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月8一10号三天,朋友十二人相约,与一帮退休老师,乘动车到从江东站下车,开始了以从江县为中心,对周边颇有名声的肇兴侗寨,加傍梯田,占里侗寨,小黄侗寨丶岜沙苗寨等旅游地参访游览。</p> <p class="ql-block">8日中午,到从江火车东站,它在从江县东北角,距从江县还有一段距离。</p> <p class="ql-block">肇兴虽属黎平县管,但距从江东站仅四公里,所以成了从江县周边游的线路之一。在服务中心,换乘摆渡车进寨。从这些建筑已可感受侗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在肇兴侗寨的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我和家人2017年来过肇兴,並作了美篇《肇兴一一最大的侗寨》。</p><p class="ql-block">肇兴以其古朴的侗寨风情和侗族大歌闻名中外。大歌在国内比赛中获金奨,还唱到了国外。有年春晚,肇兴是二个分会场之一。几百上千人的合唱让人震撼。</p><p class="ql-block">这次重游,着重看肇兴变化。五年来寨子规模大了许多,老寨门虽在,新赛门己改在原来是一片沼泽和稻田,现在是一条新建的商业大街街口,走过新街,穿过如城门洞般的隧道,又走过新建大桥,才进入老街道。老街市面变化不大,只是商业化气氛比上次更为浓烈。</p> <p class="ql-block">过桥右拐,是贯穿全寨小河的源头,可叫湿地公园吧。原来公园小巧玲珑,芦苇丶水车,河对岸的民房,温馨的小景很多,这次来看,公园气势有了很大的提高,平地多了,水面小了。小景致自然也少了。</p><p class="ql-block">小石碑上写的"千年侗寨,醉美肇兴"。这八个字是简明的刻划。</p> <p class="ql-block">公园原来不沿街。在扩大了的公园平路上走,有不少的小吊脚楼,从屋后横竿上晾着的自染土布看,大约是本地居民。原来未见,是公园扩建露出来的吧。</p> <p class="ql-block">原来面对肇兴侗寨的山腰上有一小平台,有一个显眼的孤独亭子,能鳥瞰全寨,称观景台。有石阶曲折而上。因为坡陡,周边並无房舍。现在一望,荒凉的山坡已不可见,被这片房舍占满了。</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这样的服装店不止一家,服装也千奇百怪。原来因旅游业兴起,服装租借业务走红,游客租来穿上拍照,生意红火。</p> <p class="ql-block">在大街边的这座鼓楼下,年轻人正盛装围着火塘而坐。大约是侗歌队,正准备排练或表演吧。</p> <p class="ql-block">肇兴侗寨分屬五个家族,命名为仁、义、礼、智、信五个团。每个团有自己的鼔楼、风雨桥和戏台。其中鼓楼最具侗族特色,各团鼓楼高低、式样丶层次不一样,是全族议事和年轻人活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小姑娘们从小就参与练习唱歌,侗族大歌焉能不出名?视频为我老大所录,补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上次住在这座风雨桥边不远。这次重来,周边已增添不少新民居、商店和旅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河边的另一座鼓楼。</p> <p class="ql-block">中午去了占里。占里是较古老封闭的侗寨。150多戶,700多人。</p><p class="ql-block">导游是旅店老板娘义务承担,不专业,让我们重犯在乌江寨旅游时犯的错误,从高处下车,往下穿寨而走。小路很陡而险,又无扶手,让大家小心翼翼,互相搀扶,紧盯脚下而行。</p> <p class="ql-block">两个侗族小男孩看到我们很兴奋。原来游客少走条路。</p> <p class="ql-block">这种木架隨处可见,也是一道风景。木架在河边排成一排,引起我们好奇,染布也不需这么多木架呀。后来才得知,这里山高坡陡土地少,平地更少,难找一块晒场,稻谷收获后都扎成把,掛在一排排木杆上吹干,再脱粒。所以木架应是晒禾架。</p> <p class="ql-block">由于气候温润潮湿,地势陡峭,但森林丰茂,房屋多就地取材,建成吊脚木楼的式样。河边的在建新房也採用吊脚楼结构。</p><p class="ql-block">南方山区少数民族民居多採用这种吊脚木楼结构。</p> <p class="ql-block">高处森林边修了壮观的观景长廊,可纵览占里全寨。</p> <p class="ql-block">占里的寨门原来在河边。寨子中心也在河边缓坡地带。于是又从这里进寨参访。</p> <p class="ql-block">寨门边有两兄弟的塑象和祖源寻根石碑。碑文虽然斑驳,仍可辨出他俩是占里寨的祖先,两人姓名为吴占和吴里,是1368年从广西梧州溯河而上,选择了这里安家,繁衍成寨。为记念祖先,后人称这里为占里侗寨。</p> <p class="ql-block">晒禾架上晒的稻谷。照片后补。</p> <p class="ql-block">黔东南一带侗族丶苗族多以糯谷为主食,各种地方糯谷品种很多,占里所产糯谷叫香禾糯,品质优良,是占里特产,远近闻名。</p><p class="ql-block">这是把木架上风干的禾把取下用小型脱离机脱粒的现场。</p> <p class="ql-block">这里群众很注重饮水卫生。所有的水井都用石板扣好,只能用瓢取水,防止污染。</p> <p class="ql-block">小小占里,名扬全国的是这里对人口繁育的控制,有中国生育文化第一村之称。</p><p class="ql-block">数百年前,占里一度人口繁衍过度,田土又少,百姓生活陷入困苦。图上塑像老头,叫吴公力,最早提出了少生子女的主张。通过全寨反复讨论,决议每对夫妇只能生两孩,一男一女。后来数百年还真做到了这一点。传说他们生了头胎后,找全寨的唯一药师吃一种草药,叫换花草,二胎性别就和头胎不一样了。这在生殖科学上说不通,国家计生委和有关专家还多次来调查,最后因寨民严守秘密而不了了之。据说这里男不外娶,女不外嫁也是为了保守这个秘密。还传说要喝当地榕树井双井的水,也可控制生男生女。</p> <p class="ql-block">牌子上写有占里古歌:"袓祖辈辈住山坡,没有埧子也没河,种好田地多植树,少生儿女多块活。"这当然是文人按汉话理顺过的。但有关生育的古歌和古训还真有好几首。都是强调人口发展要和环境相适应。</p><p class="ql-block">约束生育的寨规己延续了几百年,人们已有这样的意识。自觉一遵守。如1952到2000年,48年来,这里人口仅增加9人。創造了人口增长率几乎为零,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的双零记录。</p> <p class="ql-block">老年妇女在这样年纪,仍承担劈柴劳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颇有传奇色彩的榕树井,分为男井和女井,据说取用左边的男井水飲用,妇女会生男孩,取右边女井的会生女孩。游客们虽然年纪都不小了,也嘻嘻哈哈地取水飲用。</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气候让三角梅开得这样绚烂。</p>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了小黄侗寨。这里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进寨门就是一个大广场,中心耸立着很高的鼓楼。上书小黄鼓楼。鼓楼两边的对联觉得有意思,用其它地方的名胜和风景来显示小黄寨子的侗歌中心地位。彔如下:</p><p class="ql-block">黄鹤凭诗,岳阳凭联,滕王凭序,斯楼凭歌;</p><p class="ql-block">泰安有山,玉龙有雪,杭州有湖,此地有曲。</p> <p class="ql-block">广场正面是一舞台,上书小黄戏台。</p> <p class="ql-block">两边是这样鼓楼状的长廊,大约是等待上台表演的演员的休息区。</p> <p class="ql-block">舞台对面竟是百米长的二楼长廊,想来侗歌比赛时会容纳多少人廊上观看。</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在一个小饭馆边吃有民族特色的长桌宴,边听年轻歌手为我们表演侗族大歌丶琵琶歌,敬酒歌。</p> <p class="ql-block">侗族以歌唱为主的民间音乐形式有很多种,侗族大歌是侗族的艺术瑰宝,主要特点是多声部,无伴奏。少可数人,多的可达数百人。上次留宿肇兴,晚飯后,附近三、四十妇女们自发聚在一起唱歌,孩子们则在四周打闹。每天唱歌似乎已成了她们的生活内容之一。</p><p class="ql-block">侗族大歌不仅蜚声国内,並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引起积极的反响。</p> <p class="ql-block">侗族琵琶歌。男女声合唱或对唱。男歌手手持乐器边拉边唱,乐器是颇具侗族特色的牛腿琴和大丶小琵琶琴。</p> <p class="ql-block">最后是敬酒歌,男歌手边拉琴边唱,女歌手边唱歌边用酒杯送酒到游客嘴边,不喝不撤手,怎么办,只好喝。歌声中双方互动,气氛达到高潮。</p> <p class="ql-block">9号早上去加榜看梯田。在山区有人有水的地方就有梯田,但加榜梯田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国内最美三大梯田景色之一。加榜位于从江县西80公里的月亮山腹地。顺着大山的山坡从高到低,梯田层层排列,並顺着山势展现无数美妙曲线,在苗寨错落有致的吊脚楼风景点缀下,配以不同农事季节丶不同时刻的阳光雨雾景色,便幻化出变化万千的美景。加榜梯田规模的上万亩,在大山的衬托下,气势自然不凡。</p><p class="ql-block">在景区服务中心,两边两排新修吊脚楼为旅客留宿准备。</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换乘摆渡车去观景。</p> <p class="ql-block">山高坡陡,云雾缭绕是常事。</p> <p class="ql-block">这里景区设了六个观景台,可以居高临下观看梯田。当地苗族同胞祖祖辈辈,不断在大山上顺弯就弯,开山平田,寻水引泉。历时近千年,才有这蔚为壮观的梯田美景。冬季波光粼粼,春季湾湾浅碧,夏季绿浪翻滚,秋后一片金黄。层层梯田田坎画出的曲线,还有不时飘过的山雾细雨,加上若隐若现的苗寨吊脚楼。难怪不少摄影家们带上笨重的器材,蹲守好久甚至数天,抓拍梯田的不同季节丶不同角度的晨光夕照,让梯田苗寨美景定格在他们的摄影作品中。</p> <p class="ql-block">在第一个观景台,为游客们搭建了钢筋玻璃结构的看台。可惜当时有薄雾,视野带着灰蒙蒙旳色调,但还是看到了壮阔的层层叠叠梯田景象。</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五个观景台我们虽然都到了,可惜天公不作美,小雨加浓雾,一片白茫茫。只好扫兴而归。</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观景台旁荒凉的路边,几批游客带着摄影器材和脚架,从这个不起眼的名叫"田之缘"的小店出来。进店一看價目表,让我们咋舌。竟是980元到1488元标间/天,也还真有人留宿。摄影家拍摄一幅梯田好作品也真的艰难。要转多少趟车或自驾,要付出多少时间,精力和费用。由此可见加榜梯田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为了对加傍梯田的美有印象,只好转三张别人拍的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中午,过县城都柳江大桥去岜沙苗寨。对岸有一些如广场类的台地建筑。大约以后会是县城中心广场</p> <p class="ql-block">岜沙苗寨是古老的寨子,以最后的枪手部落出名。原以为岂沙在边远的高山上,其实在从江县城西南仅七公里,並不远,只是一路爬坡。岜沙包括五个自然村寨,500多戶,2500多人。岜沙奇特处在于仍保待着2000年来的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堪称苗族古老文化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驱车爬坡四公里,即到景区服务中心的仃车场。从这里回望谷底仍可见到县城。</p> <p class="ql-block">在停车场还要爬如此别致的长石梯到中心购票。</p> <p class="ql-block">景区服务中心大门很有气派</p> <p class="ql-block">摆渡车几乎是在原生态森林中穿行,向上开三公里。送到岜沙苗寨边。</p> <p class="ql-block">一石碑上看到岜沙名头还真不少。但单身者旅游圣地一条有点费解。</p> <p class="ql-block">下了摆渡车,我们沿小路进寨。这大约就是原来岜沙人进寨的路。一路上古树参天。岜沙人认为树是生命树,就是人的生命的延续,所以很爱护树木,特别崇敬古树。认为树神会保佑他们。</p><p class="ql-block">这种朴素观念竟和现代的人类和自然要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观念倒很契合。</p> <p class="ql-block">木牌上文字大意说:生命树是岜沙人生命的象征。孩子一出生,他父亲即为他种下一棵树,孩子和树一同生长,到他老死了。寨里人即砍下这棵树,为他做成棺木,把他埋在森林里,並在其处又种下一棵树,代表他生命在延续。他们特别崇拜古树,认为古树会护佑他们。这倒有点生命来自自然,最后回归自然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岜字读音查了一下,有两音,ba和bia。但我们觉得bia更有苗语味道,喜欢用此音。</p> <p class="ql-block">近山头空旷处有一八角亭,亭正中放着一个巨大的树根兜供人纪念。原来是一九七六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怀看对毛主席的崇敬。岜沙人决定把寨前小山头上的一棵林中神树,直径达一米二的千年香樟树敬献出来。香樟出寨进京那天,全寨老少尽出,路边目送。以后在原树址建亭放树兜留念。亭称为"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亭中树神的根兜。</p> <p class="ql-block">一山此石碑,算进了芭沙寨,这高山密林中苗寨。</p> <p class="ql-block">英俊年轻槍手。</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国家允许他们合法拥枪,成了全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到了实地,就清楚了,这里山高林密坡陡,田土缺少,狩猎成为男子谋生的重要手段,枪则是狩猎的必要工具。但我想,岜沙现在允许拥枪放枪,恐怕已属于为游客们作势表演,有旅游广告的意味了。</p> <p class="ql-block">原始部落的枪手居然也用手机,真有时光穿越之感。</p> <p class="ql-block">岜沙人满15岁就认为是成人,可以拥有一杆火枪。</p> <p class="ql-block">族长鬚发皆白,也仍扛着枪。与我老大合照,补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妇女们在家门口扎堆,边做手工边聊天,显得优闲。</p> <p class="ql-block">岜沙寨好象有三大姓。每姓都有这样的祖训以木牌的形式掛在墙上。如这滚姓家训就是"见利思义,见水思源,见难思忠,见德思贤"。作为族人的行动规范。</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几组塑象,反映岜沙人的日常生活情景。遊客们纷纷争着和塑象拍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独特风俗,男人们头发长了靠别人用镰刀剃头。剃掉周边,顶上挽髻,再加头饰。这种理发方式看似兇险,但镰刀已磨得锋利如剃刀,加上手的巧劲,能解决理发问题,所以能流传下来,成岜沙一道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老大拍有他们理发照片,补在这里。好象胡子也用镰刀刮。</p> <p class="ql-block">吹芦笙。</p> <p class="ql-block">岜沙人很早时一位老妇人在一块大石头边,为后辈们讲家族规矩和生活经验,这石头后来被称为祖母石。后来族人中约定重大决定时,也在祖母石前开会,统一认识和行动。祖母石历尽滄桑,斑驳陆离,伤痕累累,己断成两块。但它岜沙人的历史中,成了信守和团结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岜沙老年妇女的服饰。</p> <p class="ql-block">岂沙苗族也有奇特的结婚风俗。青年男女在父母同意结婚举行仪式后,女方还要在娘家待三年,除夫家有事外,一般不去。三年后才正式坐夫家。</p><p class="ql-block">图为年轻妇女的服饰。</p> <p class="ql-block">旅社的名字叫火枪堂,火药味这样浓,不会嚇跑游客吗?</p> <p class="ql-block">由于地势高,山雾弥漫过来,眼前景色又是一变。</p><p class="ql-block">总算是见识了岜沙这古老的枪手部落。</p> <p class="ql-block">这次导游就是我们所住的旅社老板娘(正规旅行社己不接待我们这样的老人),景点介绍虽不详,但也合作愉快。晚歺老板娘张罗,飯菜丰盛,有感谢我们和告别宴之意。请我们喝当地什么名酒,还有当地名菜,一是烤香猪。香猪是这里全国有名的土猪种,长不大,肉质好。端上来时皮焦肉嫩,滋滋作响,煞是好吃。二是牛瘪。街上多是牛瘪、羊瘪的招牌,不知是甚么?后听说是牛、羊胃中的未消化物,听到就咯应,但却是当地招待贵人的名菜,很有讲究,有好之者乐此不疲。这次幸好只是作羊肉火锅的沾水。主人虽说得天花乱坠,也无人敢尝试。我用筷头沾一下,只觉舌头发苦,也敬而远之。好在羊肉火锅好吃。</p> <p class="ql-block">晚上,听说公园内有全国最大旳鼓楼,少不得去看看。路较远,后悔未坐公交车。一路上的公交站都是这副模样。很有民族风格,但觉得有浪费之嫌。</p> <p class="ql-block">从江鼓楼号称全国第一鼓楼。确实宏伟壮观,竟有三十来层塔檐。轮廓灯亮起,很远就可望见。</p> <p class="ql-block">从江鼓楼正面有一对长联,计二百字,比昆明滇池大观楼长联还多二十字。(当然不能说字多就更好)。对联字太多,用照片满足有兴趣的人研读。</p><p class="ql-block">鼓楼底层活动空间很大,是公共活动场所。有当地群众正隨着音乐在跳舞。</p> <p class="ql-block">亱幕下的公园古榕树。</p> <p class="ql-block">9日,专门去吃了地方名小吃油茶作早歺(我也不甚习惯),坐包车到从江东站,乘车回贵阳。</p> <p class="ql-block">车站对面这座建筑。</p> <p class="ql-block">三日游,看了不少异乡景色,了解一些侗苗风情,但行色匆匆,只能算是"打卡"。有个感觉,这些侗寨苗寨多分散在月亮山系大山深处,常常是聚族而居,来往不多,较为封闭,风俗民情也不尽相同,顯示出古老而多彩的变化。发展旅游业应是当地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当地政府正努力这么做。</p><p class="ql-block">在贵阳是大太阳,以为从江河谷地区一定更热,所以衬衣单裤出行。谁知遭遇寒潮阴雨降温,冷得够呛。回贵阳次日,还是病了。慵懒嗜睡加咳嗽,以致半个多月后才做完此文。</p><p class="ql-block">敎训,以后出门要看目的地的天气预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