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p class="ql-block"> 这几天连续下了两天小雨,小朋友们没办法去户外游戏,今天下午小雨终于停了,小朋友们迫不及待的来到了户外。</p> <p class="ql-block"> 欣怡和先轲在大树底下发现了蜗牛,开心的找到我分享他们的发现。</p><p class="ql-block"> 欣怡:“老师你看,蜗牛🐌”。</p><p class="ql-block"> 先轲:“老师这蜗牛长得不一样啊”。</p> <p class="ql-block"> 它们的兴奋声引来了其他小朋友的加入,他们都来看这个小东西。</p> 设计意图 <p class="ql-block"> 《指南》中指出:3~4岁的幼儿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前几天小朋友们发现了大树底下的蜗牛,我们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们看到都很兴奋,于是我们组织了《可爱的小蜗牛》的系列活动。</p> <p class="ql-block"> 课程名称:可爱的小蜗牛🐌</p><p class="ql-block"> 课程时长:1周</p><p class="ql-block"> 幼儿年龄:3岁</p> 认识蜗牛的外形特征 <p class="ql-block"> 蜗牛为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纲,蜗牛科。</p><p class="ql-block"> 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壳一般呈低圆锥形,右旋或左旋,其形,颜色大小不一,它们的贝壳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蜗牛有触角2对,大的1对顶端有眼 ,在头部的后一对触角上。头上的四个触角,走动时头伸出,受惊时则头尾一起缩进甲壳中。头的腹面有口,口内具有齿舌,可以刮取食物。</p><p class="ql-block"> 蜗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约蜈蚣、蝎子蜗牛排泄是在靠近呼吸孔的地方排泄的,叫气孔。它会把娄便排在自己的身上, 过腹足和粘液最终将粪便留在地上呼吸孔”这是气体进出的地方。仔细观察,呼吸孔常会一开一关,就像是蜗牛呼吸用的“鼻子” 而当蜗牛缩进壳内时,还是会将呼吸孔的开口留于壳口处。</p> 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及种类 <p class="ql-block">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合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 当温度低于15℃,高于33℃时休眠,低于5C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但是各种蜗牛各不相同,世界各地广布。</p><p class="ql-block"> 蜗牛不仅会夏眠,冬天还会冬眠。</p> <p class="ql-block"> 蜗牛是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从旷古遥远的年代开始,蜗牛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蜗牛的种类很多,约25000多种,遍步世界各地,仅我国便有数千种。我国有食用价值的约11种,如褐云玛瑙蜗牛、高大环口蜗牛、海南坚蜗牛、皱疤坚蜗牛、江西巴蜗牛、马氏巴蜗牛、白玉蜗牛等。现世界各地作为食用并人工养殖的蜗牛主要有法国蜗牛、华蜗牛和庭园蜗牛这三种。</p> 做蜗牛🐌 <p class="ql-block"> 了解完蜗牛小朋友们一起做可爱的蜗牛。</p> <p class="ql-block"> 来看看小可爱们的作品吧!</p> 我爱听故事《小蜗牛爱下雨》 <p class="ql-block"> 通过绘本故事加深孩子们对蜗牛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了解,学习蜗牛🐌有爱心,乐于帮助他人的美德。</p> 蜗牛穿新服 <p class="ql-block"> 在美工区投放了蜗牛🐌的轮廓图,让幼儿动手操作,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在创作过程中体验色彩美感。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p> <p class="ql-block"> 幼儿在前期的经验基础上还尝试了简单的添画。</p> 蜗牛的家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雨婷说:“老师蜗牛的家在哪”?</p><p class="ql-block"> 师:“蜗牛住在哪里呢”?</p><p class="ql-block"> 雨婷想了想说:“住在壳里”,</p><p class="ql-block"> 师:“那壳就是它的家”</p><p class="ql-block"> 雨婷:“不是,我说的是它大大的家”</p><p class="ql-block"> 师:“它没有,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 雨婷开心的说:“我能给它搭一个”</p><p class="ql-block"> 于是兴奋的喊着要去给蜗牛建房子,许多小伙伴听到了也加入了其中。</p> 我是小蜗牛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用地垫当做蜗牛的壳,开心的模仿蜗牛🐌爬,嘴里不停的说着:“我是小蜗牛”</p> <p class="ql-block">课程反思:</p><p class="ql-block"> 《纲要》中指出要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p><p class="ql-block"> 小班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具有好奇心,尤其是对小动物们充满了喜爱之情,孩子们对蜗牛的兴趣极大,它强化了幼儿对蜗牛的细致观察,引发孩子们的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通过想象和交流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p><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都很高,一开始孩子们通过操作小蜗牛与其玩耍。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幼儿了解了蜗牛有触角和眼睛,还有身上的壳等等。后来我发现孩子在言语表达上却存在发声不自然不清楚,甚至不肯说等现象,为了鼓励孩子,愿说敢说,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选择了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绘本故事让孩子阅读。</p><p class="ql-block"> 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将幼儿带入了小蜗牛的动物世界,幼儿在生动的语气语调的引导下进入了活动注意力集中,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幼儿的参与性很高,始终处于乐学的状态,表达积极思维,活跃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感官,使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言语等器官相互联合学习。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让幼儿对蜗牛🐌进行喂养,增加关爱之情, 让孩子获得亲身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编辑:张现盈</p><p class="ql-block">审核:梁娟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