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旅行就是:承受在旅途之中的劳顿艰辛 ;感受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享受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 。 </p> <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每一次旅行,不光是走马观花,而是沉淀自己的心情,那么每一个景点都会给予我们人生阅历!每一次旅行都会增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span>人生启迪!</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或许都有一个江南梦</p><p class="ql-block">如果江南是本书,乌镇便是这书的封面</p><p class="ql-block">烟雨,小桥,流水,船只,人家</p><p class="ql-block">有人来乌镇,只等一场雨</p><p class="ql-block">而我,等你。</p> <p class="ql-block">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p><p class="ql-block">车,马,邮件都慢</p><p class="ql-block">一生只够爱一个人</p><p class="ql-block">从前的锁也好看</p><p class="ql-block">钥匙精美有样子</p><p class="ql-block">你锁了,人家就懂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大师和画家木心的《从前慢》,木心笔下从前慢的地方就在乌镇,木心就出生于乌镇。</p> <p class="ql-block"> 说到乌镇,很多人心中江南水乡的代表应该就是它吧!一句经典的广告词:来过,便不曾离开,也让乌镇成为很多人心中驰神。</p> <p class="ql-block"> 乌镇历史悠久,据乌镇近郊的谭家湾古文化遗址考证表明,大约在7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该地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p> <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史称"乌戍"。</p> <p class="ql-block"> 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即今市河)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其后,乌镇或属浙江的湖州、嘉兴管辖,或属江苏的苏州治理。</p> <p class="ql-block">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后梁,隶属不变,为吴越国地。后晋天福五年(940年),置秀州,青墩遂属嘉兴县隶秀州。</p> <p class="ql-block"> 宋淳化三年(992年),乌镇属乌程隶湖州。熙宁十年(1077年),析嘉兴县西境的梧桐、永新、清风等5个乡归崇德县,青镇在清风乡,属崇德隶秀州。</p> <p class="ql-block"> 元丰初年,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嘉定年间,升嘉兴为军,青镇遂属崇德隶嘉兴军。</p> <p class="ql-block"> 宝庆二年(1226年),改湖州为安吉,乌镇为安吉州乌程县地。宋代,镇地设监镇官,管火禁和酒税,并招军习武,以御盗寇。</p> <p class="ql-block">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乌镇为湖州路乌程县地,青镇为嘉兴路崇德县地。镇地设都巡检。</p> <p class="ql-block"> 明宣德五年(1430年),析崇德县的募化、千金、保宁、清风、永兴和梧桐六乡置桐乡县,青镇属之,隶嘉兴府;乌镇仍属乌程隶湖州府。这一隶属关系至清未变。明清时在乌镇特别设立浙直分署和江浙分署,以一小镇而行使相当于府衙的职能。</p> <p class="ql-block"> 民国元年(1912年),乌、青两镇依旧分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p> <p class="ql-block"> 乌镇的建筑主要是明清时期的砖木结构。截至目前,已保存了20多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 大量的深屋是老商人的巨大财富和隐藏的官员世界。从一个不起眼的大门,它是走廊和礼堂的迷宫。</p> <p class="ql-block"> 梁祝门窗上的石雕,砖雕和木雕精美而富丽堂皇。建筑物的屋顶有一个独特的观音口袋,马头壁,既防火又防风,像天空中的五座山,左右对称,高而危险的美。</p> <p class="ql-block"> 乌镇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以和为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p> <p class="ql-block"> 典型江南水乡特征的乌镇,完整的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p> <p class="ql-block"> 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p> <p class="ql-block"> 乌镇街道,方和胡同的数量和规模都很小,俗称四门,八巷和几十条车道。</p> <p class="ql-block"> 乌镇现存的30多座古桥首先建于南宋,主要建于明清两朝。因为乌镇人把维修桥视为一种美德,即使没有道路,也没有办法搭桥。这些便利的桥梁包括蔡布桥,仁寿桥和叶芳桥。</p> <p class="ql-block"> 仁济桥,俗称栅桥。南北走向,跨西市河,为半圆形单孔石拱桥。桥长22.6米,净跨8.5米,桥宽2.8米,通航高程7.92米,桥面西侧有方形望柱和护栏。南北桥堍各有26级石阶。</p> <p class="ql-block"> 站在通济桥可以看见仁济桥,通济桥俗称西高桥。东西走向,横跨在大水桥港上,为半圆形单孔石拱桥。桥长29.4米,净跨11.8米,桥宽3.5米,通航高程7.92米,桥面两侧有以条石联结而成的桥栏,东西桥堍各有28级石阶。</p> <p class="ql-block"> 这两座桥建在大水桥港和西市河交汇处,相互成曲尺形,连通了隔河三岸。通济桥东堍第一块石阶和仁济桥北堍第一块石阶近在咫尺,成了“一步两爿桥”。那高高的桥身,半圆形的拱洞,水中倒映的桥影,无论是在船上,还是走在岸上,从一座桥的桥洞里可以看到另一座桥的身影,景象十分别致,人们把这种奇特的景观,称为“桥里桥”。</p><p class="ql-block">由于这两座桥地处镇郊接合部,河北民居栉比,河南田野翠绿。两桥都是拱形结构,高大雄伟,若站在南岸观看,半圆形的桥孔倒映在水面,似圆非圆,似幻非幻,风光优美,十分迷人</p> <p class="ql-block"> 乌镇西栅的清晨是非常宁静。天刚泛白的它,少了白日与夜晚的喧闹,仅有零零星星的几个人。</p> <p class="ql-block"> 静悄悄地早晨,不知何时水乡升腾起一层淡淡的薄雾,更让古镇平添了几分神秘。</p> <p class="ql-block"> 晨间是古镇白天最为静谧的时段,只有居住在古镇的人们才能感受到如此难得和精彩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晨我轻轻地漫步于古镇的青石板上,脚步轻敲石板发出的声响伴随着回音时时环绕在你的身旁。</p> <p class="ql-block"> 悠闲地坐在石桥上趣趣地看着河中薄薄的水雾随意地漂浮。</p> <p class="ql-block"> 摇曳在水面的倒影仿佛还没有真正醒来,时而歪歪斜斜地给你以朦朦胧胧的幻觉。</p> <p class="ql-block"> 耳边时不时或近或远地传来几声清脆委婉的鸟鸣。这一切对久居闹市的人来说是何等的难得和享受。</p> <p class="ql-block"> 此时,西栅静谧的早晨正悄无声息地拂去着你心灵的尘埃,洗涤着你心绪深处的种种劳烦和陈疾得以平复和休养生息。</p> <p class="ql-block"> 水上早茶:镇早茶客的习俗从古至今都有,古时的乌镇不管在水上还是在陆地上都有着早茶客的现象的。而乌镇本身就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也正式因为如此,水上集市的早茶客习俗从古一直延续至今,从而慢慢的形成了当地独特的风俗习惯。也正是因为乌镇长期自己坚持自己的这份风俗,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让现在的我们感受到乌镇古色古香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 来到西栅最先吸引我的是一口大锅,被称为“天下第一锅”在亦昌冶坊内的院子里,这锅高3米,这口大锅是清朝同治五年(1866)由12个师傅花了2个月时间筹造的,是为了庆祝亦昌冶坊向朝庭贡锅100周年。大锅造成后经常给当地贫民施粥,所以也被当地百姓称赞“天下第一锅,普济天下人”。</p> <p class="ql-block"> 艺术粮仓: 一直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水墨艺术融入当代语境,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与专业的策展人、评论家合作,共同策划呈现中国当代水墨系列展览及大量学术研讨活动。作为国内前沿的艺术机构,艺术粮仓通过与艺术家的深入合作,系统的呈现了中国当代水墨的当代性、国际性、未来性,力求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到中国当代水墨的东方气质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乌镇老街:乌镇老街具有典型的浙江风味,建筑格局尽显厚实之力、凝重之滞。看得出,虽然经过改造修缮,仍然显露原始之风。枕水人家低眉沉思,古戏台高挂《顾鼎臣》,板桥侧畔臭豆腐干香气袭人,酒肆饭庄里小二忙煞。</p> <p class="ql-block"> 草木本色扎染:西栅最出名的一个景点,常常出现在影视剧里头,一排排蓝印花布布匹,随风飘荡,无论你是摄影玩家还是自拍达人,这里都是必须打卡的一个点。很少有人能忘记乌镇的蓝印花布,作为旧时乌镇居民的主要布料之一,蓝印花布在乌镇的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蓝印花布的制作颇费时间,多道工序淬炼,最终挂上晒布场晾晒。而今晒布场已经成为了乌镇人人必打卡之地,但在晒布场背后,一个“活着”的蓝印花布工艺学堂仍旧存在着。</p> <p class="ql-block"> 乌镇西栅夜景:来乌镇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西栅夜景,夜幕降临,街头巷尾的咖啡馆、酒吧,沿河的暖色灯光,与白天江南水镇宁静安逸美相比,夜晚的西栅是有着不一样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 乌镇美食:定胜糕、酱鸭、馄饨这些特色小吃值得尝一尝。正餐的话可以选择〔明徽菜馆〕,服务周到,菜品味道适中不咸不淡,火候把控得恰到好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乌镇白莲塔,原称金莲塔,位于嘉兴市桐乡市乌镇白莲寺。原塔早毁,现塔为当代所修。</p><p class="ql-block">原白莲塔为宋代崇宁年间建。塔为方形七级,高十六丈,元朝末年毁于朱元璋与张士诚在乌镇的战争。后历代几经重建,咸丰年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即庚申之变),寺院毁于战火,塔身更加倾斜。同治七年(1868)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存世达七百六十余年的白莲塔倒塌。至当代,其塔基建筑被发现,且得到保护。</p><p class="ql-block">现白莲塔,为2005年在西栅大运河畔环河岛原样易地复建。塔方形七级砖木混合建筑结构,塔高五十一点七五米。塔基是一个二十四乘二十四米的正方形,内部地面用清水方砖铺就而成。整个塔体由第一层起向内逐渐收拢。登高远眺,运河和乌镇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乌镇邮局是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西市河畔的老协兴民信局,成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邮局最初只经营信函业务,后来逐渐兼营包裹、汇兑等业务。由于水路交通发达,邮运方式更多是以船只代运的。抗战期间邮局停办,但有私人设立的寄信处两处,进出信函都需要加收手续费。抗战胜利后邮局恢复。</p> <p class="ql-block"> 坐落在乌镇西栅大街上的喜庆堂,是一个展示江南婚俗文化为主的场馆。水乡的婚礼,总是有着更为浪漫的“讲究”,以水为媒,江南乌镇催生出了多种独特的婚礼形式。</p><p class="ql-block">以“船”文化为主的乌镇,婚礼自然也是以“船”为主,新人们载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在船头站立迎接两岸父老乡亲的衷心祝福。</p><p class="ql-block">而在场馆中,不仅有旧时乌镇婚礼的各项用品,还有一顶精致的凤冠,以及新人双方为婚礼而准备的各类物品、横跨各个年代的各类婚书……种种展品组成了江南婚俗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乌镇大剧院设计从并蒂莲意念生发,一虚一实的两个椭圆巧妙结合,交替重叠处便是公用舞台空间,在满足空间机能需求的同时也蕴含了喜庆蓬勃的意义。剧院外部以厚重京砖及老船木冰裂窗棂装饰,古朴沧桑的外观与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小镇相映成辉。一个具备了最现代化功能的剧院与1300年的江南古镇和谐共存,大剧院以她的绰约风姿赢得了“梦剧场”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文化乌镇”又一标志性建筑,由贝聿铭弟子设计建造,完整陈列木心先生的毕生作品。</p> <p class="ql-block"> 木心美术馆:很多人认识乌镇,是从木心先生的散文开始的。木心美术馆位于西栅景区内,馆内收藏着木心先生的手稿和画作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木心美术馆致力于纪念和展示画家、文学家、诗人木心先生(1927-2011)的毕生心血与美学遗产。这不仅是一座收藏过去时的美术馆,而且是向未来开放的精神指向和学术空间。</p> <p class="ql-block"> 木心先生曾以“风啊、水啊,一顶桥”高度概括并预见了今天建成的美术馆与周边故乡的景致,而“桥”的隐喻,为木心毕生融汇东西方文化与美学的艺术实践,做出了绝佳写照。</p> <p class="ql-block"> 美术馆设五座永久性专馆,长期陈列木心作品,由绘画馆、文学馆、狱中手稿馆及影像厅组成。</p> <p class="ql-block"> 两座特展馆将推出对木心构成重要影响的世界性艺术家年度特展。木心美术馆以其多重的戏剧性与不可比性,将引领一种未来的、良性的人文关怀,是值得期待的文化事业。</p> <p class="ql-block"> 傍晚踩在夕阳照耀下的青石路上,那里有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长长的青石路,窄窄的街衢,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p> <p class="ql-block"> 逐渐西斜的太阳,向大地投下夕阳余晖,柔和的光线,暖暖的洒向西栅的每个角落,小桥、流水、人家,老房、旧墙、石街…,只要是被金色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就好比贴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箔一般,散发出灼耀迷人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照,弦月也挂上了天空。游人渐渐少了许多,一个没有喧嚣着的乌镇出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宁静、安详让人感动的沧桑。一个古镇、一处山乡,一个在古韵清幽的文风气节中随潺潺流水源远流长,一个在唐诗宋词的字里行间演绎才子佳人的戏梦人生。</p> <p class="ql-block"> 晚霞醉满天幕,淡蓝色的流云低垂暮霭迷人的乌镇水乡,临江的灯火映衬的波光粼粼,五彩缤纷,拱形的小巧在落日的余晖下剪裁出一幅动人魂魄的魅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太阳溜到了山后面,留下一个昏暗的背影。夜姑娘迈着轻快的步伐悄悄来到了乌镇上空。</p> <p class="ql-block"> 水乡中的灯光亮了。夜色渐渐加浓,一条条船只打起了灯笼,像无数只萤火虫又似点点繁星,慢悠悠地向石拱桥下方驶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石拱桥下方穿过。</p> <p class="ql-block"> 两岸的木屋被五彩缤纷的灯光妆扮的绚丽多彩,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像一幅朦胧的画卷,给乌镇的夜晚又添上了一分色彩。置身其中,我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乌镇的夜景真可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种风情,叫“乌镇西栅”。乌镇西栅是一种特有气派,在这里,它是古老的文化遗产。它虽属乌镇,却具有独特的魅力,使人有一种“诗”和“画”的美,它让我们陶醉在江南水乡~乌镇西栅。久久不忍离去。……</p> <p class="ql-block">初夏江南美如画,乌镇美景最绝佳。</p><p class="ql-block">亭台楼阁依水傍,小桥流水到人家。</p><p class="ql-block">大师木心诞生地,文学绘画名天下。</p><p class="ql-block">古镇久远有考证,七千年前古文化。</p><p class="ql-block">春秋乌镇吴越境,秦时乌镇会嵇郡。</p><p class="ql-block">唐时乌镇苏州府,当今乌镇属嘉兴。</p><p class="ql-block">明清建筑到处是,石雕砖雕木雕群</p><p class="ql-block">观音口袋弓头壁,防火防风堪称绝。</p><p class="ql-block">依河筑屋街桥连,茅盾故居犹突出。</p><p class="ql-block">现有古桥三十余,南宋明清遗迹存。</p><p class="ql-block">诉说沧桑人间事,造福百姓感情深。</p><p class="ql-block">淡淡晨雾绕古镇,鸟鸣入耳听入神。</p><p class="ql-block">坐在桥上望水雾,朦胧倒影在水中。</p><p class="ql-block">水上早茶古至今,天下大锅慈善心。</p><p class="ql-block">艺术粮仓走世界,蓝印花布古今来。</p><p class="ql-block">乌镇夜景灯火煌,鲜花盛开月亮旁。</p><p class="ql-block">宋代建成白莲塔,毁于战乱今重建。</p><p class="ql-block">乌镇邮局清光绪,便民服务不定步</p><p class="ql-block">水乡婚礼讲排畅,站在船头迎老乡。</p><p class="ql-block">夕阳余辉显光茫,宁静安祥感沧桑。</p><p class="ql-block">陶醉乌镇水乡美,身处仙境不忍回。</p><p class="ql-block"> 这是胡金富老师观后写的点评,他把乌镇~西栅全部融入到诗里,融入到我们的心里。 ……</p> <p class="ql-block"> 长期以来,受到很多美友关心,支持他们不厌其烦的看我的美篇,提供了不少宝贵意见,给与了热情洋溢的评价。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让我们在美篇:有缘相会,有志相聚,有篇相赏,有愉相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