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我准备歇息一下就去天堂湖跑步。同时随口问妻一句“一道去?”</p><p class="ql-block"> 妻答到:“我不陪你去了,要去婆婆家。”</p><p class="ql-block"> “有事吗?”</p><p class="ql-block"> “小姨娘树上结的杏子熟了,送给婆婆了,她让我过去拿些尝尝。”</p><p class="ql-block"> “那是要去,公公性急,过不了夜。”</p><p class="ql-block"> “是呀!赶紧去,否则婆婆她们认为给东西就来,不给就看不见人了。”</p><p class="ql-block"> “不会吧 ?你不经常去吗? ”</p><p class="ql-block"> 妻走后,我点上一根烟沉思起来。</p><p class="ql-block"> 贵池有句老话“眼泪往下流,养儿方知父母恩”。 意思是即当父母的心永远在孩子身上,疼孩子,都是从上往下疼的。其实一点杏子也不值几个钱,按照目前的生活水平,我们还是能够消费的。但作为父母他们只要有一点好东西就想到我们,这就是做父母的天性吧! </p><p class="ql-block"> 记得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写到“橘子”,书中写到“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朱先生运用白描的手法叙述买橘子过程,充分体现了父爱如山。婆婆的杏子想来也是蕴含着沉甸甸的母爱,吃起来味道想必也非同寻常。如此看来橘子和杏子有异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 胡适先生曾写过一段话给儿子:“何其有幸,此生相遇,我们是父子,也是朋友,我陪你稳步成长,你陪我慢慢变老,我先你一步长大,替你扛下风雨,再回头疼你,教你人情世故,等你长大再送我最后一程。”中国上下五千年,这种父子情结便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p><p class="ql-block"> 其实公公婆婆她们一贯如此。前些日晚饭时,公公婆婆就上门送南京盐水鸭来。打开一看只有一大半,有些诧异,就问怎么回事?婆婆说是其同学从南京带来的,就一只,所以切一大半送过来让我们尝尝。我随即问到味道怎么样?公公答曰“还没吃。”两个老人连鸭子都没有尝就想到先送给我们吃。唉,天下父母想必都这般。身在北京的孩子他舅时常寄食材给他们,他们非要送些过来,或者一定要等外甥在家时烧给外甥吃,老两口舔犊之爱日渐其深。</p><p class="ql-block"> 今年五月,我们陪同老两口一道去海南看外甥。外甥昔日吃婆婆饭长大的,如今在海口工作请他们吃海南菜,喝老爸茶,逛骑楼老街,去假日海滩观海,游文昌孔庙。老两口都发朋友圈炫耀外甥请她吃饭游海南,快乐的像个小孩。看着他们开心,我从内心感到欣慰。</p><p class="ql-block">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意思是: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大的孝顺就是充分尊重自己的亲人长辈,其次使父母不受辱没,最下等的是仅仅只赡养他们。</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最大的孝顺就是家庭和睦,能够安居乐业,不让老人牵挂操心就是最大的孝顺。</p><p class="ql-block"> 公公婆婆都已七十有余,现生活条件好多了,父慈子孝,其乐融融!最后希望小姨娘的树上能结更多的杏子,我们也吃到更多、更甜的杏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