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学校传统文化节暨庆祝“六一”——五(4)中队扬琴之旅

南山学校六四中队

<p class="ql-block">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经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p> <p class="ql-block">  跟随者我们讲解员的脚步,今天我们来一场扬琴之旅吧!</p> 扬琴的起源 <p class="ql-block">  扬琴起源于古波斯乐器,十四世纪盛行于欧洲。明代1580年传入中国。从最初流行于广东沿海一带,到后来逐渐普及内地,在经过历代艺师的不断改进,成为自身独具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中国乐器。</p><p class="ql-block">  关于扬琴的来源,以上的是最普遍的一种说法,但也有人认为扬琴是通过陆地传入中国的。如周菁葆《木卡姆探微》曾记载:“扬琴是波斯人的乐器,早就传入天山南北了,很可能是由新疆传入内地的,这个乐器由维吾尔人继承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此外,还传说扬琴创造在扬州,故名曰扬琴;也有因其琴声悠扬而取名扬琴之说。</p><p class="ql-block">  但不管扬琴的来源怎么样,它终究可以成为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p> 扬琴的别称及用途 <p class="ql-block">  扬琴,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击弦乐器。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p><p class="ql-block"> 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经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p> 扬琴的结构 <p class="ql-block">  扬琴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马子、琴弦和琴竹等构成。共鸣箱是扬琴的形体,它由前后两块侧板和左右两端琴头连接成琴架,上下蒙以薄板而成。</p><p class="ql-block"> 侧板和琴头使用烨木、榆木或其他质地较硬木材制作,琴架上的面板使用纹理顺直、均匀的梧桐木或鱼鳞松制作。它是音响的共鸣板,对扬琴的音量和音色起重要作用。琴架下面的底板,多使用三层的胶合板。共鸣箱里面,对应面板每个码子处都胶有一道音梁,它与面、底板和前后侧板相连,使琴箱分成几个空间。</p><p class="ql-block"> 在音梁板上开有四五个圆形孔洞,称作风眼,使共鸣后的音波在共鸣箱中对流,然后由音孔传出。山口是面板两侧的长形木条,用红木制成,起架弦作用,山口至马子的一段弦长,才是琴弦的振动发部分。</p><p class="ql-block"> 马子呈条形峰谷状,用竹、红木或牛骨制作,有2~5个,置于面板上,左侧的为高音马,右侧为低音马,其凸出的峰部用以架弦,凹下的谷部为其他琴弦通过。</p><p class="ql-block"> 琴弦采用钢丝弦(最早用铜丝弦)。高音部分为裸弦,使用27~31号钢丝,低音部分用缠弦,在裸弦上缠绕细钢丝而成。琴竹又有琴笕、琴签和琴棰之称,是两支富有弹性的竹制小棰,用以敲击琴弦发音。</p> 扬琴的持竹方式 <p class="ql-block">  扬琴持竹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p><p class="ql-block"> 1.二指持竹:食指、大拇指持竹,民间持竹方法,虽灵活,但不宜控制;</p><p class="ql-block"> 2.全指持竹: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持竹,民间持竹方法。宜控制,但不灵活。</p><p class="ql-block"> 3.三指持竹法:常用持竹法,即右手持竹位置:右手指大姆指、中指、食指持竹,具体位置是琴竹放置在食指第一指关节的左侧。中指的第一指关节的右侧,大姆指指关节微突按在食指和中指的中缝琴竹上。无名指和小指合拢给中指予以辅助力量。</p> <p class="ql-block">  听着悠扬的扬琴乐曲,经过讲解员们的讲解,扬琴摊前吸引许多同学。仿佛置身其中。</p> <p class="ql-block">  至此,在这个“六一”中既充满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又在文化的传承中畅游了一翻。真是别样的“六一”,精彩的南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