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探源夷陵彭氏始祖天祥公记 </p><p class="ql-block">彭定新(21世 马鬃岭)</p><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12日一16日,在宗亲彭克祥支持下,我和定国、克伟、新宇一行四人,受编委会委托,到江西宜春、瑞昌,湖南临湘等地,行程 2000余公里,历时五天,日夜兼程,开展了寻根问祖之旅。我们在万载宗亲彭海泉、彭财福,宜春宗亲彭来福、彭庆清、彭磊,瑞昌宗亲彭方贵,临湘宗亲彭建新帮助下,拜谒了彭氏江西始祖彭构云墓,与宜春市彭构云文化研究会和瑞昌宗亲会进行了深入交流。行程顺利,收获丰富。现将考察情况记录如下。</p> <p class="ql-block">一、天下彭氏旺出宜春</p><p class="ql-block">在一些彭氏宗祠,写有“源自高阳,旺出宜春”的对联。意思是说天下彭姓出于高阳氏颛顼之后,旺发于宜春这个地方。宜春始祖是彭构云。</p><p class="ql-block">彭构云(715~768),名云,字构云。唐代临州(今甘肃临洮)人。出生于书香仕宦之家,父景直,唐中宗景龙年间(708~710)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彭构云自幼研究阴阳图纬之学,兼通黄老道家之言,著有《通元经解》一书,辞理深远,声名远扬。不求功名利禄,隐居乡里。</p><p class="ql-block">唐天宝十二年(753),刺史李璟向朝廷举荐彭构云,唐玄宗景仰他的大名,特派专使,用“蒲轮安车”,不远千里请他到京城长安。上朝时,回答的问题又深得唐玄宗的称赞,赐予官爵厚禄。彭构云不贪图“锦衣玉食”,不久即以养疾为名上疏乞归。玄宗嘉赏其品行,厚赐金帛副衣,派遣中使护送回乡,同年十一月唐玄宗赠彭构云“徵君”称号。后为避“安史之乱”,彭构云自临州(今甘肃临洮)迁徙袁州合浦(今宜春市袁州区新坊镇),成为江西彭氏始祖。彭构云来到宜春隐居后,常在秀江河畔震山、雷潭一带垂钓,垂钓处演绎成著名宜春八景之一“钓台烟雨”,其所在乡也被太守命名为徵君乡。唐代宗大历二年(768)彭构云去世,享年53岁。</p><p class="ql-block">我们满怀虔诚之心和敬仰之情,于5月13日上午,拜谒了彭构云墓。</p><p class="ql-block">我们是导航去的。彭构云墓坐落在宜春市袁州区新坊镇东墉村上村岭彭家里后山西南坡。这是一方高山粮仓,一畈畈水田已经插秧,山上多茅竹林,茅竹中夹杂一些杉树和杂树,置身于青山绿水、茂林修竹之中,顿觉有仙气在萦绕。彭构云墓就在西南半坡山脊梁处。</p><p class="ql-block">还未到目的地,一阵鞭炮声响起,原来是赣州宗亲会来祭祖的。陪同的彭构云文化研究会的副秘书长彭庆清见我们来了,赶忙与我们打招呼。他向我们讲解了墓地相关情况。中午请我们吃饭,请我们到研究会交流。此前,我们正为找不到宜春的彭氏宗亲而发愁呢!冥冥之中,是彭氏祖先在护佑我们一切顺利。</p> <p class="ql-block">墓地是2007年修缮的,台阶拾级而上,建造稳固牢实。墓地上下三层,中间为彭构云墓,上层为其小儿子彭滋之墓,下层是十三世彭汝襄之墓。正所谓怀抱子脚蹬孙。彭构云墓前水泥浇筑一平台,可同时站立30人左右凭吊,在夹空层,正好搭建一陈列室,陈列一些碑刻。彭构云碑面宽阔,中间高两边低。主碑部分刻有“彭(江西始祖)唐徵君构云公暨一品夫人欧阳氏太君之墓”,两旁是挽联,“徵君墓陵九龙聚首势传扬四海,云公园林丹风拱托姿称颂五州”,碑帽刻有“高风亮节”四字。左侧是“构云公陵园记”,由河南夏邑彭飞撰。右侧刻有构云公墓修建委员会介绍的构云公生世以及唐袁州刺史郑审撰写的《徵君公墓志》。 墓志如下:彭公名构云,宜春人。天宝间,王命三召,不受爵禄,乞归养疾。钓游震山之下,人称为徴君。蕴颜子之操,饮水何嫌?继车公之勤,积雪无闷。藜杖瓮牖而益明其俭,灌园种木而罕见其劳。阴阳图纬,尽能精究。不出环堵三十余年,前后良二千石皆式其闾而嘉叹之。注《通元真经》,识解尤超。春秋五十三卒,葬郡东原上村岭。夫人欧阳氏,子五:东里、南容、西华、北叟、世臣。孙伉、倜、维岳皆举进士。</p><p class="ql-block">新修建的碑后,还有一清乾隆十六年间立的老碑,被新立的墓碑遮挡。</p> <p class="ql-block">彭构云定居宜春袁州,后裔繁多,从袁州播迁出去的彭姓分布最多的几个省,分别是江西、湖南、四川、湖北、广东等,占全国彭姓人口一半以上。在江西,只要留心一下,彭姓遍布全省各地。在宜春市有24万彭姓者,在宜春袁州区,有9万,在袁州区洪塘镇有2万。在宜春市万载县双桥镇昌田村,一个村里基本上都姓彭。80岁的宗亲彭财福抱来一箱子书,打开一看,都与彭氏宗谱有关,《万邑大北关彭氏族谱》4卷(光绪癸卯年夏月纂辑),《赣湘粤闽桂蜀台彭氏联宗谱》2卷。他们都是彭构云后裔。</p><p class="ql-block">万载古城是以万载非遗文化、赣派建筑风情为内核,保存有明清、民国时期古祠堂27座,涉及辛、宋、郭、彭、闻、易、周、张、高、鲍、陈、龙、欧阳等13姓氏,还有许多古民居、古街、巷弄、粮仓、水井等古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是保存较为完好、具有赣西文化特色的少有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彭希载祠,位于万载古城田下街区考棚巷66号,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始建于明隆庆三年(1569),为载公后裔彭澄主持修建而成,迄今已有400多年。</p><p class="ql-block">彭澄(1497~1571),字一清,号龙溪,明嘉靖举人,历官至工部员外郎,为载公第四世孙。彭澄任职湖广永州府时,奉命治理南河水患,功绩卓然。因治理南河有功,彭澄后升任河东转运副使,擢守延平。同时,彭澄的诗文辞赋也颇有造诣。</p><p class="ql-block">万载古城有座旱桥,叫再思桥,也是彭澄修缮的。此桥离万载县衙仅五十步远,相传有一户姓刘的人家牛丢了,有人告诉他可能是邻居李三偷了,他越想越气,请人写好状纸,准备到县衙状告李三,当走到桥上时,犹豫了很久,想着该不该去告这状。这时他的妻子追过来告诉他,李三帮忙把牛找到了。姓刘之人庆幸自己没有草莽行事。故桥名为“再思桥”。意为“打官司”的人应反躬自醒,告诫世人止怒、止讼、止争斗。</p> <p class="ql-block">在彭构云文化研究会,会长彭庚生倾注了大量心血,出物出钱出力,聘请2人专门负责日常工作,研究会风生水起,成果颇丰。</p><p class="ql-block">在江西大地,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老百姓对宗亲,对家族,对祖先的敬重和孝道。</p> <p class="ql-block">二、彭天祥诞生地和脉系考</p><p class="ql-block">1924年夷陵《彭氏族谱》记载,明洪武二年,一世祖天祥公携妻黄氏及子嗣,自江西九江府瑞昌县迁至湖广峡州府夷陵县。</p><p class="ql-block">在瑞昌,我们通过宜春彭构云文化研究会,找到了瑞昌的彭方贵。彭方贵是江西彭氏宗亲会副会长,也是湖北彭氏宗亲会副会长。同时,其祖父、父亲都参加了修谱。在瑞昌,他对彭氏文化研究最为深刻,找到了他可以不找别人。13日晚上,我们抵达瑞昌,晚餐后,彭方贵直接把我们领到家中,拿出了各种版本的彭氏宗谱。一起寻找彭天祥公的诞生地。</p> <p class="ql-block">2008年编辑出版的《江西省彭氏村族地名志》,专门记载江西省各地彭姓基本情况。当代彭氏在瑞昌,分布在四乡(包括一林场)七村。彭天祥是不是在其中之一走出去的呢?我们认真查找地名志,结合彭方贵收藏的宗谱,看是否有信息对称的可能性。通过努力,基本排出了彭天祥从这些地方走出去的可能性。因为从彭氏迁徙到这些地方的时间上,不可能早于彭天祥。如,高丰乡高丰村的后畈和乐丰村的畈上彭家,是明永乐元年和永乐二年迁入的。洪下乡的张家铺村牛腾驳下彭家,是明崇祯年间迁入的。大德山林场彭坳,是明永乐年间迁入,从湖北阳新(曾经阳新属江西)迁入。乐山乡先锋村彭家垱,有彭姓39户205人,落籍较早,是在明洪武初年,彭世雄由湖北黄州蕲崇郡迁入。可以推断,夷陵始祖天祥公明洪武二年就到了湖广夷陵,与瑞昌这些地方彭氏没有瓜瓞联系。</p><p class="ql-block">正在失望之时,彭方贵从手机里翻出一条短信。短信是2022年1月20日湖北鄂州彭书堂发给彭方贵的。内容是:“鉴于湖南临湘万人是从瑞昌花园箬坑明初迁出的!湖北黄陂木兰述生公明初瑞昌迁出有上万人!宜昌县鸦雀岭镇天祥公上万人从瑞昌迁出的!以上三地应是泰器公后裔。建议:河下呈水,九江义龙,彭家垅义大,彭家垱新民,牛驳义军,双坑易贵,大德方贵插考!书堂拜托!谢谢!”</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看到这个信息,兴奋不已。我们一直寻找的彭天祥的诞生地有希望了。这条短信不是为我们而发吗!我们又感叹,彭书堂怎么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天祥公,怎么知道鸦鹊岭彭氏后裔有上万人,我们可不认识彭书堂啊!彭方贵告知,彭书堂八十多岁,湖北鄂州人,湖北彭氏宗亲会副会长,一生致力于彭氏文化研究,背着快餐面到全国各地考察。</p><p class="ql-block">彭方贵也有同样的感慨。说瑞昌花园乡的箬坑,连本地人大都不知道,他怎么知道花园乡的箬坑。而且有一句肯定的话,“鉴于湖南临湘万人是从瑞昌花园箬坑明初迁出的”。我们说,赶快打个电话问问彭书堂老先生。彭方贵说,电话一直打不通。第二天,彭方贵经核实,老人家去年因新冠肺炎,已经辞世了。</p><p class="ql-block">一条重要的线索断了。我们和彭方贵只能借助彭书堂的提示和老宗谱继续探寻天祥公的出世。彭方贵作为瑞昌人,他说花园箬坑,现在是田畈村,实际上田畈村都姓徐,占95%,没有彭姓了。但是,有一个祖宗的坟在箬坑的旁边茅竹林,族谱上也有记录。这个坟主叫钟宝。钟宝与彭书堂说的泰器公有没有联系?与夷陵彭天祥有没有联系?</p> <p class="ql-block">泰器公有五兄弟,他属老二,五兄弟分别是泰保、泰器、泰用、泰材、泰备,他们是瑞昌始祖彭汝砺后第五世,钟宝是泰保房系的第五世。箬坑山高路远,钟宝公能葬在此地,说明箬坑与彭姓有很大关系,很大可能过去这里姓彭,后来彭氏搬迁了,或没落了。所以花园箬坑在瑞昌后来修谱时,没有箬坑彭氏的记录,更没有天祥公的记录。根据彭书堂的判断,但有一点,泰器公的后代没有发现有外迁和遗漏的脉系,这在族谱上记载详细。从时间上和后裔播迁情况推断,天祥公应该是泰保的后代。在泰保的世袭中,在明初,确有人不知去处,在彭方贵提供的新老宗谱上,泰保的玄孙辛铭育有七子,丙字辈,除丙一有记录外,丙二到丙七,都注明俱未考,或外迁了。这与天祥公出生在元朝后期,移民于明朝初期时间上相吻合。</p><p class="ql-block">如果上述判断成立,夷陵始祖彭天祥就是彭构云后裔。瑞昌始祖是彭汝砺,为彭构云十三代孙。彭汝砺(字器资),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泰保公是汝砺公第5世。彭天祥是明洪武2年迁居夷陵,应该属于丙字辈,泰、彦、千(化)、庆、辛、丙,又是泰保公第5世。作为丙字辈的天祥公迁往夷陵,推论应该是彭构云第23世,晚彭构云600余年。天祥公迁到宜昌夷陵后,繁衍了20多代,又经历了600多年。</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判断则与上述相反,彭天祥属于幹公后裔。彭幹,字裕始,号简斋,宋代自润州丹阳(江苏镇江)迁居建昌(今江西永修)甘泉里箬坑(今三溪桥镇杨垅村箬坑),为永修彭氏始祖,唐开元间(713-741)任南康教谕,彭幹比彭构云(715-768)早。也巧,永修也有一个叫箬坑的地方。彭幹公后裔播迁各地,十五世彭九一在元代迁往安义战坪(南昌)。但是永修的宗谱也没有直接证明洪武二年迁往宜昌的同宗。</p><p class="ql-block">为进一步证明彭天祥的生世,根据彭书堂的提示,我们前往湖南临湘市,在宗亲彭建新带领下,到聂市官田村,但彭建新房系是吉安迁入,据83岁的彭永忠(官田村楼阁山人)说,他们来自江西吉安府安福县白羊畈。我们又考察了彭学华房系,他们是从湖南益阳过来的。临湘彭氏多,我们确实没有找到天祥公在洪武二年从江西瑞昌迁出的同宗,我们相信彭书堂的说法是正确的,在临湘,还有一支是明初从瑞昌迁来的。由于时间有限,未详考。但是,我们找到了一本《彭氏宗族大成谱.湘鄂马庄》宗谱,马庄有一支延达公,作为一世祖就是从江西建昌箬坑迁来的,他们的堂号叫述古堂,与我们夷陵彭氏堂号一样。</p> <p class="ql-block">通过考察,有了初步认识,一种可能,夷陵始祖彭天祥诞生于瑞昌花园箬坑,从彭汝砺开始的脉系为:汝砺----尧辅----念府----添泽----泰保----彦远----盛化----庆华----辛铭(彭铭、配吴氏)-----丙字辈(天祥);另一种可能,彭天祥是彭幹公后裔。后面需要进一步考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