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教研之风,展数学之美-三年级数学研磨课活动总结

长沙县天华小学教育集团

<p class="ql-block">  为促进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成长,为组内教师交流教育教学心得,三年级数学组在组长庄静老师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研磨课活动。授课老师深挖教材、精心准备,全组成员克服困难、积极参与,教研氛围浓厚热烈。</p> <p class="ql-block">  胡雨潇老师执教的《年月日》一课,通过三次磨课和全组成员的共同指导,呈现出较好的课堂效果。行政吴宇老师提出教师的课堂数学语言需要精准,闰年每四年一次,而不是隔三年一次;黄主席提出对于新授课中出现的数学文化和科普知识,很有必要向学生进行介绍,感受数学的智慧;庄老师提出教师课堂上的设问要简单清晰有针对性,面对学生的作答要给与积极的评价。随后,组内的陈佰英、曹虎男、郑江波老师都阐述了自己听课后的疑问和感想,并提出了针对本课优化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作为执教者,胡雨潇老师在本次研磨课中收获良多:“在每个班上课,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学生各种新奇的想法,其中不乏惊喜和意外,也给了我很多思考。三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需要老师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生活化,更符合儿童学习认知。每一堂课,都需要老师做大量丰富的相关知识储备,因为学生思维是发散的,老师要具备无形中引领课堂的能力。最后,老师的提问、课堂需要要精准清晰,紧扣知识点,避免学生出现“天马行空,答非所问”的情况。最重要的,课堂要关注全体学生,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孩子们中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p> <p class="ql-block">  教学未启,教研先行,教以共进,研以致远。为落实“双减”工作在课堂上的有效实施,三年组数学教师进行了教研课活动,本次教研课由郑江波老师讲授《认识面积》。</p><p class="ql-block"> 《认识面积》是一节和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面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大多数孩子还是能理解接受,郑老师在整节课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感知面的存在与面的大小,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尝试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感悟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面积单位做铺垫。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问观念,体会面积与生活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课后,数学组全体教师进行评课,老师们共同研讨教学方法,交流教学心得,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们讨论积极、热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通过交流学习使我校教师共同进步,共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  其中,黄笑校长和吴宇主任进行点评,本节课巩固练习与新授内容有些割裂,应当把巩固练习当成随堂训练,穿插在新授部分当中。这样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新知。最后,数学组组长针对郑老师课堂上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教研组的每一位老师都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  上课、听课、评课既是教研的需要,也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需要。聆听资深老师的评课意见,再对课堂进行反思和完善,数学之美往往在灵感与灵感的交锋,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呈现。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让我们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做一个终身教研的教育人!</p>

老师

学生

教研

课堂

数学

教师

面积

评课

三年级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