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会第三讲体会总结

敬静镜净

<p class="ql-block">非暴力沟通》读书会第三讲体会总结</p><p class="ql-block">2023.5.30.周二</p><p class="ql-block">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p><p class="ql-block">——《非暴力沟通》</p> <p class="ql-block">每周的同一本书共读,成了大家的期待。王婷老师带领我们不是简单的“深度阅读”,而是“生命成长的深度连接”,带领我们“看见自己”,“发现他人”,深深地清理和整合,每一次的读书会都是一堂精彩的深度疗愈课。王婷老师说,扬升自己,才能照见别人。</p> <p class="ql-block">这种读书形式真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次都能被唤醒,发现成长点!每一次都感动着王婷老师的用心,敬佩着她的心理学功底和大爱!这段时间她总是让我想到两段话:</p><p class="ql-block">其一,读过的书就像吃过的饭,有可能会忘记具体内容,但其中的养分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个人的谈吐、思想、认知和修为。</p><p class="ql-block">其二,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步都是积累和沉淀。</p> <p class="ql-block">王婷老师首先提问:对于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你觉得哪个比较重要?</p><p class="ql-block">我的回答是“感受”。以前我常常忽略自己和家人的感受,沟通停留在“摆事实,讲道理”。可是“道理再有道理”,无效,对方自动屏蔽。所以觉得理解自己和家人的感受很重要。</p><p class="ql-block">王婷老师引导我们:你的感受重要,可是它从哪儿来?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感受?是不是“需要”?“需要”被满足了,开心喜悦;未被满足时,痛苦、愤怒等等。</p><p class="ql-block">哪些需要导致了那样的感受?情绪的后面基本上都是未被满足的需求。很多人之所以不能明确自己的需要,因为他们没有活自己,叩问:你在活谁?</p><p class="ql-block">借助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关切地倾听他人。不带评判地陈述事实,不推测,不判断,不评估,不建议,放下个人的思想认知、理念和过往经验。个案排列里,同一个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真相。父母的情绪孩子会无意识承接。</p><p class="ql-block">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其四要素的觉察,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交流,没有固定模式,视情况灵活运用。</p> <p class="ql-block">王婷老师又拓展了“55387定律”,这条人际沟通定律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的。即55%+38%+7%=100%,其中决定一个人的印象的55%体现在外表、穿着、仪容、沟通的态度,包括动作、表情等;38%是讲话时的语气、语调、肢体语言等;7%是说话的内容。</p><p class="ql-block">还拓展了人的四种境界: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先知先觉。</p> <p class="ql-block">王婷老师布置作业:说出你对孩子的需求。</p><p class="ql-block">我的第一反应:希望孩子有照顾好自己的能力,有轻松幸福的能力!</p><p class="ql-block">本书“译序”里说:“爱的能力取决于审美能力”。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幸福的能力取决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能力。当你打开视野,换个角度,就能发现自己、他人和其他生命的美,对美做出反应,会让你的生活更加幸福。</p><p class="ql-block">由王婷老师给我们讲到的什么是真正幸福,想到了海灵格先生谈“幸福”:人必须要有勇气才能得到幸福。有些人在幸福的后面追赶,因为他以为应该紧握着幸福。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其实幸福在他们的后面,一直渴望追上他们。</p><p class="ql-block">海灵格先生“体验幸福的方式”:当某人把工作做好,在某方面有成就、有作为,他会感到幸福。这是一份圆满的感觉,有别于一般所谓的幸福感,是一种实在的、丰富的感觉。有这份感觉,人就算处身困境也会得到幸福。</p><p class="ql-block">其次,有一种喜悦的感觉也是幸福:我能够与别人在一起,也能够独立。不管我的父母是怎样的,当我完全接受他们,让他们活在我的生命中,我便有喜悦的感觉。假如一个人能以如是的态度接受父母,就能体验美好的一切。从父母处回到自己的生命:父母令他感到恐惧或拒绝的事情,也不再困扰他。谁能成功做到,就会感觉到他的幸福感已逐渐在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