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观园是一座再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景观的仿古园林,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经红学家、古建筑家、园林学家和清史专家共同商讨,按作者在书中的描述,采用中国古典建筑的技法和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建造。园中的园林建筑、山形水系、植物造景、小品点缀等,均力图忠实于原著的时代风尚和细节描写,在大观园众多的建筑中怡红院、潇湘馆是《红楼梦》小说重点刻画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的居住之所。</p> <p class="ql-block">远眺大观楼(省亲牌坊)。</p> <p class="ql-block">滴翠亭。</p> <p class="ql-block">怡红院,位于北京大观园西南端,是以《红楼梦》原著中贾宝玉的居所为建筑蓝本,院中两侧分列芭蕉、海棠,小桥在外侧,三开间的垂花门楼,四面是抄手游廊,5间正座,3间抱厦,东西各有配房3间,正房上有题额“怡红快绿”。</p> <p class="ql-block">怡红院一边种着数本芭蕉,另外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碧缕,葩吐丹砂。红楼梦里的草木植物有谱系,不但有精神象征的作用,而且与文本里的主人公密切相关。中国古代的芭蕉是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的。葛胜冲的《点绛唇》云:“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p> <p class="ql-block">正房里的贾宝玉蜡像。</p> <p class="ql-block">怡红院后花园假山。</p> <p class="ql-block">潇湘馆,位于北京大观园南部,是以《红楼梦》原著中林黛玉进大观园以后的住所为建筑蓝本,房屋三间,一明两暗,院中种有竹子,在墙壁、窗户上,都描画着翠竹,在油漆彩绘方面采用冷色调的"斑竹座"技法,泪痕点点,体现主人公寄人篱下,以泪洗面的形象和孤高自许。</p> <p class="ql-block">林黛玉住的地方是潇湘馆。这个地方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千百竿翠竹。林黛玉喜欢这里,也是因为这里有翠竹。这些竹子,象征着林黛玉清高孤傲的人格,也暗示了林黛玉香消玉殒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从大观园正门进去,迎面是一带翠幛,沿小径走到沁芳溪、沁芳亭,来到翠烟桥,一抬头便能看到千百竿翠竹掩映下的潇湘馆。潇湘馆的“馆”有别馆之意,通常是给客人住的,此外书房有时也叫“馆”。因此这个名字很符合黛玉寄居者的身份,也与她的书卷气十分贴合。</p> <p class="ql-block">林黛玉画像屏风。</p> <p class="ql-block">本篇部分图片、文字取自大观园景区介绍和网络,在此一并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