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简介 <p class="ql-block">血栓弹力图于 1948 年由德国人 Harter 发明,是一种能动态监测凝血、纤溶全过程的检验项目。</p> <p class="ql-block">其原理是在模拟人体内环境下凝血-纤溶整个过程的同时,通过物理方法将血块弹性强度转换成图形表示,直观判断血凝情况并分析成因。它能完整的描述一份血样从凝血因子激活、血小板聚集、血凝块形成、纤维蛋白溶解的全过程,从而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凝、低凝、纤溶亢进,并分析形成原因。对临床评估凝血功能、指导成分输血、预测血栓/出血风险以及用药指导具有巨大价值,是凝血功能的全面分析指标,可常规用于临床,成为当今围手术期检测凝血功能最主要的指标,很好弥补传统凝血检测的不足。 </p> 血栓弹力图项目种类 <p class="ql-block">目前市场上主要的试剂类型有五种:普通血栓弹力图分析、肝素酶对比实验和血小板图实验(包括 AA、ADP、AA+ADP 三种组合类型)。</p> 血栓弹力图各项参数与临床意义 <p class="ql-block">R:凝血因子反应时间,反映参加凝血启动过程的凝血因子的综合作用,代表凝血因子的总体活性。</p><p class="ql-block">MA:最大振幅,反映已形成的血凝块的最大强度或硬度,主要代表血小板的聚集功能。</p><p class="ql-block">K和α角:二者均是血凝块聚合速度参数,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代表纤维蛋白原的功能与水平。</p><p class="ql-block">LY30:MA值出现后30分钟内血凝块溶解百分比,反映纤溶活性。</p><p class="ql-block">EPL:预测MA值出现后30分钟内血凝块溶解百分比,反映纤溶活性。</p><p class="ql-block">CI:综合凝血指数,反映不同条件下凝血的综合状态。</p><p class="ql-block">AA抑制率(花生四烯酸抑制率):反映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后病人血小板抑制的百分率,大于等于50%药物起效。</p><p class="ql-block">ADP抑制率(二磷酸腺酐抑制率):反映服用波利维等药物后病人血小板抑制的百分率,大于等于30%药物起效。</p> 血栓弹力图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 <p class="ql-block">1. 辅助进行围术期凝血功能分析与管理</p><p class="ql-block">围术期凝血功能紊乱使输血成为重要且必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导致围术期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潜在大出血患者围术期的凝血功能进行正确评估并合理输血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传统凝血功能检测在预测围术期凝血功能紊乱及治疗效果方面的价值非常有限,具体表现在:PT、APTT 检测用的血浆标本,仅反应血浆中凝血因子参与的初级凝血阶段,未考虑到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贡献,不能反映纤溶系统的功能信息。</p><p class="ql-block">血栓弹力图是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床旁检测的血液粘弹性检测系统,使用全血标本,监测血液凝固和纤溶的全过程,能很好地弥补传统凝血检测的不足。</p><p class="ql-block">2. 指导个性化输血</p><p class="ql-block">血栓弹力图最开始是在心外科手术时体现出其输血管理的优势。与传统凝血检测相比,使用血栓弹力图进行围术期凝血管理能较早发现凝血异常,有效预测术中失血量,使用其指导输血能节约 20%~50% 的血制品,在大出血时,甚至能降低死亡率。</p><p class="ql-block">3. 止血/溶栓治疗过程监控</p><p class="ql-block">肝素类药物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抗凝药物之一,具有较好的抗血栓疗效。但肝素类药物会有血小板减少症和出血的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密切监测药物疗效。传统上,以抗 Xa 活性当作监测肝素类药物疗效的主要手段。</p><p class="ql-block">但该方法在临床使用中也有诸多局限。</p><p class="ql-block">血栓弹力图肝素酶对比实验比抗 Xa 活性更敏感,在监测三种肝素类抗凝药物(UFH,LMWH ,DPD,浓度范围 0.005~0.05 U/ml)疗效时,血栓弹力图肝素酶对比实验大大提高了检出限底,尤其是在监测低浓度 UFH 时。</p><p class="ql-block">另外,血栓弹力图可以考虑到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的功能,也能反映纤溶系统的功能信息。</p> 应用范围 <p class="ql-block">1、凝血因子定性分析。</p><p class="ql-block">2、纤维蛋白原的定性分析。</p><p class="ql-block">3、血小板数量与质量的定性分析。</p><p class="ql-block">4、检测血液中是否有肝素的影响。</p><p class="ql-block">5、测定纤溶(Fibrinolysis)活性。</p><p class="ql-block">6、诊断高凝血状态,判断血栓风险。</p><p class="ql-block">7、鉴别术后渗血和出血,准确判断原因。</p><p class="ql-block">8、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p><p class="ql-block">9、监测体外循环、心脏介入治疗等的抗凝情况。</p><p class="ql-block">10、监测肝移植手术的出血及凝血状态。</p><p class="ql-block">11、监测抗血小板药物治疗。</p><p class="ql-block">12、指导成分输血及测试治疗效果。</p> 采集要求 <p class="ql-block">普通和肝素酶检测:静脉全血--枸橼酸(蓝管)抗凝管1管。</p><p class="ql-block">血小板图检测:静脉全血--枸橼酸(蓝管)2管,肝素化(绿管)抗 凝管1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