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儿时走过让人胆寒独木桥,也走过让人好奇的铁索桥,儿时记忆中最长最宏伟的桥还得是县城西大桥。在桥上行走也是童年时最为奢侈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西大桥位于平利县县城西端,始建于1977年,1979年交付使用,可以说伴随着80后的一代人的成长,在平利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平利县城最早的交通桥梁,后来才有东大桥,南大桥,步行桥,彩虹桥等。</p><p class="ql-block"> 儿时进城是一件很让人憧憬的事情。进城,骑车坐车必经西大桥,长长的桥,打开了小县城的门,让儿时的我们无限期待,走过这里,就可看到县城的美妙。只要爸爸妈妈进城,总会带回一些好吃的,一把诱人的糖果或是一个油滋滋的油饼或油磁,拟或是平时根本吃不上的柑桔苹果……捧在手上嗅一嗅那香味都让人陶醉。最向往的还是自己亲自跟在爸爸妈妈的身后,在县城里兜兜转转,走走看看,各种各样新鲜好玩的事物充斥着我的眼球,让人看也看不够,各种操着平利话的叫卖声,拉家常声让人觉得新奇。在平利县城老街,鳞次栉比的瓦屋,挨挨挤挤,下面满是小商店,布店,小吃店,小五金店,小理发店……似乎总也数不完,虽然只有几条窄窄的街道,却似乎总也走不完。在孩子的眼中,那宽宽长长的西大桥就是一把长长的神奇钥匙,捅开了一个五彩宝盒。</p><p class="ql-block"> 相比于老街的矮小,百货大楼的气派与华丽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所有时髦的大件商品和小件商品一应俱全,摆在那里,那叫一个好看,大气!一般只敢在老街兜转的农村小老百姓不敢轻易到里面转,多半还是当时的囊中羞涩,面对这些东西底气自然不足,只有在那些小店才敢指东画西,品头论足。曾记得,家里的第一辆飞鸽自行车是从这里提走的从西大桥骑出……我曾猫着腰侧骑着它在路上飞驰,感觉好极了!也曾记得,家里的第一台电视机也来自于这里,父亲几人小心翼翼的穿过西大桥带回家……我和父亲在电视里听着罗京、邢质斌等播音员的声音迎来暮色,看完《渴望》等电视剧后心满意足睡去……任何孩子眼中神奇的东西,似乎只有过西大桥进城,再穿西大桥出城,西大桥充满了魔幻色彩。</p><p class="ql-block"> 走出百货大楼向西南方向不远就是西大桥。长长的西大桥连着汉白公路,在儿时的我们眼中是那么长,似乎永远也走不完。那时的我只愿慢慢走在桥两边的上人行街坎上,走走看看,看看桥上车水马龙的热闹,感受桥上那种辽远空阔的世界。站在西大桥上,向东望去,坝河缓缓流过,河水清澈,游鱼细石,隐隐可见,层层叠叠的青山苍苍茫茫一直绵延至湖北。河两边是宽阔平坦的菜地,整齐的大棚一排接一排,碧绿的菜畦一块接一块。向北远眺,五峰山头群头攒动,绿树密生,郁郁葱葱。县城掩映在五峰山山下,是那般和谐。坝河缓缓从东向西,滋养着平利人民,人们在这河畔工作,耕种,吟唱,读书,县城在坝河边一点点的壮大,一点点的长高,一点点的变亮……而西大桥就是平利人民迎接外界的一道大门。</p><p class="ql-block"> 慢慢地,有了东大桥,开始的人们不习惯,似乎还走西大桥。渐渐地,东边的人们习惯了从东大桥进,西大桥出,经汉白公路回,西大桥依然热闹,东大桥也渐渐有了人气,县城的东边也渐渐变得更热闹。</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有了南大桥沿县城中央穿城而过,人们进城出城又多了几分便利,西大桥还是车水马龙,伴随着县城的繁华多了几分苍老,在经历一次意外火灾后短暂修整又马不停蹄的投入到生产与生活中去。</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又有了步行桥,马龙潭桥等等,人们生活更丰富,小小的县城更热闹了,西大桥依旧热闹,每天车来人往,熙熙攘攘,把县城内外的人们迎进送出。只是慢慢多了几分苍老之色,两边的桥栏杆因岁月风雨有点发黑,桥面不时会出现小的坑坑洼洼,修修补补,车流如故……</p><p class="ql-block"> 如今,苍老的西大桥在一声巨响中已悄然成为历史。西大桥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社会的发展终会迎来一座新的西大桥继续伴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继续伴着平利人民看日出和朝霞,看夕阳与落日,平利也终会变的更美更好,愿随着西大桥一起成长的人们记着过去岁月的温馨,拥抱未来日子的甜蜜与美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