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调重弹一一素质教育点滴</p><p class="ql-block"> 阅读各种新闻报道,各样新闻特写,便写了这篇《点滴》。</p><p class="ql-block"> 众人关心的素质教育的终端就是天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挚着心愿。纵观古今中外,为这“成”字,不知耗尽了多少父母的心血,又不知有多少有识之士为帮助天下父母实现其夙愿,在“成”字上呕心沥血,付诸了必生的精力,最后才形成一种共识:欲使人成为善天下的良相之才,必须从胎儿做起,直到终老。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有极为精僻的论述。在成书于宋末的蒙书《三字经》中就有“苟不教,性乃迁”之说。而对此说的注释就写得更为具体完备:“古者妇人有娠,坐不偏,卧不侧,立不跛倚,行不乱步,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不出乱言,不食邪味,常行忠孝友爱慈良之事,往往生下聪明,才智贤德过人。”这廖廖数语,让后人领悟到三点:一、从坐卧行立视听言食处世诸方面提出了胎教的全方位方案;二、是对为人父母最佳教育方案;三、是告知人们一个优秀人才的合格要求是才智贤德过人。在山野村民的民俗文化中还有趣的流传着“妇敬夫爱,和和美美过日子欢欢喜喜作乐,才会生子聪颖,免生那做起事来猪喫狗不要,说起话来是鸡啄不烂,狗撕不破”的不屑后代。</p><p class="ql-block"> 可以这么说,良好的胎教为“与生俱来”创造了条件。所谓“与生俱来”并不是说人离开母体时就有某意识,只是说,良好的胎教,通过的心理,生理活动,在胎儿的脑细胞中形成了一种“容易产生那种意识的生理基础”。这可以通过自身的感觉来佐证。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是说当人遇到一件让人心情愉快的事情时,自会有一种心花怒放,眉画眼笑的自我我陶醉,走路特别轻松,有如飞的感觉,全身觉得甜酥酥的。这种喜悦心情对孕妇来说,自会促使胎儿的脑细胞向着良好的方向发育。</p><p class="ql-block"> 胎儿离开母体后,有谓一个月为小,三四个月为大,七个月能坐,八个月会爬,九、十个月会喊妈喊爸。这在期间婴儿发育极为迅速。《黄帝内经》有“幼而循齐”,是说幼儿模仿能力日惭增加。为了使幼儿早日学会说话,认识周围的事物,为父母者总是会手一边指着,不厌其烦地领着孩儿喊妈妈,爸爸。或边比划,边领着孩儿叫事物的名称,帮助幼儿建立起一种领悟能力。这种方式的幼教做好了,会使幼儿在学会说话中自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的功能,见了老年人就会喊爷爷爷奶奶;见了中年人就会喊叔叔阿姨;见了同辈长者会喊哥哥姐姐。这样,咿呀学语的幼儿在无形中就学会了礼貌待人的德行,一个“口甜”,“口乖”的孩童就油然而生了。若忽视了这种可行的幼教方式,不但延緩幼童说话,辨物的能力,也失去了幼童养成礼貌行为的前期机会。</p><p class="ql-block"> 到“三四(岁)为小”的阶段,幼童悟性渐增,此时的娃娃教育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生活中教,游戏中学”了。幼童们特喜欢各种新奇玩具,在妈妈喂饭时都不离摆弄玩具。到了“七龆八龀九童十稚”的阶段,幼童的记性,悟性,模仿能力徒增,可他们是什么也不知,什么也想知道,所以他们敢想敢说,又好问,好学样,还爱充能干,大有“小儿不知天命”之势。他的常常弄得满脸污秽,全身灰泥,确实给妈妈增添了不少麻烦。乡间有句俚语说得好,“一两岁乖宝贝,六七八岁讨厌狗”。这一阶段的幼教甚为重要,它是人生学样最旺盛的时期,此时段对幼儿的思想行为的导向要紧跟上去,要多向他们讲述像“融四岁,能让梨;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碁”的历史故事。以及现代生活中雷锋叔叔,海迪阿姨等的模范事迹,指导幼童健康成长,为幼童积累后天的良好潜意识。这一阶段的幼教做好了,做扎实了,会使人终身受益。可以这么说,这一阶段的良好幼教使人成为善天下的良相之才迈出了可靠的一步。这一阶段家长须时时提防负面的坏样对孩童的种种潜移默化的腐蚀作用。一旦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导向,就使孩童一天天不知不觉地向负面滑过去,为“儿大不由爹和娘”埋下恶根,结出“父教师严两无处,学问不成子之罪”的苦果。为防止负面影响,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民间流传有“跟好人学好样,跟歹人学坏样,跟叫化学流氓”的告诫。</p><p class="ql-block"> 幼童阶段结束,将步入人生中近二十余年的学生生涯。这是人生中掌握知识,学会本领,接受各种良好教育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受教者在师长指导下做到像先圣孔子所说“吾十有五志于学”,要做到心之所至在乎学,要心不二用。要做到“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礼记·曲礼》说“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是说人生十岁年幼不懂事,很难控制自己。既使到了二十,尽管可行冠礼,该成人了,但到底还是生理功能,心理素质,学识水平,生活经验都还不够强大,还不丰富,其可塑性仍然很大。这时施教者要尽其所能为受教者细心解惑授业,进行道德导向,要想方设法为受教者构筑一堵“防护墙”,将受教者的思想“屏蔽”起来。近些年的封闭式教育起了一定的防护作用。由于学校教育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这种封闭式有的流入形式。</p><p class="ql-block"> 人生走完学生生活这一旅程后,已具有较丰富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生理机能发育完备,身体也是最强壮的时候,又有了较强的判断能力,独立人格也趋完美,处世能力也已成熟。到了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的年龄。《礼记》中也说“三十曰壮,有室。”是说人成家立业的大好时光已到,也标志着接受素质教育的阶段已经结束,从此到終老,便是以自我教育,即自我素质修养为特征的人生旅程了。人都会绘制自己的人生蓝图,规划着自己的多彩生活,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计划着如何步步高昇。诸如从一干部到科室处长级,再到厅局级,再到部级。这是人之常情,值得肯定。这也是工作压力所在,也是干劲的动力所在。人若缺了压力,少了动力,就会得过且过了。</p><p class="ql-block"> 当人走进社会后,要想轰轰烈烈,又一帆风顺走到人生终点,既利了己,又利了人,既得到众人公认的好,又得到社会的肯定,那就一定要干到老,学到老,要把自己的素质修养时时放在自己的生活日程上。否则不是被时代陶汰,就是活着在人前威风,旁人却因惧而敬之,远之,口中不说,目笑存之。这种威风之人到死后都不会得到“死者为大”的原谅,而是死后不得安宁,甚至落个骂名。可见步入社会的自我教育,素质修养关乎人的前景,情操。人一世的名节,稍有不慎,就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所以步入社会后,素质修养不能一丝一毫的松懈,素质的纯洁只能是升华升华再升华。孔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多么重要。所以步入社会后,只有不断奋斗,积累经验,懂得人生的要求应顺其自然,不可强求,不可勉强自己,这就是“天命”。人只有通过奋斗,穷尽事理,做到所闻皆通,不去争强好胜,在奋斗中实现“戒得”,达到一种知足常乐的思想竟界,才能获得安而行之才是乐的享受。是故,一言之:步入社会后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谨遵三个字“不逾矩”。做好了这三个字,就会让自己的一生充实饱满,让自己成为造福社会的人,让自己的所做所为惠泽子孙,不让子孙蒙羞。但愿奋斗终身,“不逾矩”,使我们的干部是国家的良相;我们的医生是人民的良医;我的教师是学子的良师,;我们的百姓是社会的良民;我们人人有良心</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