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化就是人的活法,文化就是人化。文化就是要你越来越像个人,当然,未必是文人,骚客就更不必。</p><p class="ql-block">文化是,你活不下去了,你少见多怪了。它就来了,解释给你听,助你一臂之力,来杀死生存困境。让你瞬间领悟,没什么了不起,更怪和更坏的事也不是没有,祸兮福所倚也没在骗你。</p><p class="ql-block">文化是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大智慧,可斩一切妖魔鬼怪,可抗所有风吹日晒。有了文化,你就笑吧,因为在文化的视野里,没有什么是不可笑的,也没有什么是真正可怖的。</p><p class="ql-block">文化不可过分趋同,否则将导致你在面临重大生存困境时,智慧贫乏,生命空洞,从而将你与地球的前程一齐推向高风险的未知。</p><p class="ql-block">倘若不幸患上全球性的文化感冒甚至文化瘟疫,我们也能不至于沦为要用“西方药”来治“中国病”。</p><p class="ql-block">用自己的基因和命理,寻找适合自身的抗体和免疫之法,犹如在这个独生子女时代穿越时光隧道,去回首当年的“兄弟姐妹那么多”和父辈儿孙满堂的那种天伦风光。不单为着寂寞,更为对未知风险的心理消解能力。</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文化教导你,在得意时做儒家,“明知不可为,我偏为”;在失意时做道家,“退它一步,怕你个鬼”;在绝望时做佛家,“四大皆空,想有何用”。如此自给自足,随你鸡飞蛋打,我自能安身立命,这就是传统,更是文化。</p><p class="ql-block"> “文脉”是什么?“文脉”指向过去叫“血脉”,指向未来叫“命脉”,指向当下叫“打开任督二脉”。任督一通,你就顶天立地,来者不“惧”了。</p><p class="ql-block">兄弟姐妹们何在,唤之何用?唯口口交流是耳!说者和听者,同时在场,从语言到身体、从表情到情感都全息参与。</p><p class="ql-block">你忘记了纯粹谈天的快乐了吗?那么,呼唤很多很多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吧,纯粹的快乐不需要在前面冠之以“大”字或者“小”字。</p><p class="ql-block">文字本质上是一种生命的表达,所谓“诗言志”便是说,我要活,且要怎么活。史铁生的妈妈真伟大,她只说“好好儿活,要好好儿活”,就足以振起一个足够优秀的儿子。她的儿子接过这句话,辟出了一个地坛文化。无论那地坛闹哄哄抑或静悄悄,它孕化了条条生命的功德已无需我言地摆在那儿了。</p><p class="ql-block">我负责解读的对象,并不在文字上,而是藏在文字背后躲猫猫的生命样态。</p><p class="ql-block">每个普通人都是时代的早产儿,你还没跟上时代的现在,时代的未来就已经敲你的门了。</p><p class="ql-block">别慌,有一大帮天才的哲学家和有情怀的文学家在,他们是所有时代的同代人。你的任何想法与遭际,在他们眼里看来,都不足为怪。当然,他们也会帮你把那些本不足为怪的种种,变得不足为虑的。</p><p class="ql-block">我研究书、研究人、研究流派,乃至于研究文史哲的决裂与融合,这是我的个人文脉之所在。如若有幸融入你,也融入他,也就够了。</p><p class="ql-block">《西游记》是悲剧还是喜剧?其实,《西游记》就是文学版的《清明上河图》,他们的文化指向是一样的。《清明上河图》表面盛世华颜,实际危如累卵,城防空虚,全民懈怠……繁华总是悄悄遮蔽着巨大的危机。</p><p class="ql-block">《西游记》以唐僧取经,渲染大唐的繁盛。经济的确盛,精神世界却空空如也,恰如一把火之后的盘丝洞。空洞到需要一个凡僧,请来异域佛教,坐上大唐精神领域的宝座,入主大唐人的文化世界。</p><p class="ql-block">腰包鼓鼓,心灵空空,这是就连如意金箍棒也敲不醒,齐天大圣也喊不应的繁盛时代的悲剧。</p><p class="ql-block">《西游记》的绝妙,是将悲剧当喜剧写,在喜剧中和悲剧捉迷藏,就像《清明上河图》将空虚的城防和懈怠的百姓淹没于一片繁华假象的汪洋一样。</p><p class="ql-block">《西游记》,悲与喜,喜与悲,二重对立,恰如二泉映月,伤心之泉融进治愈之水,已无月亮什么事,因此整支曲子也没留给月的立锥之地。</p><p class="ql-block">《西游记》是以喜剧的手段来撕毁唐人精神空洞的深刻悲剧。</p><p class="ql-block">把悲剧当喜剧写,喜剧当悲剧读,正是般若大智慧和文人小脾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