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城潮州

胥惠珍

<p class="ql-block"> 潮州是座古城,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600余年。导游告诉我们,潮州的开发进步,与唐朝的韩愈有很深的渊源。</p><p class="ql-block"> 韩愈在朝为官,51岁时,因直言进谏触怒天子,被从长安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任潮州刺史。唐时潮州,荒蛮闭塞落后。韩愈在潮州8个月,率人疏通河道,兴修水利,传授中原先进农耕技术;复办州学,启用当地乡贤,延师兴教,传播文化知识。自此,潮州面貌焕然,唐宋之韵,邹鲁之风盛行。潮州人感恩,用各种方法纪念韩愈。诗云: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潮州城边大江改名韩江,江边的笔架山改称韩山,韩愈种的橡树叫韩树。韩江边建韩文公祠,尊“万师之师”。韩愈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个粤东小城的命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潮州古城牌坊街闻名遐迩。明清两代,潮州人为当地在节义、功德、科第等方面才智出众,成就突出者建造牌坊,用以表彰、旌表,缅怀。如状元坊、尚书坊等。牌坊石柱石樑,花岗岩石砌雕凿、镂剔,加叠层檐,花纹装饰,错落有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每座牌坊都雕篆醒目名称,另用小字说明表彰对象、原因、立坊时间等。如下图“七俊坊”,立于明代。表彰明嘉靖甲辰科同榜进士林光祖等七人。他们才智出众,为官清廉寡欲,从政素有建树,受百姓爱戴,立坊纪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牌坊街上每隔三、五十米竖一牌坊,街长1900米左右,共立数十座牌坊。牌坊群规模恢宏,气势轩昂。一座牌坊一个故事,故事人物光彩熠熠,流芳至今。这些牌坊很多都是新近修建复原的,然而从中仍能感受到潮州浓郁的历史文化信息,感受到潮州人的追求崇尚和信仰。牌坊街上走一走,深厚绵远的文化文明元素,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  牌坊街两侧房屋,一列到底的骑楼式建筑,这是岭南特有的风貌。沿街商铺陈列着各式潮州特产。“鸭屎香”茶,铺天盖地。因名称特别,我关注了价格,四位数!食品,用鸭便便命名,鸭便便咋香了?联想到我们老家有个说法,对为人不甚周正,办事没头没尾的,会嘀咕一句:鸭屎臭,十分鄙夷的。</p><p class="ql-block"> 广东回来,去一朋友处小坐,朋友斟一杯茶。喝一口,茶入肚,口留香。我细细回味,似花香,似果香,又不能确定,从未喝过。惊问,什么茶?“鸭屎香。” 鸭屎香?什么价?朋友笑笑,“好喝就行。” 鸭屎香茶泡后,茶水色泽淡黄,透明清雅。茶入口,嗓眼津着淡淡的甜。两道过后,方喝出幽幽的香,味道很是怡人。我才明白,人家有胆取个别出心裁的名,那底气肯定硬朗得很呵<span style="font-size: 18px;">!鸭屎香茶,果真不错。</span></p> <p class="ql-block">  离开牌坊街,转到附近开元街上。街两侧老式建筑一间挨一间,木质,材料粗壮,红漆大门大多紧闭,是一条有年头的老街。有一扇不显眼的门洞开,多看了几眼,发现门旁上方有匾额,匾额上书“开元寺”三个镏金大字,为赵朴初先生手书。门里进去原来是个寺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距今1200余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广东地位显赫,号称“粤东第一古刹”。</p> <p class="ql-block">  进门,寺内宽敞古朴,石刻、木雕,廊道、琉璃、彩绘装饰,殿阁壮观,圣像威严,寺内文物众多,游人稀少,香火袅袅,安宁静谧,一处佛家净地!一座千年古寺,隐于市井之间,让人感觉,潮州人真是悟透了佛家禅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出古城东门广济门,迎面见韩江。广济桥横跨韩江。</p> <p class="ql-block">  这是广济桥入口。</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距今八百多年。广济桥造型特别又神奇,由东西两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从韩江两岸往江中分别筑桥墩架桥,一边十数座墩,一边八、九座墩,约合计二十余座桥墩。韩江中心惊湍水深,不可筑墩,中间部分由六组十八梭船组合成浮桥。浮桥夜拆晨合,不影响河道交通,百姓来往。广济桥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p><p class="ql-block"> 侧面看广济桥,壮美婀娜,别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  广济桥桥墩桥梁,全部使用粗壮敦实的花岗岩石材,卯榫嵌接砌成。桥墩迎水一面都是棱形尖角,缓解桥墩受水的压力,每座桥墩都有数百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这是桥梁石材。石料断面1.2平方米左右,长13米至15米之间,重约50吨到60吨左右。</p> <p class="ql-block">  这种石材,除了用于桥面,我观察到在桥两头起始点,水面有用它支撑桥墩,起加固作用。</p> <p class="ql-block"> 桥墩上建有亭屋或楼阁,每座亭阁都有一个很刻意的名字,外加匾额和楹联,如画中仙境,华美壮丽。可谓“建亭筑阁覆华屋,广济桥上廿四楼”。</p><p class="ql-block"> 这是广济桥一景,凌霄亭。柱上楹联:一塔云边作笔,三峰桥畔摇空。</p> <p class="ql-block">  乘驷亭。柱上楹联:腾露夜过峰顶月,嘶风晓逐海门潮。</p><p class="ql-block"> 撰联书写者,皆为古今名家。</p> <p class="ql-block">  一墩一亭阁,广济桥“十八梭船廿四洲(洲,亭台楼阁),廿四楼台廿四样”。这是小蓬莱亭楼。</p> <p class="ql-block">  桥西铁牛,广济桥标志性雕塑。原先桥东桥西各一只,意为“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韩江洪水冲垮西桥墩,铁牛坠入江中,至今仅剩一只。</p> <p class="ql-block">  “民不能忘” 坊,是广济桥上唯一牌坊。专为纪念太守刘浔、分司吴均而建。清道光二十二年,韩江洪水冲垮桥墩,铁牛坠入江中。刘浔、吴均发动捐款重修广济桥,历经数年完工。百姓不忘刘、吴功德,建坊纪念。</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的巧,有幸赶上看到广济桥闭合,最后一组船入位一幕。小轮船正推着最后一组三梭船即将入位。</p> <p class="ql-block">  梭船入位后,轮船离开。</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组梭船入位后,船中有一竖着的铁质轴,三位壮汉人操一根铁棍,插入轴眼中,一起用力旋转推进,将船内相连的铰链咬紧,船与船方相互对齐。</p> <p class="ql-block">  这是经操作对齐后的浮桥。最后只见放下相互间的桥栓,扣上铁链,梭船完成闭合,等待已久的游客有序过桥。</p> <p class="ql-block">  随人流,走上浮桥,想不到,竟毫无“浮”感,平稳如踩在石板桥上,纹丝不动。真是一座神奇的桥。</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远望广济桥全景。</p><p class="ql-block"> 潮州古城短暂流连,阅尽其丰富厚重的人文、历史、科学、智慧,让人陶醉、惊喜。潮州,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