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儿童节那天下午,狂风来袭,我在邦喜公路北侧一处磅房避风,偶遇同村老人张福宽先生。张先生生于1944年6月,今年79周岁。</p><p class="ql-block">寒暄过后,张先生看见另一位张姓朋友面前的盒子,问“是干什么用的?”朋友告诉他说:“是口琴盒子。”</p><p class="ql-block">张先生听闻“口琴”二字,顿时来了兴趣,深感遇到了知音,他兴高采烈、不无自豪地聊了起来。他说他也有口琴,也曾经吹过口琴。他还说:“石人望嘴小,吹口琴含八、九个孔很费劲,为了吹好口琴,石人望把嘴角做了手术,都拉开了……”</p><p class="ql-block">听他说出“石人望”这个名字我很感惊奇。</p><p class="ql-block">要知道,石人望先生那可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是我国著名的口琴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早在1929就在大都市上海创办了“大众口琴会”。他在口琴编曲,作曲,演奏,教育和理论研究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宝贵贡献。代表作品有《小放牛》、《凤阳花鼓》、《金蛇狂舞》。</p><p class="ql-block">而这一切,我这个口琴学习者,也是在近几年才知道的。他,张福宽,用他自己的说法,一个只上过小学三年级的文盲,生产队的社员;根治海河工程,期期不落的民工;拿大铲,扛铁锨的泥瓦匠,俩垄一遭的地地道道的 ‘修理地球者’他怎么会知道“石人望”呢?</p><p class="ql-block">要知道,那时候,在五六十年代,新闻媒体很贫乏,没有网络,农村连收音机都少有。有,也只是凤毛麟角;如今虽然网络全覆盖,手机普及了,可他的手机还是“老年机”啊。他怎么会知道“石人望”呢?这让我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便来到他近前,敬佩虚心地向他请教学习吹奏口琴的经验。</p><p class="ql-block">问:您是什么时候学吹口琴的?为什么想到要学吹口琴呢?</p><p class="ql-block">张先生说:在五十年代初中期开始学口琴,那时候,念完三年级就因成分问题失学了,心中苦闷,何以解忧?便买了把口琴聊以自慰。 </p><p class="ql-block">问:您是自学口琴吗,遇到困难怎么办?不会吹怎么办?</p><p class="ql-block">答:困难是有的,但不能放弃。那时候,白天要劳动,一天下来,身体也很累。哪里有时间学吹口琴呀!没有时间,我就在收工后,睡觉前,找时间吹,挤时间吹;不会吹,‘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是最好的方法。不会吹,就向别人请教;有时,口干舌燥,嘴唇磨出泡,就暂时停一停。虽然暂时停一下,也不闲着,就去背谱子。一来二去,慢慢地就会吹点了。再过一段,就吹得好一点了。</p><p class="ql-block">问:您识谱吗?不识谱怎么办?</p><p class="ql-block">答:一开始不识谱,我就找来会唱的或者会哼唧的歌谱,用熟歌先唱一句词,再唱一句谱,这样一来二去,时间久了,遍数多了,就会一点了。</p><p class="ql-block">说着,张先生在地上边画边指给我说,这是连音符号,这是增音符号,这是减音符号;这样写表示高音,这样写表示倍高音。</p><p class="ql-block">我说,我吹首歌请您给指点指点!张先生同意后,我吹了几首五六十年代的老歌,名义上让他指点,实际上也有验证他说的话是否属实的意味。张先生听后都能说出歌曲名字,而且还能随唱出曲谱。可见老先生口琴功底之深厚非同一般!</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要想学好口琴,就要做到两条:一是要勤学多问多练;二是要锲而不舍,永不放弃。做到这两条,便无做不成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勤奋篇》)</p><p class="ql-block">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唐·黄櫱禅师《上堂开示颂》)</p><p class="ql-block">张先生最后说:</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要取得成功的话,就要学会多吃苦,即使经历了许多磨难,仍旧不能放弃,在磨难中学会慢慢成长,只有这样成功才会最终降临在你身上。</p><p class="ql-block">2023-6-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