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

家有一年级男娃

<p class="ql-block">晚上,带儿子到深圳北站中心公园玩耍。见有人卖会光的竹蜻蜓,儿子很喜欢,于是给他买了一个玩。起初,他是不会的,被竹蜻蜓的叔叔教了他两三遍后就走了,儿子还是飞不起来,见他有点沮丧的样子,我鼓励他,“你可以再找刚才的叔叔教你。”于是,儿子鼓起勇气再去请教叔叔,这次飞得高一点点。但显然,他还是不满意。我说,“那妈妈也试一下吧。你来教教妈妈,行吗?”于是,他的兴致又来了,告诉我,手应该怎么捏,什么时候放手,俨然一位小小老师。原来,玩竹蜻蜓看着简单,要飞得高还真不容易。于是,我趁机和孩子一起讨论,有什么样的小技巧能让它飞得高。儿子说,要先压一下翅膀,橡筋要往下拉紧一点等等,我继续鼓励他,那你就用刚才的方法再试多几遍,肯定就能成功。儿子高高兴兴地自个玩去了,没过多久,传来儿子兴奋的声音,“妈妈,你看!飞得多高!”是啊,闪闪亮亮的竹蜻蜓飞上3、4米的夜空中,特别美!“你看,是不是多试就能成功啊?”儿子自豪地点点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不断尝试,是获得成功的老师。我们要舍得花时间让孩子尝试,这样他才能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与自豪感。</span></p><p class="ql-block">玩着玩着,因为飞得高,把旁边的小弟弟吸引过来了,小弟弟跟儿子说他也要玩。我继续鼓励儿子,“要不你教小弟弟玩吧。”于是他特别来劲,又是讲解又是示范,十足小老师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讲给别人听、做给别人看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大胆让孩子向他人表达,分享,这是建立他自信心的来源。</span></p><p class="ql-block">一不小心,儿子把竹蜻蜓抛到树杈上了,有两米多高,被树叶托住了,当晚没有风,是不能指望风把它吹下来。我说,“儿子,怎么办?”他说,“要拿一些重的东西抛上去,石头也可以。”“不过,这里也没有石头。”儿子低头寻找,发现地上有一块比较大的干了的荔枝壳,于是他捡起荔枝壳向上抛,可是未果,不是抛得太低、就是穿过了叶子,没有打到竹蜻蜓上,最后还是荔枝壳抛上树上。第一回合,失败。“怎么办呢?”我问儿子,他说,“妈妈,你包里有没有一些硬一点的东西?”我找了找,除了一包纸巾,其他都不能抛。于是,我也学着儿子的样子,把纸巾往上抛,奈何太轻,第二回合还是失败告终。此时,无人机表演开始了,于是我们先去看表演,回头再来想办法。表演结束后,发现有一位男士坐在树下,我灵机一动,问他,“先生,你可以抱起我儿子把树上的竹蜻蜓拿下来吗?”那位先生一看,觉得还是太高了,够不着的。此时,他呼唤他的儿子,他儿子手里正好拿着一个球,太好了!我和儿子都非常高兴,那位先生抛了几下,竹蜻蜓就掉下来!儿子赶紧向叔叔道谢。我说,“宝宝,当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的时候,可以请求周围的人的帮助,这也是好方法哦。”儿子说是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遇到困难,首先鼓励孩子自己尝试找办法,有时学会借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玩竹蜻蜓的那个夜晚,小朋友学会的不仅仅是如何玩,更学会了遇到困难与挫折,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应对。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活中每时每处都有教育的意义</b>,它没有固定的“程序、公式”,在与孩子生活相关的活动中都能对孩子的品格进行培养与教育。</p><p class="ql-block">那晚的竹蜻蜓很美,孩子的成长也很美!</p>

儿子

蜻蜓

飞得

于是

孩子

小弟弟

叔叔

妈妈

荔枝

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