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甘肃版图西边隅有一个美丽的地名——海石湾,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感觉有点诗意。以后到过外省一些地方,偶尔几次也看到有商家用“海石”或“海石湾”作店名,看来这海石湾还颇有点商业价值。我也曾有过念头,如果有哪家报刊或杂志能用“蓝海石”或“海石花”名称开辟一个文艺专栏,我一定会斗胆,尝试寄投一两篇文稿的。<br> 海石湾地处甘青交界,鸡鸣闻两省。行政管辖隶属于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镇,是区政府所在地。距兰州中心城区110公里之遥,正好位于兰州与西宁两大省会城市连线的中分点上。著名的甘藏铁路,沿山脚一直延伸到神秘的拉萨,是内地通往西藏重要的铁路干线,海石湾站也是甘肃境内最后一个铁路站。京藏高速横贯全境,海石湾交通还是十分便利。海石湾平均海拔1775米,地貌特征,南北两山夹一川,东西横贯盘一龙。湟水河作为黄河重要的上游支流,是甘青两省的分界河,川流不息一路东去,湍急并混浊的湟水,千百年来,养育了两岸回汉等各族人民。<br> 海石湾地名源起何时,无处考证。但依据两面山的走势,和山坡横截面大量的贝壳等许多迹象,完全有理由相信,海石湾一定名副其实。大量的事实可以佐证,远古时期的海石湾是一片汪洋,只不过距今实在太遥远了,至少在150万年以上。你可以遐想一下,面对一望无垠的蓝色汪洋,海浪周而复始地潮涨潮落,漫长的岸线一直延伸到天际,划出一道美丽弧线,当你躺仰在巨大的海石上,仰望碧蓝的天空,欣赏变幻莫测的云朵,亦或晚上数着满天明亮的繁星,这种场景是何等的惬意和浪漫。遗憾的是,穿越的太遥远了,那时地球上的现代智人还没出现。<br>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现在的海石湾远离海洋,是典型的内陆型气候,长年干旱少雨,山上植被罕见,千沟万壑,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明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海石湾两山不见草,风吹黄沙扬,一杯河水半杯泥,茶壶水垢比壶厚,冠以穷乡僻囊一点不为过。<br> 六十年代初,我国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大三线建设”的战略目标,国家在海石湾画了一个圈,决定在中国的西北建立一个我国重要的炭素生产基地。于是乎,全国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背井离乡,纷纷在此屯营扎兵,昔日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一夜之间成了一片热土,创业者们凭借他们对国家的一腔热血和忠诚,用智慧和毅力,经过几代兰炭人的努力,在这块不毛之地上绘画出来了一幅美丽画面,当今海石湾已是我国闻名遐迩的炭素生产基地。<br> 虽然离开海石湾多年了,但与同事谈论的最多还是海石湾的往事,毕竟我在那里生活工作了四十来年,而且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段留在了那里,那里有我的喜悦和痛苦,也有我成功和失败,那里有我尊敬的师长,和志同道合的同事,有我难以割舍的记忆,海石湾是我生命中的第二故乡。<br> 祝梦中海石湾越来越好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