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弹琴,慢煮茶,闲翁谈文化

老碧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在某个退休老干群里围绕一段关于文化的视频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中华文明延续几千年而不断层的根本原因是文化的传承和力量;有人说,单靠鲁迅的那支破笔杆子,当真能上前线打仗?所谓“文化”,只是那些文化人日子好过了,过过家家,玩玩而已;有人趁机煽风点火,挑拨离间,惟恐天下不乱;有人和稀泥,息事宁人;当然也有睿智、中肯的评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唉!都是一群退休的老头,还这么愤世嫉俗,疾恶如仇,真是一群吃饱饭无事干的老愤青。</p> <p class="ql-block">  笔者老碧也是这群吃饱饭无事干中的人,仗势识几个吊字,平时喜欢舞文弄墨,附庸风雅,不知天高地厚,今天也来凑个热闹,谈谈文化。这可是专家教授们才有资格谈论的话题哦,好在当下网络流行一句话,“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因此,今天我斗胆谈谈对“文化”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等)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p><p class="ql-block">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成果的总和,包括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平常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大都是从狭义角度去阐述的。</p> <p class="ql-block">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人生,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它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与准则。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范围,以各种特定的形式呈现,如我国古代的农耕文化,现代的企业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特定范围的军队文化、校园文化、城市文化、乡村文化,我国的藏传文化、敦煌文化和徽文化等地域文化,还有中国特有的酒文化。</p><p class="ql-block"> 有人认为,军队只要会打仗,拼的是血肉之躯,不需要什么文化,这是错误的。毛主席曾说过,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这里所说的军队需要文化,并不是说军队的指战员必须要会识文断字,诗词歌赋,会写文章,而是指军队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如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时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抗战时期,团结一切力量,一致抗日;解放战争时期,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抗美援朝时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些言简意赅,简单明了的口号,就是我军在各个时期的文化,也是鼓舞士气,克敌制胜的法宝。就说现代战争,更是太空天地全方位立体战争,空对地、地对空、空对空导弹,无人侦察机轰炸机,五代远程战斗机,航母大驱核潜艇,卫星坦克火箭炮,哪一样不需要科学文化人才,哪一项不是高科技。就以我们税收工作为例,为国聚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即是税收的行业文化。</p> <p class="ql-block">  说起文化,就不能不提文化人。什么是有文化人呢?有文化人是指受过教育的有知识的人,是对知识分子的总称,含有“教化”、“以文化人”的意思。我们平时夸一个人有文化,通常是夸一个人有知识,有内涵,有艺术品位,拥有良好的学识和谈吐,这就是传统意义上有文化的人。</p><p class="ql-block"> 然而,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也不一定没文化。读很多书,拥有很高的文凭,和有没有文化,并不能划等号,有时完全是两码事。</p> <p class="ql-block">  那么文化人对文化是怎样定义的呢?如作家梁晓声说,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又如文化学者余秋雨说,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p> <p class="ql-block">  前面谈了文化的定义、内涵及外延,那么文化有哪些价值和作用呢?首先,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其次,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再次,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以润物细无声方式影响人的言行,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人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p> <p class="ql-block">  最后,着重谈谈文化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把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一个崭新高度。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动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黏合剂”,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坚守文化责任,彰显文化力量。</p> <p class="ql-block">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巨手,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转化为强大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历史、实践和民族中,具有物质力量难以匹敌的精神力量。其一,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延续、传承,生生不息、充满生机、永不枯竭,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量。比如,中华文化阐述的“天人合一”思想于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依然具有重要意义,“知行合一”于当今苦干实干亦有鲜明导向。其二,具有强大的实践创造力。文化提供创造的土壤和环境,提供创造的勇气和精神,提供创造的力量和源泉,没有文化发展和继承就没有创造,创造是在深厚的文化积累中孕育的,是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实现的。其三,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证,是维系民族的精神纽带。没有蕴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精神,民族团结就缺少力量。正是由于几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化,最广泛地维系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华人的认同和团结,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才打不散、压不垮,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凝结成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文化的力量,是一个民族的重量,一个国家的分量,一个社会的体量。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民族的独立和振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幸福和安康,都离不开文化的力量支撑。中华文化的力量是历史的又是当代的,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是现实的又是潜在的。我们要不断增强和提升中华文化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文化的力量贵在自信</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最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激发发展创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其一,文化自信是更基本的力量。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其二,文化自信是更深沉的力量。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其三,文化自信是更持久的力量。漫漫人类文明史,数个文明古国相继衰落,唯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自强不息,靠的是独具特色且不断创新的优秀传统文化;世界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一面面红旗在疾风暴雨中褪色,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高高飘扬,靠的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守。中华文化是全世界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之河,无论遭受怎样的苦难,遇到怎样的灭顶之灾,走过怎样的曲折道路,中华民族始终不屈不挠、浴血拼搏、奋力抗争,最终化险为夷、转危为安。</p> <p class="ql-block">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这个文化,让中华文化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灿烂名片,让文化自信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p> <p class="ql-block">  文化的力量助力民族复兴</p><p class="ql-block"> 文化既是沧桑的历史,也是繁荣的现在,更是璀璨的的未来。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需求发展到美好生活需要,随着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文化建设也要提升至更高层面,肩负更多责任使命。</p> <p class="ql-block">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我们要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以文化的力量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一,以文化强国兴市。文化能感国运之变化,复兴必伴文化繁荣。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其二,以文化的力量惠民富民。顺应新时期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的更高要求,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突出文化述民,让文化充分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突出文化育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突出文化富民,通过文化产业“开财源”。突出文化便民,让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更多地送到群众的家门口,成为群众的“家常饭”。其三,以文化的力量提神鼓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物质的复兴,更是精神的复兴。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不断丰富文化创作,丰润文化滋养,丰盈精神家园,构筑起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p> <p class="ql-block">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文化,传承着历史,牵系着未来。我们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