和教育》,他主要讲了数字认识的先天性和后天性、数字符号是文字的起源的两个观点。深入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彩陶中的数学文化,包含了圆的认识,特殊立体的认识,直线形的认识。让我们了解了彩陶中刻画的数字符号和几何图案是中国文化的童年,每一个数字和图案的出现也隐喻着史前先民的数学认知的产生与发展之艰难历程。</p> 闭幕篇 <p class="ql-block">6月3日上午11点,第九届全国小学数学文化优质课大赛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圆满闭幕。闭幕式上,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就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进行了总结。接着举行了颁奖仪式,参会领导与专家为获奖选手颁发了荣誉证书。最后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研究所中心为全国300多所数学文化实验学校举行授牌仪式,祝贺我校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小学授牌成功!</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讨会是全国深度交流数学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成果的一次盛会,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研讨会。通过此次观摩活动的学习,我收获满满,我将带着思考出发,我想说: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研究之路,我们已出发,只有起点,没有终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