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班的岁月(校园篇)

王湄

相识于此 <p class="ql-block">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建于1958年,设在1902年建成的山西大学堂旧址;四年后的1962年停办。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后,在老军营太原师范学校挂牌招收77级学生,1979年7月迁回老校址。恢复招生的第三年,中文科招收了一个班,即“太原师专中文801班”,按排序称“文七班”,从此开启了——文七班的岁月。</p> 文七档案 我们的老师 流金岁月 <p class="ql-block">1981年4月10日,班委组织去二龙山郊游。</p> <p class="ql-block">1981年10月2日,班里部分同学骑自行车到上兰村郊游。</p> <p class="ql-block">1982年4月25日,全班同学到崛围山郊游。</p> <p class="ql-block">1982年10月1日,同学们骑自行车到晋祠、天龙山野餐郊游。</p> <p class="ql-block">1983年5月20日,五位同学骑自行车赴汾阳杏花村汾酒厂。</p> 我们毕业啦 <p class="ql-block">太原师专801班毕业留念(从右至左)</p><p class="ql-block">第一排:张凤兰、薛夏原老师、张任老师、翁伯青老师、徐得仁老师、王国栋老师、成立老师、赵廷鹏老师、宫应林老师、赵明老师、郑波光老师、袁良智老师、曹玲玲</p><p class="ql-block">第二排:赵玉君、牟琳琪、王湄、罗蜀汾、王学兰、胡月英、王利君、邱滨、刘景萍、郭晓青、张丽英、石慧、崔琳、鲁学琴、张晓玲、赵小坚</p><p class="ql-block">第三排:孙岩、梁涛、戴天林、高栓锁、毛力丁、王世瑾、段万乐、杨进、李晓林、崔子明、闫乃全、郭天保、曹润生</p><p class="ql-block">第四排:文勤敏、胡建华、常宏、蒋力、孙春彦、孙景寿、张健强、武建明、张银龙、王中孝、王瑞玺、郭伟、刘原颖</p> 师生四十年 来自远方的问候 <p class="ql-block">毕业离校四十年周年,我们的老师也有半数以上先后调离学校。老师们桃李满天下,而同学们的目光始终追随着他们的身影。</p><p class="ql-block">在文七班筹备毕业四十周年聚会期间,薛夏原老师为我们联系了众多散居各地的老师。精神矍铄的成立(居杭州)、尤敏(居大连)、石丽生(居太原)老师在子女们的帮助下发来了视频、照片或留言;年富力强的蒋韵(居北京)、薛夏原(居北京)、张仁(游青海)老师撰文、提供照片,王梦辉(居太原)老师现场连线与同学们交谈,情感之真挚、笔锋之健硕、视角之犀利敏锐,令我们感动不已。</p><p class="ql-block">病中的徐德仁老师,答应待病情舒缓之后给同学们讲几句,不料竟没来得及兑现诺言就撒手人寰,让我们惊诧、扼腕。</p><p class="ql-block">师生之情永生难忘,愿老师们多多保重,健康快乐每一天。</p><p class="ql-block">文友孙涛老师看到美篇后也写了自己的感受,现均集于此,以兹纪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成立老师从杭州发来视频,尤敏老师从大连发来照片,石丽生老师发了问候……</p> <p class="ql-block">成立老师:</p> <p class="ql-block">尤敏老师:</p> <p class="ql-block">石丽生老师:</p> <p class="ql-block">石老师与夫人。</p> <p class="ql-block">蒋韵老师:</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文七班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你们好!一转眼,你们已经毕业四十年了!真快呀!我也从一个刚毕业留校的青年教师,变成了一个古稀老人。你们是我不长的任教生涯中教过的第一批学生,想起当年的你们,犹如想起我的青春岁月,让我分外怀恋……我们这一代人,这一生,似乎都没有生活过,一生,好像都是在“准备生活”,突然间,衰老就来了,暮年就来了。才猛然警觉,生活已经没有给我们准备的时间了!这一路的风景,也不知道错过了多少。当年,做你们的老师时,对人生还没来得及有太深的感悟,所以,对你们而言,我并不算一个称职的教师,这是我的遗憾……没能参加你们毕业四十年盛会,见证你们每一个人精彩的人生,是我另一个遗憾!谢谢你们真诚的邀请,这份心意,我会永远珍藏!祝你们聚会愉快,生活幸福!</p><p class="ql-block"> 蒋韵</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26日于酷暑中的北京</p> <p class="ql-block">薛夏原老师:</p> <p class="ql-block">七班的朋友们:</p><p class="ql-block">不能参加你们情谊四十年聚会,真是大大的憾事!&nbsp;</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前,文七班是我留校后独立开课的第一个班。每每念及此,总是为你们对我浅薄学识的包容、理解而感动。先真诚地说一句,谢谢七班的朋友们!</p><p class="ql-block">四十年来,我曾多次劳烦班里几位朋友。谢谢郭晓青!谢谢张建强!谢谢王利君!小毛四十年前在桥头街给我过生日的情境,至今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四十年了,七班各位朋友的工作、生活,虽未曾谋面,但我也多知一二。真心地祝福你们!</p><p class="ql-block">相信你们人生的下一个四十年更精彩!</p> <p class="ql-block">2013年薛老师和尤老师在旅顺口。</p> <p class="ql-block">2015年,薛夏原老师陪成立老师探访他七十多年前的北京故居。</p> <p class="ql-block">2017年,王梦辉老师和薛老师在太原。</p><p class="ql-block">2022年,王梦辉老师和薛夏原老师在太原。</p> <p class="ql-block">师专的老师们左起:赵木兰、赵明、王梦辉、李锦华、原继珍</p> <p class="ql-block">2022年,左起:薛夏原、徐德仁、李锦华、王梦辉。</p> <p class="ql-block">薛夏原老师和袁良智老师。</p> <p class="ql-block">张任老师:</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文7班全体同学:</p><p class="ql-block">你们好!得知你们即将迎来毕业40周年的难忘日子,我和你们一样兴奋激动。我在外地向你们致以衷心祝贺和亲切问候!</p><p class="ql-block">斗转星移,时光荏苒,你们已从"小藕才露尖尖角”,到"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我由衷地祝贺同学们40年来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努力,取得的骄人成绩。</p><p class="ql-block">你们没有辜负母校师长的殷殷期望,不忘初心追逐梦想,为社会奉献建功,为母校争光添彩,光荣属于你们每个人!我为每位同学的骄人成就、业绩而倍感自豪。</p><p class="ql-block">忆起当年我作为你们曾经的班主任那时还很年轻,很不成熟,言谈举止肯定有伤人之处,至今还让我深感内疚惴惴不安。我与同学们真正相处时间并不长,在你们毕业离校时,我却到上海进修了。然而我和文7班有割舍不断的缘分和情谊,我的心永远和你们连在一起!</p><p class="ql-block">感恩文7班的同学还记着我,让我们不堕凌云之志,常怀老骥伏枥壮心,演绎好人生下半场的精彩!</p><p class="ql-block">张任2023/07/04于青海湖红海宾馆</p> <p class="ql-block">孙涛老师发文,谈了他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nbsp;&nbsp;羡君韶华岁月&nbsp;&nbsp;忆我不堪年代</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孙&nbsp;&nbsp;涛</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前几天杨进给我发来一个电子版美篇,编辑是王湄,标题是《文七班的岁月(追忆篇)》。王湄是王樟生的女儿,虽然我不认识王湄,但她母亲王樟生是山西有名的女作家,与我曾是太原市文联的同事,见到她女儿编辑的电子版美篇,我岂能不赏读浏览一番?在此之前,王湄已经编了三个《文七班的岁月》了,分別是“校园篇”“友谊篇”“风采篇”。“追忆篇”是以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文七班为背景,用图文並茂的形式,反映了在1980年入学的那一代大学生们,踏入大学校门后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及毕业离校奔赴社会,各自拼搏了几十年后,进入退休人生的历程。这是一部生动的历史,形象地记载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始、文革之后新一代大学生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和他们走向社会后各自拼搏的命运轨迹。</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大学校园,是一个靑年人日后成长的加油站,也是开始人生马拉松长跑的又一个起跑点。见微知著,对一个群体的认知,可以从剖析他们中间的一个人来入手。以我的老朋友杨进为例,可以看到历史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大学生活对一个年轻人命运的改观,是何等地重要。杨进正是在1980年,从一家国有大型企业,考入太原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成了文七班的一名大学生。他刻苦学习,毕业后不久,便成为《太原晚报》复刊后,第一批经公开考试入职的记者。可以说,正是在文七班打下的文化基础,才有了杨进跨入新闻战线的人生转场。他由记者至部主任、至太原晚报副总编辑,及至退休后,还被报社聘用为评报专家,继续为《太原晚报》建言献策,成为太原市新闻战线上一位杰出的资深报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文七班这个群体中的成功者,绝不止杨进一人。在《文七班的岁月(追忆篇)》这部美篇中,我读到了其他同学们多彩多姿的成功人生,还有每篇文章后大家的评说和讨论。这些中文系毕业的同学们,个个都是写文章的好手。无论日后是做教师、做公务员、做导游、做律师、做记者、做电视台主持人,还是做其他各色职业,每个同学在撰写自己的回忆时,都是以情忆事,为情造文,没有官话套语,全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和表述。读他们的文章,如听到山泉逶迤流下,窥见水势跌宕起伏,他们的文字时而叮咚远去,时而又聚于山涧洼处,平静如镜。突然间有人来段小小的幽默,或彼此间调侃几句,就会让人忍俊不禁笑出声来。文七班的同学们如此会写文章,是他们在学校时,有优秀的写作老师给他们打下了结实的根基。后来调到山西教育出版社的资深编审王梦辉先生和后来调到太原市文联出任主席的著名作家蒋韵女士,都先后是文七班的班主任和写作课老师。名师出高徒,这规律永远会被现实不断映证。</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文七班的岁月(追忆篇)》展现出的大学生活,由一篇篇美文真实地呈现在我面前,让我触景生情,思绪倒流,浮想联翩,进而心中升起一种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苍凉。我想起了我的大学生涯,正逢那场大革文化命的运动。先是师生同学分派而互斗,继而工宣队进校占领上层建筑,天天带领师生们早请示晚汇报,除组织批斗学校领导和教授,学生们也成了被斗争和改造的对象。中外大学教育史上的校园奇观,我们赶上了,领略了,遭遇了,受害了。我有位同学张贵保,还留存着1970年3月至7月的日记。他将其原汁原味投到网上平台《太原道》,于2019年7月22日刊出,标题是《峥嵘岁月/山西大学一打三反日记》。这则史料很容易在微信中搜到,我建议文七班的同学们,搜读一下那些保留着原生态的日记,你们一定会感到庆幸。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好日子里,如愿地坐进了大学的讲堂,真是一种幸福。当你们学业有成,靠着崭新的车轮毕业离校,昂然上路时,我们老五届的这一代大学生们,还得在前行的路上,时不时地给空瘪的车轮补胎或打气。这是我们的悲剧,不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剧吗?我还希望读到美篇《文七班的岁月(追忆篇)》和我这则小文的读者们,也得空在微信中搜读一下我提及的那些原生态日记,明白历史的倒退,会是一种怎样悲哀的前景。</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岁月流淌,人世间的许多美好和不堪,最后都只能殘留在当事人的回忆中了。我们唯有在文字中能留住岁月,而岁月做为时间,是只有前进,绝不会驻足停顿或回潜逆行的。我上面提及的那本原生态的日记,是一种民间真实的史料,由王湄编辑的系列美篇《文七班的岁月》,也是一种民间真实的记忆。在浩瀚的历史文献大海中,它们只是微小的一滴水珠,但它们记下太阳的黑点,也录下太阳的光辉。诚如此,也许这就是《文七班岁月(追忆篇)》中许多文章的价值所在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作者简介:孙&nbsp;涛,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曾任太原市北郊区委通讯组组长、太原市文化局《并州文化》月刊社主编、太原市文联《城市文学》社主编、太原市作家协会主席和名誉主席、太原市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第一至第四届赵树理文学奖评委会委员等职。2003年6月被评为中共太原市委、市政府嘉奖的第二批太原市优秀专家,同年被市文联授予太原市杰出贡献艺术家称号,2012年2月被中共太原市委授予太原市文化领军人物。)</p> 再次致谢 <p class="ql-block">杨进:[强][强][强]成立老师,尤敏老师。</p><p class="ql-block">毛力丁:两个88岁的老人,祝文七班毕业四十周年聚会。</p><p class="ql-block">赵玉君:祝我们的老师们健康长寿[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毛力丁:蒋韵、石丽生、徐德仁前段时间都阳了,现在应该都康复了,一两天薛夏原老师再催他们拍个视频。</p><p class="ql-block">王学兰:成立老师思路清晰,表达完整,真好!</p><p class="ql-block">武建明:由衷祝福我们的老师健康长寿[玫瑰][玫瑰][玫瑰][庆祝][庆祝][庆祝]</p><p class="ql-block">蒋力:由衷祝福我们的老师健康长寿[玫瑰][玫瑰][玫瑰][庆祝][庆祝][庆祝]</p><p class="ql-block">刘原颖:祝先生们健康快乐![合十][合十][合十]</p><p class="ql-block">戴天林:先生都老了,慈眉善目,更有师长的风度![合十][合十][合十]</p><p class="ql-block">郭天保:祝我们的老师健康长寿,喜乐平安![合十][合十][合十]</p><p class="ql-block">王学兰:看了蒋老师写的话了…感动!岁月如梭,各自珍重[握手][握手</p><p class="ql-block">孙景寿:当年我们的文学偶像蒋老师,也成了老人,真是往事难回首啊。</p><p class="ql-block">戴天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致敬我们的蒋韵老师</p><p class="ql-block"> 今天(6月26日)在咱们微信群里,看到蒋韵老师从北京写给文七班同学们的一封信。作为当年文七班的一名学生,我读了老师写的信很激动,当即留言:感恩蒋韵老师。</p><p class="ql-block">我现在还记得,蒋韵老师在四十年前给太原师专文七班同学讲写作课的样子。她在课堂上,带一副眼镜,衣着朴素,说话条理清晰。我对写作课很有兴趣,每次上课都认真记笔记,努力把老师传授的宝贵知识尽可能记下来。</p><p class="ql-block"> 蒋韵老师给我们讲写作课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我后来的发展很有启示意义。我第一次看到蒋韵老师的文学作品也是在师专念书期间。那时侯,我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见了作家就如同现在的小青年见到那些大明星一样激动不已。看了蒋韵老师写的小说《我的两个女儿》以后,我不仅对老师的文学才华十分仰慕,也从她走过的文学道路得到一些人生的启示。学师范专业的人将来不一定只会教书,也可以搞写作,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p><p class="ql-block">1983年,我从师专毕业以后, 在教育系统工作了几年。1987年,我正式调入省电台,先后从事广播剧和文学节目的编辑工作十多年时间。我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大的转变,和当年聆听蒋韵老师的讲课有直接的关系。我在太原师专学习期间,进一步激发了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培养了自己独立钻研问题、勤于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是母校老师给予我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此,我应该常怀感恩之心。</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弹指一挥间,青春岁月已经变成美丽的梦境。当年的年轻学生,已步入老年。当年的青年教师,也变成了古稀老人。得知 蒋韵老师现在住在北京,因故不能来忻州参加文七班同学毕业四十年聚会,同学们心里多少有些遗憾。但是又一想,如今老师上年纪了,出门远行有很多困难,还是在家里安度晚年为宜。老师的健康安全是第一位的。</p><p class="ql-block"> 学生在此向蒋韵老师送上真挚的祝福:祝老师健康长寿,晚年生活幸福。祝老师精力充沛,继续创作出广大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p><p class="ql-block"> 学生戴天林</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26日于太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建明:看到石老师身体康健,与老伴游玩古城,真为老师高兴[玫瑰][玫瑰][玫瑰]</p> <p class="ql-block">张晓玲:看到尤老师发的话语,感到非常地亲切和感动,四十年过去了,尤老师教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但尤老师对我们班的记忆还那么清晰,对每位同学的性格特点描述得那样生动形象逼真,可见对我们班的厚爱!尤老师还提到了我,更是对我的关心爱护。前些天在群中看到尤老师的照片,她老人家还是那样知性优雅、端庄大气,我们甚感欣慰!衷心祝福尤老师开心快乐,吉祥幸福,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杨进、王学兰:@张晓玲 感同身受。张同学的话语,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强][强][强]</p><p class="ql-block">张晓玲:@杨进 @王学兰 我们终身难忘老师的教诲,难忘老师的恩情!学兰做了几十年的老师应更有体会![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王学兰:@张晓玲 是呢!晓玲,在与学生真心相处的过程中,也许我某一天不经意的一句话,在几十年后,学生说起来还记得很清楚!且认为就是那句话让他(她)受益匪浅!我会非常惊讶,意外,还有一点满足欣慰[微笑][微笑]</p><p class="ql-block">由于尤敏老师授课有特色,更因为她优雅的南方人的外形,现代文学课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p> 文集序言 <p class="ql-block">蒋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最好的相遇</b></p><p class="ql-block">在一个最好的年代,我和文七班相遇。</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不长的教书生涯中,真正带过的第一个班级。</p><p class="ql-block">我尚年轻,不满三十岁。时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叶:一个百废待兴朝气蓬勃的黄金时段。其时我刚刚毕业留校不久,最高学历大专,又完全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和学生们相差不过七八岁,和班里的委培生相差更是无多,有人甚至比我还大一些。与其说我是师长,不如说是师姐更恰如其分。但是,文七班的同学们,没有人挑剔或嫌弃过我并不煊赫的学历,没有人质疑过我的资质。也许,那是一个人与人之间愿意彼此相信的年代吧。彼此相信,还有,不拘一格。</p><p class="ql-block">我爱那个年代。爱那个充满激情的时代。</p><p class="ql-block">某一年,我们的母校校庆,我曾写了一篇小文章,校庆的筹办者请一个电台的播音员、也是我们隔了很多代的学妹,在校庆大会上朗读它。记得这个学妹曾去我家找我,问我一些和文章有关的背景细节之类。然后,她有些吞吞吐吐,说:“蒋老师,您对师专,真的有这么深的感情吗?”我愕然。</p><p class="ql-block">想想,我问她:“你参加过一个能让全班同学热血沸腾又潸然泪下的班会吗?”</p><p class="ql-block">她摇头。</p><p class="ql-block">于是,我慢慢地,给她讲了很多,很多。</p><p class="ql-block">听到后来,她红了眼圈,说:“我知道该怎么读这篇文章了。”又说:“我怎么没有幸运遇到你们的那个师专呢?”</p><p class="ql-block">是,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在最好的时光和母校相遇。我遇到了改变我命运的校园,遇到了值得我一生尊敬的师长,也遇到了你们——给了我最珍贵的信任、善意、热情和宽容的学生。</p><p class="ql-block">所以,我珍惜。</p><p class="ql-block">不久前,为了文七班毕业四十年聚会,曾写过一封短信,抄录如下:</p><p class="ql-block">“亲爱的文七班同学们:你们好!一转眼,你们已经毕业四十年了!真快呀!我也从一个刚毕业留校的青年教师,变成了一个古稀老人。你们是我不长的任教生涯中教过的第一批学生,想起当年的你们,犹如想起我的青春岁月,让我分外怀恋……我们这一代人,这一生,似乎都没有生活过,一生,好像都是在“准备生活”,突然间,衰老就来了,暮年就来了。才猛然警觉,生活已经没有给我们准备的时间了!这一路的风景,也不知道错过了多少。当年,做你们的老师时,对人生还没来得及有太深的感悟,所以,对你们而言,我并不算一个称职的教师,这是我的遗憾……没能参加你们毕业四十年盛会,见证你们每一个人精彩的人生,是我另一个遗憾!谢谢你们真诚的邀请,这份心意,我会永远珍藏!</p><p class="ql-block">祝你们聚会愉快,生活幸福!”</p><p class="ql-block">永远珍藏,在我,不是一句敷衍和形容。</p><p class="ql-block">我想,你们亦如是。</p><p class="ql-block">这四十年,一路走来,每个人都经历了山山水水,起伏跌宕,各自境遇不同,经历不同,命运亦不相同。但,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在最好的年华,每个人都曾经有过一个珍贵的遇见:遇见正逢其时雄心勃勃名不见经传、却以足够的魅力和实力使我们真心敬爱和怀恋的母校;遇见时隔大半生时光却仍然愿意来赴约的昔日同窗,遇见教我们尊重常识敬畏真理的前辈老师,足矣。这是人生给我们的一份厚礼。</p><p class="ql-block">木心说:“我好久没有以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而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酷暑时节,当年文七班的同学们,迎来了也享受了这份难得的、想来也是百感交集的快乐。</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22日于京郊如意小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