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红二师建师90周年革命战争历史(六)

居安

<p class="ql-block">10、改编新四军。程道口攻坚战</p> <p class="ql-block">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中共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八路军第五纵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2月20日,毛泽东、朱德、王家祥、叶剑英致电彭德怀、刘少奇、陈毅等:“决以一一五师教一旅(即彭朱支队)改编为新四军三师七旅,以加强该师力量。”</p><p class="ql-block">改编后七旅部队战斗序列如下:</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旅长彭明治</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政委朱涤新</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副旅长田维扬</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参谋长黄炜华</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政治部主任郭成柱</p> <p class="ql-block">7月,江苏顽军韩德勤部乘盐阜区新四军反击日寇1.7万人大“扫荡”之机,进犯我淮海区泗阳、淮阴、涟水等地,其部下两个团进占泗阳程道口,两个多师先后侵占淮阴、涟水之间,并向西扩张,企图以程道口为中心,构成一条东西走廊,为接应顽军汤恩伯部开辟道路。</p><p class="ql-block">一个多月反日军大“扫荡”胜利结束,七旅作战25次,歼灭日伪军620余人,击毁敌汽艇12艘,我伤亡371人。</p><p class="ql-block">9月底,华中局和新四军决定歼灭东进顽军,首先攻占程道口。为此,军部由陈毅代军长亲自指挥,调集二师四、五旅,三师八、十旅,四师九旅和军独立旅等部队参加战斗。10月8日,正在阜宁大冲休整的十九团接三师命令:“你团开向淮海区,配合各兵团作战,直接由陈军长指挥。”10月9日,在团长胡炳云、政委刘锦平率领下,十九团行军到淮阴北部一带待命。次日,陈毅代军长风尘仆仆赶到十九团驻地,看望这支从南昌起义带出来的老部队,并给全团指战员做战斗动员。晚上还一起观看由115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梁必业带来的师战士剧社文艺表演。</p><p class="ql-block">程道口顽军两个团及配属部队共1800余人,经50多天抢修,形成东西两个小圩子和中间一个老圩子相连的防御体系。</p><p class="ql-block">新四军由军独立旅全部、四旅两个团和七旅十九团共6个团组成突击兵团;其他部队负责打援任务。</p><p class="ql-block">程道口战役于10月14日发起,首先完成对程道口的包围。16-18日,十九团和独立旅二团清理敌外围据点,将外围敌人驱逐后,各参战部队开始土工作业,开挖交通壕,便于迅速接敌。</p><p class="ql-block">10月20日上午,陈毅代军长下达作战命令,十九团由敌据点西北方向攻击西小圩,兄弟部队一个团由东北方向攻击东小圩,夺取两个圩寨后,两个团同时向老圩寨发起总攻。</p><p class="ql-block">20日16时炮火开始发射,摧毁了敌人部分防御体系和寨墙,半个小时后,十九团一营一连、三连指战员率先跳出交通壕,用炸药包、大砍刀、木梯等工具在敌铁丝网、壕沟、寨墙等处开辟通路,随后一营长刘治国带领全营向西小圩发动攻击,经近4小时浴血奋战,歼敌大部,残敌逃到老圩寨,二营、三营也跟进到西小圩,准备攻击老圩寨。但是兄弟部队当晚没有攻下东小圩,于是陈毅代军长命令第十九团巩固阵地,休息待命,待第二天晚兄弟部队攻下东小圩再向老圩寨发起总攻。</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兄弟部队在调整部署后,当晚迅速攻克了东小圩,接着总攻开始,此时顽军士气低落,除主要指挥官带10多人从地道逃跑,残兵不堪一击,很快解决了战斗,歼敌1400余人,其中俘虏顽县长、专署秘书以下官兵1000余人。</p><p class="ql-block">22日,陈毅代军长又来看望十九团指战员,巡视完毕,一切都感到很满意。巡视中还遇到红一连炊事班长罗谷贤,陈代军长还抢先敬礼问好。说起来,从井冈山红四军时期,罗班长就给毛委员、朱军长、陈主任等首长当炊事员做饭了,长征后就没再见过面,现在在敌后又见面了,陈毅代军长非常高兴。而军长给战士敬礼,使十九团指战员们受到人民军队官兵平等、上下级亲如兄弟的教育。</p><p class="ql-block">11月5日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发布训令:“三师十九团团长胡炳云、政委刘锦平坚决执行命令,完成任务,对于程道口战役有决定意义,特传令嘉奖。”</p> <p class="ql-block">11、主力部队地方化,七旅分兵</p> <p class="ql-block">1942年底,按上级关于主力部队地方化的指示,新四军第三师决定将第十旅全部和七旅第二十一团部队地方化。</p><p class="ql-block">第二十一团机关一部和一营与地方武装编成第四支队,张彦任中心县委书记兼四支队政委,钟伟任支队长,冯志湘任副支队长,罗友荣任副政委,钟玉祥任参谋长,陶励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十一、十二团,主要活动于淮涟地区。</p><p class="ql-block">随后,七旅二十一团团长王良太率团直一部和三营与建阳县总队合并,王良太任总队长兼建阳县副县长;二十一团副团长马仁辉率二营与盐城大队合编为盐城县总队,马仁辉任总队长;李荣泗率二十一团两个连到射阳县扩编为射阳县总队,李荣泗任总队长,马宾任政委。通过这些措施,使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都得到充实和加强。</p><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下旬,原分散实行地方化的第二十一团,除一营在淮海区扩大为团,另调他部——解放战争时期编为解放军39军116师346团——外,余二、三营组成盐阜独立团,淮安战役后回归第七旅建制,恢复第二十一团番号。</p> <p class="ql-block">12、血战刘老庄</p> <p class="ql-block">1943年3月中旬,日军第六十五师团川岛部队集中3000余人,兵分11路,对我淮海区进行“扫荡”。此时十九团4连各班排正分散在驻地周围村镇,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反“扫荡”工作。3月17日,胡炳云团长指示4连连长白思才迅速把分散的各班排马上集中起来,准备向泗阳方向转移,并让4连炊事班跟团部先走。18日晨,4连已集结了7个班82人,准备随本营转移时,日伪军1000多人追了过来,二营主力迅速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人民群众转移,留下4连阻击敌人。4连在刘老庄与敌激战12小时,连续打退5次冲锋,毙伤敌170余人,战斗到黄昏,终因寡不敌众,老红军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石学富、文化教员孙尊明、排长张庆忠、蒋员连、刘登甫等82人,全部壮烈牺牲。敌人刚撤走,我淮阴县张集区区长周文科等即带领地方武装和群众赶到阵地上,在月光下收敛烈士遗骸,突然发现一名胸中3个枪眼、右臂炸断的战士还活着,于是赶紧抢救,战士也断断续续将一天的战斗情况向周区长叙述,终因伤势过重,医疗条件差,过了二天,这名叫田执信的战士牺牲了。</p> <p class="ql-block">刘老庄战后,英雄的淮阴人民送来了自己的优秀子弟,从地方武装抽调82人补充组成新四连。指战员们高举“刘老庄连”这面烈士染红的战旗,继续投入到与敌人的激烈战斗中去。建国后,每年都有刘老庄地区子弟补充给“刘老庄连”。</p> <p class="ql-block">13、敌后大反攻</p> <p class="ql-block">进入1944年后,根据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指示,第三师各部对苏北地区日伪军主动出击,展开局部攻势。第七旅先后参加车桥战役(3月上旬),歼伪军300余人。杨口战斗(4月19~5月4日),二十团俘伪军600余人,毙伤200余人,解放国土500多平方公里。陈家港战斗(5月2日),毙伤伪军一部,俘虏伪军大队长、税警大队长以下400多人,缴获石油40桶,食盐40万吨。海边战役(6月22~30日),毙伤日伪军253人(其中日军76人),俘202人,缴获钢炮1门,手炮3门,轻重机枪4挺,长短枪165支。涡北反顽战役(9月~10月),新四军第四师和第三师七旅共同战斗,歼灭顽军3600余人,基本恢复了豫皖苏边区根据地。攻克吕店、大回村顽军据点战斗(11月),歼灭顽军400余人。</p><p class="ql-block">1945年春,第七旅奉命进入淮南,配合第二、第七师实施津浦路西反顽战役,二师政委谭震林任总指挥,七旅旅长彭明治任副总指挥,采用“围点打援”战术,力求在运动中歼灭出援之敌,然后相机进攻其他据点,迫使顽敌西撤。4月14日,第五旅包围顽军王子城、唐井子俩据点,顽军桂系“钢七军”第171师、第10纵队、保安三团等部驰援。第19团在黄疃庙正面大桥一线顽强阻击,挫了顽军的锐气后,第20团、第10团分别从顽军左、右翼出击,顽军被歼800余人。经连续6天作战,先后攻克王子城、黄疃庙和八斗岭等13处据点,歼顽军3600余人(含俘1299人),沟通了第二、第七师之间的联系,部分达成战役目的,遂遵照军部命令撤出战斗。战后,新四军军部通令嘉奖各参战部队。</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蒋介石命令日伪军不得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9月初,第七旅奉命回师苏北,参加攻打淮安。淮安城内有变身“国民党淮安独立旅”的5000多伪军,有日军盘踞7年修筑的防御工事。此前,第三师主力发起淮阴战斗,解放淮阴后,第十旅回师将淮安城包围。9月15日,第七、第八旅和射阳、淮安等6个独立团抵达淮安,接替第十旅,准备攻城。攻城总指挥是第三师副师长兼参谋长洪学智。21日,攻城部队向城内伪军发出的最后通牒被守军拒绝。22日8时,总攻开始,第19团突击队经两轮冲击,不到10分钟即突破守军城墙防线,占领了城东南角炮楼,并向两翼发展,右路与盐城独立团取得联系,左翼与第20团将城墙上敌人肃清后,随后两个团主力跟进向城内纵深发展,直插伪军旅部,占领了淮安县政府。战至15时,各部队在城中心鼓楼胜利会师,战斗结束,计毙敌旅长、伪专员以下300余人,俘伪团长以下4354人,缴获炮5门,轻重机枪50挺,长短枪3876支,以及大批军用物资。</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抗日战争战绩表</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