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灵魂深处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文/云和</p><p class="ql-block"> 最近学习第五单元,几乎每天都有感动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感动于他们的胸怀。马克思出生于一个殷实的律师家庭,他才华横溢,完全可以凭借实力谋得一份安稳且高薪的工作,过上富足且稳定的生活,可他却选择了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身,恩格斯亦如此。“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出生书香门第,家境富裕,他天生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完全可以以己之力博取功名,又有挚爱的妻儿,家庭幸福,本可以幸福地活下去,可他却选择了为天下谋永福之艰难道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生活在自己的时代,他们果断地挑起了那个时代为天下苍生谋永福的使命,即便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反观自己,日常加个班,多做一点事,偶尔也会心不甘,情不愿,甚至心生抱怨。对比之下,不由愧从心生,愧怍之余,又怎能不为之感动。</p> <p class="ql-block"> 感动于他们的志向。“选择最能为人类工作的事业,忧人之忧,乐人之乐”,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即立下了这般伟大的人生誓言;林觉民13岁参加科举童子试时,即在试卷上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字,便潇洒离开。阅读他们的故事,不由得又想起了毛主席与周总理的青少年时代。“孩儿立志出韶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毛主席17岁即有如此之决心,周总理14岁即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蓦地发现,古圣先贤,不论时代,不论国籍,都有着惊人的相似,那便是早熟,志向远大。回想我们的十几岁正是懵懂、顽皮的年纪,而他们却早已开始思考人生,明确志向了,似乎他们从小,就有着与我们不一样的思维。惭愧之余,又怎能不为之感动!</p> <p class="ql-block"> 感动于他们的坚持不懈。被各国政府威胁与驱逐,被资产者诅咒与诽谤,马克思都无所畏惧,依旧坚守初心,砥砺向前,倾尽全力,为人类历史发展,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终身。参加各类革命团队,兴办女学,宣扬男女平等,宣传革命道理,林觉民从日本回国,即负责为革命“选锋”,与同志们携手共赴战场,不幸被捕,英勇牺牲。读到他们生命走向终点的那一刻,除了为之痛惜,不知怎地,就想起了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当时的欧洲反动势力比较猖獗,聪明如马克思,不会不知道实现自己事业的艰难,但他没有退却,没有放弃,而是深入调研,探究原因,撰写书籍,为无产阶级提供理论指导;“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救国之艰难,林觉民心明如镜,但为国为民,他依然竭尽全力,为之牺牲,亦心甘情愿。反观自己,想做一件事,需要多长时间方能付诸行动,行动之后,又能坚持多久。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他们的境界,他们的坚持,怎能不让人感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的盛宴,美的享受,也是心灵的洗礼,思想的升华,更是灵魂的修行,自我的摆渡,个人的成长。成长才是我们毕生该修炼的课堂,而阅读则是最廉价的成长修炼之光,生活有光,我们的人生就不会迷茫,愿阅读之光永照你我前行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