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中支:诗词闯关识三苏,亲子研学过六一

怯霞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童心播种诗词的种子结自信的花,六一儿童节当天,人行平顶山市中支组织职工及其子女共30余人,前往郏县三苏园开展了别开生面的“诗词闯关识三苏”亲子研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三苏园位于郏县城西27公里处的小峨嵋山东麓。背嵩阳,面汝水,山川秀丽,风景宜人。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辙与其父苏洵衣冠葬此,至今有近900年的历史。苏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景仰,留有许多珍贵的诗文碑刻。近年来研究、纪念苏轼的学术活动在此召开,成为平顶山市辖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大家兴致勃勃地走进园区,进入三苏纪念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馆内对于三苏父子丰富详细的介绍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随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三苏父子的经历、文学成就等一一清晰。</p> <p class="ql-block">  在一面苏轼名句墙前,孩子们停下了脚步,大家齐声诵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等一句句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这一刻,苏轼诗词的魅力充盈在每个人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有的孩子开始全篇背诵《水调歌头.中秋》,一气呵成熟练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p> <p class="ql-block">  父母陪着孩子一起参观,一起了解苏轼诗词中的哲学思想,他和苏辙深厚的兄弟情谊,坎坷起浮的人生经历以及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p> <p class="ql-block">“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中的句子,时至今日仍振聋发聩。</p> <p class="ql-block">  在东坡碑林,众多书法名家所写的苏轼诗词碑刻让大家感受到书法和诗词的双重魅力,正在学习书法的孩子们和爱好书法的职工有了跨越年龄进行交流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验收研学成果的时候到了!提前准备的闯关试题让小朋友们都很兴奋,他们踊跃参加,或是背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或是回答关于三苏的文学常识,今天的研学可谓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当然要拍照呀!美好瞬间必须要记录。</p> <p class="ql-block">  半天的研学很快结束, 孩子们在活动中既增长了课外知识,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又深刻感受了诗词之美、以苏轼为代表的文学历史人物的人格之美、书法艺术的百变之美,达到“以游促学”的学习目的。活动同时也促进了职工之间的交流,减轻了身心压力,营造了和谐幸福的氛围,为今后更好地履行央行职责积聚更多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