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

五爪金龙

<p class="ql-block">廊桥在中国的别称有很多,因地域不同有虹桥、彩虹桥、花桥、凉桥、蜈蚣桥、风雨桥等。古代先民在大山深处、在村头街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发挥了极具智慧、巧夺天工,创造了一座座造型具有鲜明工艺特色,建筑奇妙、内涵丰富、民族和地方特色浓郁的廊桥。</p> <p class="ql-block">廊桥有着顶盖,可保护桥梁,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等。据介绍,其中木拱廊桥大都分布于我国的闽浙边界山区。</p> <p class="ql-block">廊桥提供了古代人们交通通行的便利,起到了遮风避雨、休闲交流的社交场所作用,甚至成为当地百姓互通有无的贸易场所,廊桥一旦建成,会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使得当地百姓都会世代守护。</p> <p class="ql-block">说起廊桥,就得提起温州泰顺以及丽水庆元,特别是泰顺,境内现保存有30余座唐、宋、明、清四代的古廊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我国目前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2座国宝级廊桥,</span>其中有15座就在泰顺,分别是:北涧桥,溪东桥,三条桥,仙居桥,文兴桥,薛宅桥,文重桥,南阳桥,霞光桥,池源桥,普宾桥,城水桥,刘宅桥,永庆桥,毓文桥。这些廊桥建造工艺独特,桥梁造型精巧,类型繁多。</p>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我们慕名前往,用了5天时间,专门参观游览了浙江温州泰顺和丽水庆元的26座廊桥和碇步石桥。看着那一座座不同年代、不同造型的廊桥,我想,时间是永远的旁观者,廊桥却是岁月中的见证者,在这里,一溪一廊桥,一桥一风景,随着时代的变迁,山水烟雨,那一座座廊桥有许多不再是人们过往的通道,但每座廊桥却都闪耀着璀璨的历史人文光芒。</p> <p class="ql-block">北涧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北涧桥位于泰顺县泗溪镇下桥村,因桥跨泗溪镇的北溪之上,故名曰“北涧桥”,该桥规模宏大,为叠梁式木拱廊桥结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涧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并先后于嘉庆八年(1803年)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重修。桥长51米,宽5米,净跨29米,有桥屋20间,桥柱84根,桥面地板全由一寸厚木板两层加固,建造过程中未用一颗铁钉和螺丝。</p> <p class="ql-block">北涧桥气势飞虹,廊屋灰瓦,飞檐走兽,桥旁更有1200年树龄的古樟辉映相伴,有“中国最美的古代廊桥”之誉。</p> <p class="ql-block">溪东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溪东桥位于泰顺泗溪镇白粉墙村。该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并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道光七年(1827年)两次重修。全长41.7米,宽4.86米,淨跨25.7米,离水面9.5米。</p> <p class="ql-block">据传此桥修建者是修北涧桥师傅的徒弟,故而有人也将这两桥称为“师徒桥”。</p> <p class="ql-block">南溪桥一一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南溪桥位于泰顺泗溪镇南溪村。据悉该桥始建于明代,后毁于战乱,清道光廿二年(1842年)重建,南溪桥长20.35 米,宽4·8米,高4·85米,跨度6·8米。</p><p class="ql-block">南溪桥是座规模不大的廊桥。但是历史上南溪桥是泗溪前往福鼎、平阳等地的必经之路。桥的两边是一条老街,店铺林立,过去十分繁华,曾经是泰顺县最繁华的三条半古街之一。但随着时代变迁发展,现在已经是边缘化了。</p> <p class="ql-block">南溪桥的南侧中间设有神龛,源于这里举行祭祀活动,以祷告廊桥平安、阖家团圆、全村昌盛。</p> <p class="ql-block">永庆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永庆桥位于泰顺三魁镇下溪坪村,该桥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为伸臂梁木平桥,建廊屋12间。全长12.65米,宽3.6米,高4米。桥身的中端有阁楼,有木梯可以上下。整座桥的造型别致,典雅古朴,是一座优美的古代木廊平桥。</p> <p class="ql-block">永庆桥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至今仍然巍峨屹立,散发出浓郁的沧桑变迁感,历经了沧海桑田,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三柱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三柱桥位于泰顺县三魁镇下武洋村,该桥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并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重修,以后经过多次修缮。顾名思义,三柱桥是因溪河中立有三根石柱用于承托桥底梁木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三柱桥是一座木石结构的木平梁廊桥,古代的能工巧匠,精工细作,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为三柱桥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桥下清清溪流,桥边树荫浓密,如画如诗,确实使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薛宅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薛宅桥位于泰顺县三魁镇薛宅村,该桥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明清时期曾多次毁于水患,屡建屡毁,屡毁屡建。因横跨锦溪,古名又叫“锦溪桥”。该桥系木拱桥,全长51米,宽5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米,桥头坡度30多米。</p> <p class="ql-block">薛宅桥巍峨挺拔,雄伟壮观,是泰顺现存为数不多的大跨径木拱桥之一,也是泰顺县内桥面坡度最大的木拱廊桥。</p> <p class="ql-block">薛宅桥的河埠头边上有两棵高大的古树,一棵是树龄450年的枫香树,一棵是树龄1000年的香樟树,浓阴遮阳、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临河一条叫营岗店的老街,说大真的是不大,从明清时期到民国一直至今都只是一条狭长的街道,但有着浓郁的市井气息,可以想象在那漫长的岁月里,薛宅廊桥人来人往,使这里的老街和河埠头有着多么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刘宅桥(仙洞虹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刘宅桥,古代名称仙洞虹桥,位于泰顺三魁镇刘宅村。该桥建于明代永乐二年(1405年),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修。该桥长24·8米,宽6·15米,跨度9·2米,系水平梁廊桥,过去对当地民众来说,刘宅桥具有交通、风水、路亭、桥庙等多种功能。</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刘宅桥虽然先后经历过三次大修,但仍然保持明代风格特征,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被称为泰顺廊桥中年代最久远的廊桥之一。古代刘宅桥是泰顺南下福鼎、福建的必经之路,有着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仕水碇步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仕水碇步桥位于泰顺仕阳镇溪东村。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建。南北走向,横跨仕水溪。</p> <p class="ql-block">仕水碇步桥全长144米,共233齿,每齿分高低两级,高的那级可供肩挑扁担者或涨水时行走,低的那级可容两人并肩而行。对于石料的选择,建造者也颇费苦心:高的用的是白色花岗岩,低的使用的是青石。这种颜色与石质的搭配,不仅美观,更可以让夜行者可借着星月微光的反光而畅行无阻;在涨水时,路人也可清晰地看见。</p> <p class="ql-block">《2023年春晚》上,舞蹈《碇步桥》惊艳亮相,溪水淙淙,江南女子踏石而行从桥上缓缓走来,让人仿佛置身烟雨江南。这个舞蹈的创作灵感就源于泰顺县仕阳镇仕水碇步石桥。(该照片下载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毓文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毓文桥位于泰顺洲岭乡洲边村,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该桥全长23米,宽4米,单跨7米有余。系石拱木廊桥,横跨两处深山之中。毓文桥做工精雕细作、建筑别具匠心,据说是泰顺现存造型最丰富优美的廊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毓文桥位于大山深处,人迹罕至,到处是绿色的植被,桥边有棵巨大浓密的千年古樟树,是我至今看到樟树最大最美的,清澈见底的溪流潺潺流淌到远方⋯⋯,无论远眺近看,整个场景都令人感到有一种美的窒息。</p> <p class="ql-block">三条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三条桥位于泰顺的洲岭乡和垟溪乡交界处深山峡谷的溪流之上,因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因此而得名。据记载,三条桥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宋绍兴七年(1137)重建,清道光廿三年(1843)重修,全桥长26米,宽4米,距水面高10米,为叠梁式木拱廊桥。</p> <p class="ql-block">三条桥是泰顺历史最久远的木拱廊桥,过桥往南不远就是福建省的寿宁县。和别的泰顺廊桥不同,三条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深藏在两座大山的深谷里。</p> <p class="ql-block">古代这是一条贯通浙南和闽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客商携带货物行走于此进行两地间的商贸活动。数百年来随着时代不断变迁,交通逐渐发展,这条古栈道已经人迹稀少,三条桥也隐姓埋名在深山之中。</p> <p class="ql-block">直至今天,人们要去三条桥也别无他法,只有翻山越岭,沿着古栈道徒步穿越。当我们慕名沿着丛林古道下山而去,又汗流浃背的翻山而归时,觉得还是不虚此行。都说三条桥是泰顺最美的廊桥,但我觉的,其中一半便是美在那必经的古栈道上。</p> <p class="ql-block">南阳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南阳桥位于泗溪镇玉岩村,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该桥长41·7米,宽4·6米,是一墩二孔伸臂梁木平廊桥。</p><p class="ql-block">南阳桥的构造特点是在溪中建石墩,然后在墩上叠架木梁,向左右平衡伸展。这种双向伸臂木梁桥始于简支木梁桥的一种构造形式,可以增加木梁的承托作用,同时还可使木柱在纵向有一定的稳定性。浙江很多山区的木桥都采用这种构造。</p> <p class="ql-block">玉岩村又是包氏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南阳桥边紧邻着包氏宗祠,该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道光二十年(1847)重修,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包氏宗祠以其巨大的规模和包氏先祖“不践清土”的高风亮节而著称,闻名遐迩,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家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p> <p class="ql-block">霞光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霞光桥,位于泰顺横坑乡华洋村,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咸丰、同治年间均有修缮。该桥长17.26米,宽4.42米,跨径13.2米,系石拱木廊桥。</p> <p class="ql-block">霞光桥以前曾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现在只有喜欢廊桥的人才会去走走看看,300年历史的古桥,如今静静地紧靠在公路旁,一不留神就会错过,昔日的辉煌如今成了寂寞。</p> <p class="ql-block">池源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池源桥,位于泰顺泗溪镇池源村村口,始建年代不明,道光三年(1823年)重建,咸丰三年(1853年)被洪水冲毁,后于咸丰七年(1857年)再次重建,系八字撑木拱廊桥,也是泰顺众多廊桥造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全桥身长21米,桥面宽4.3米,跨度9.5米。</p> <p class="ql-block">池源桥建在池源村里,周围与村民的住房相邻,显得极为简朴,低调无华,经过二百年风雨的洗礼让其呈现颓态,再加上现在交通便利,楼房林立,使得在村中座落原本就简约而低调的池源桥显得更加的“普通”和“不显眼”了。</p><p class="ql-block">多少年来,它默默地伫立于此,守护着这一方土地与文化,见证着村庄的历史与变迁。</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这个叫池源的乡村,除了欣赏诗意的自然美景外,也千万不要错过这座朴实无华的国宝级廊桥一一池源桥。</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文重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文重桥又名东洋桥,位于泰顺县筱村镇东洋村。该桥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屡建屡毁。民国10年(1921年)重建,桥长27.4米,宽4.2米,净跨22.4米,为伸臂梁木平廊桥。</p> <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15日,台风“莫兰蒂”带来的暴雨严重影响浙南地区,文重桥被洪水冲毁,后又重修。</p> <p class="ql-block">沿着桥旁的古道行走,也别有一番风味,远眺起伏不定的山野,近看绿树掩映下的溪水,大自然的芬芳真的令人着迷。</p> <p class="ql-block">文兴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文兴桥位于泰顺筱村镇坑边村,横跨玉溪之上。该桥始建于咸丰七年(1857年),民国十九年(1930年)重修。全桥长40.2米,宽5米,单孔净垮29.6米,为叠梁式木拱廊桥。</p> <p class="ql-block">文兴桥是泰顺地区现存廊桥中环境较好的一座,该桥的结构非常奇特,左右不对称的结构使得该桥在泰顺众多廊桥中倍受关注。传说是当年建桥的时候,请来两位师傅,分别从两岸同时建造。两位师傅对于造桥的方案各执己见,互不让步,当造到中间时,才发现两边的高度不一样,这时已来不及拆了重造,只得倾斜着合龙。因此,文兴桥也有“廊桥中的比萨斜塔”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故事孰真孰假现在已不得而知了,唯有桥下奔流而过的溪水才知其中奥妙吧!</p> <p class="ql-block">仙居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仙居桥,位于泰顺仙稔乡仙居村,系贯木拱廊桥,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弘治四年(1491)和嘉靖四十二年(1563)重建,现桥为康熙十二年(1673)重建。桥屋十八间,80柱,单檐,长42.83米,宽5.30米,是跨径最大的木拱桥,</p> <p class="ql-block">仙居桥曾先后多次被毁多次重建,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2年3月,仙居桥再次维修,修复后的仙居桥显得气势恢宏、风格古朴。</p> <p class="ql-block">曾有个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剧中阿雨去意大利讨生活的时候,周万顺一家人送阿雨上车的地方,拍摄地就在仙居桥。</p> <p class="ql-block">寿宁县福寿桥一一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福寿桥,位于福建省寿宁县犀溪乡犀溪村,该桥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建造,也称坝头溪桥,曾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修缮。</p><p class="ql-block">南面桥堍建在岩石上,北面桥堍用条石砌筑。长40.7米,宽4.9米,孔跨32.8米,桥高水位15米,南北走向。我们从温州泰顺前往丽水庆元,国道必须绕经福建寿宁。</p> <p class="ql-block">当年建造这座桥工费浩大,责任繁重,在建造半途中,众人遇难而退,唯有乡绅叶公决心很大,独自负起重担,及时采购木料、石头,邀请造桥工匠10多人到自己家中膳宿,慷慨解囊,散尽家财,此举感动地方各界人士,人人齐心协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终于建成福寿桥。</p> <p class="ql-block">步蟾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步蟾桥,位于浙江省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该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年),并于民国六年(1916年)重修。系大跨度石拱廊屋桥。中跨度16.8米,高8米,全长52米,有廊屋十八间,廊屋中间和东西桥头各一间为重檐歇山顶。</p> <p class="ql-block">据说是距桥上游不远处溪水中有一块巨石,远望酷似一只蟾蜍步游于溪水,守于水口,村民视为吉祥之物,故将该廊桥名步蟾桥。</p> <p class="ql-block">秆坑桥一一庆元县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秆坑桥位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紧邻着国保单位步蟾桥不远,全长才6.87米,净跨不足3米长。建筑年代只道是:清末,网上也查不到该桥的详细资料。</p> <p class="ql-block">秆坑桥跨建在田间一条小溪之上,小溪两旁是大片的水田,溪水涓涓细流上矗立着这座造型袖珍的桥,我寻思着,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座廊桥了。</p> <p class="ql-block">如龙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如龙桥,位于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如龙桥始建于何年还是个迷,有说建于明初,有明确记载该桥于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重修,据今已400多年历史了。是浙、闽两省仅存的一座明代木拱桥,也是全国迄今有确切记年、寿命最长的木拱桥之一,</p> <p class="ql-block">该桥全长28.2米,净跨19.5米,因其造势与后山山脊的古松依稀相连,桥似龙首下倾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如龙桥建筑上具有宋代遗风,集楼、亭、阁于一体,造型美观、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功能完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闽入浙,如龙桥等廊桥曾作为几百名红军战士的宿营地。</p> <p class="ql-block">白云桥一一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白云桥,位于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南北走向,全长8米,净跨7.5米,高3.5米,有廊屋3间,桥上神龛供奉着观音菩萨,常年香火不断,寄托着村民们朴实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白云桥依山石而建,远远望去,似白云深处九重天,又好像是蟾宫桂阙。桥下有一石潭,溪水从潭上到潭有一落差十余米的急流飞瀑,我们去时,可能是枯水季节,没有看到这一壮观景象,让人留下了遗憾。</p> <p class="ql-block">来凤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来凤桥位于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口,横跨举溪,是一座石拱廊桥,来凤桥始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该桥拱跨15.5米,高5米,长30米,桥面铺设块石,桥身两侧鳞叠铺钉两层风雨板,廊屋中间作通道,过往行人既可歇息避风雨,也可倚栏眺望,是一座美观又实用的古代桥梁。</p> <p class="ql-block">传说建造来凤桥时,适有一鸟飞来,造桥人认为祥瑞,便取名“送子来凤桥”。</p> <p class="ql-block">来凤桥周边山清水秀,其他古迹也是随处可见,在桥的近旁,有一座吴文简祠,该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因吴姓先祖吴翥曾经受唐宣宗谥封为文简先生,族人为追缅先贤,建祠祀奉。该祠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濛淤桥一一庆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濛淤桥位于庆元县五大堡乡濛淤村。濛淤桥最早修建于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历史上该桥是多灾多难,常常毁于水患,并先后于明嘉靖5年(1526年)、嘉靖十四年(1535年)重建,后又毁坏。1986年重修后,1992年再毁于火灾,2011年由政府出资和民间集资重建,这也反映了当地百姓与廊桥的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重新修建的濛淤桥以原有濛淤桥造型进行建造,全长114.67米,净跨80.8米,横跨松源溪,有廊屋39间。中部设立楼阁,桥两端设立桥亭。</p> <p class="ql-block">1934年8月28日凌晨,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行至濛淤桥头与国民党丽水保安团队发生遭遇战,经过一天激战,红军取得胜利,并于28日下午攻入庆元县城。在青山绿水之间,在乡村的古道廊桥上,留下了革命前辈的足迹和烈士的鲜血,赋予了濛淤桥红色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兰溪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兰溪桥,位于庆元县五大堡乡西洋村,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重建。因原址在下游“兰溪桥水库”的储水区内,1984年按原貌移迁建于此,</p> <p class="ql-block">与兰溪桥相邻有一座西洋殿,又名“松源殿”,系古代菇民为纪念香菇鼻祖吴三公而建的纪念性建筑。西洋殿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年),几经变迁,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重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咏归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咏归桥又名杨公桥等,位于庆元县城内北门生态公园,横跨松源溪,东西走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元至治年间重建时改今名,该桥历史上屡毁屡建,民国十三年(1924年)重建,1983年重修,全长38.76米,净跨21.7米,高8.8米,面阔5.5米,有廊屋8间。</p> <p class="ql-block">1938年6月初,一批中共地下党员依约在此召开秘密会议,建立中共庆元县特别支部,咏归桥成为中共庆元县特别支部的诞生地。</p> <p class="ql-block">后坑桥(红军桥)一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后坑桥,又名红军桥,位于庆元县竹口镇枫堂村,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系木拱廊桥。后坑桥呈东西走向,全长36.2米,净跨28.5米,高6.05米,桥面阔5.45米,有廊屋15间,桥面采用香砖、条石铺就,以增加桥体自重,稳定整体构架,经历了300多年风雨依然不倒。</p> <p class="ql-block">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此歼灭了国民党浙江保安团600余人,取得了战斗大捷。从此,当地老百姓把后坑桥称之为红军桥。</p> <p class="ql-block">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廊桥为我们提供了古人的认识空间、以及构建这个空间的坐标。几百年来的风风雨雨,廊桥所保存下来的是为后人提供了潜移默化的文化滋养和持续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如今,廊桥成为了旅游热点,当人们迈步廊桥时,似乎也就在跨越了历史。</p> <p class="ql-block">游人们喜爱廊桥源自深沉的历史情结和诗意畅想,到廊桥来,有回味古人的浪漫,也有寻找精神的花园,并使身心获得畅快淋漓的洗涤。我们在河流与道路的交汇口走上廊桥,可以松一口气,也可以嗅到人类繁衍原生地一直延续的芳香。</p> <p class="ql-block">虽说北美那座简陋的廊桥上留下了金凯和弗郎西斯卡邂逅的遗梦,而我们这里的一座座迷人的廊桥,<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与廊桥有关的故事在乡土深处令人神往,同样留下了</span>游人们迷恋忘返的遗梦⋯⋯。</p> <p class="ql-block">作者:五爪金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