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日北京大卫队活动 <p class="ql-block">1、上宅文化陈列馆</p><p class="ql-block">2、平谷三泉寺</p><p class="ql-block">3、金海湖风景区</p><p class="ql-block">4、金花公主墓</p><p class="ql-block">5、畿辅先哲祠全程步行约8.5公里</p> 一、上宅文化陈列馆 <p class="ql-block">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所题馆名--上宅文化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说:“北京历史文化悠久,西有周口店,东有上宅遗址,东西辉映,衬托出北京古老的文化底蕴”。 </p><p class="ql-block"> 上宅文化陈列馆的主体建筑的造型依照平谷先民居住的半地穴式马架子窝棚设计,展厅为两层,按四方八卦置形,楼梯设在中央,旋转而上,整个布局构成太极图式。厅内陈列着上宅文化和周围环境考古成果。</p> <p class="ql-block"> 一层展厅主要陈列“上宅文化”及周围环境的考古科研成果,通过斧、磨盘、深腹罐、碗、杯等器物生动地反映了“上宅文化”的独特内涵,再现了北京灿烂的远古文化。</p><p class="ql-block"> 二层是综合厅,主要陈列平谷县近10年来出土、征集的文物精品200余件,反映了从商周到明清时期平谷人民生产、生活的情况,与一层陈列的新石器时代上宅文化交相辉映。这是我国第一座以考古学文化命名的专题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出土文物</p><p class="ql-block"> 北埝头、上宅两处遗址出土的石器和陶器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典型器物群早晚发展序列明显,其文化遗存代表了一种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p><p class="ql-block">这些石器和陶器可分为三类</p><p class="ql-block">第一类:生产工具。属于生产工具类的器物绝大多数为石质,主要是打制、琢制、磨制的大型石器和一些细石器,共2000余件,有石斧、石凿、石锛、盘状磨石、石磨盘、石磨棒以及单面起脊斧状器、砧石和石球。</p><p class="ql-block">第二类:生活用具。这类器物皆为陶器,主要有深腹罐、钵、碗、杯、勺、器盖等,大多数陶器都有纹饰,器形有明显的地方特点。其中圈足器和深腹罐是上宅遗址陶器的代表器形,口沿特征明显,都是厚圆唇。</p><p class="ql-block">第三类:装饰艺术品。这类物品有空心陶球、陶海马形饰、陶羊头、陶熊头形饰、陶塑猪头等。石器中有耳 形器、小石环、石羊、小石龟和石猴饰件。这些陶或石质的工艺品表明当时社会分工日趋精密,某些行业已出现了专门人才;同时,反映出数千年前的先民们,就已经具有了敏锐的观察力与惊人的艺术造型能力。</p> <p class="ql-block">侯仁之先生为陈列展览撰写前言</p> <p class="ql-block">展览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文明曙光,第二部分先民智慧,第三部分美的追求,第四部分探索上宅。</p> <p class="ql-block">精品文物</p><p class="ql-block"> ◆石磨盘、石磨棒:上宅出土,其中北埝头遗址中数量众多的盘状磨石和两端呈半圆形或方形的平底板状磨盘具有一定的特色。他们主要用它来加工粮食,此外还可以用于制作陶器时研磨泥料用。石磨盘长220、宽118、厚47毫米。石磨棒长198、宽70、厚60毫米</p><p class="ql-block"> ◆陶塑猪头:上宅遗址出土的装饰艺术品精美无比,雕塑品成为上宅文化独特的艺术符号。其中陶塑猪头造型瘦长,两耳后背,拱嘴前伸,两侧还刻画一对獠牙,是一个栩栩如生的野猪形象。它也是目前我国出土年代较早而造型较精真的一件工艺品,在国内其他地区出土时代相近的陶塑猪头的造型精巧程度远不能与之相比。原物残长86毫米,最大宽43毫米。</p><p class="ql-block"> ◆小石猴:上宅遗址出土,黑色滑石质,是上宅文化遗址出土的装饰艺术品。它造型准确、神态生动、手法古朴。头部刻画的十分具体,眼睛、眉毛、耳朵、鼻子都特别形象,肩部有一横向穿孔,而整个身体却一反头部的具体形象,通过奇特的想象进行了大胆的概括,做成了蝉形,使这件作品更加奇特、生动。美术史学家指出,它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最逼真的石雕之一。身长31、最宽14、最厚13.5毫米。</p><p class="ql-block"> ◆鸟首形陶柱:上宅遗址出土,圆形圆顶,前出一鸟喙,鸟喙两侧有双眼,下部逐渐变粗成椭圆形,顶部及其以下部分饰羽状交叉划线纹。根据形制推测应用为祭祀用的器物,这些器物表明数千年前的人们已经有了图腾崇拜的祭祀活动。残高26.6厘米。</p> <p class="ql-block">平谷石刻艺术馆</p> 二、平谷三泉寺 <p class="ql-block">平谷三泉寺(恢复修建中)</p> <p class="ql-block">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尹均科先生为三泉寺题词:“京东名迹三泉寺,光彩辉映鸡足山。”</p> 三、金海湖风景区 <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大坝</p><p class="ql-block"> 湖西拦水大坝长1500米、宽8米、高20米,五孔泄水闸门。坝上450米长的仿古长鹿延伸到半壁山顶,大坝内侧有重建的金花公主墓。</p><p class="ql-block">湖光塔</p><p class="ql-block"> 金海湖湖光塔位于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中心岛的山顶上。为八角形状,单檐式,7层30.3米高,72步台阶,168个兽头,7层8角56个风铃,微风吹过,铃声悠扬。此座砖木结构的七层八角形楼阁式建筑,是金海湖的主要景观之一。</p><p class="ql-block">锯齿崖</p><p class="ql-block">“锯齿崖公园”也称为横山,是一个自南向北伸入湖中的一个半岛,高崖峭立,洞穴幽深,景观甚多,把金海湖分为外湖和内湖,因其山峰形似锯齿,也被当地人俗称锯齿崖,因清康熙年间的大地震,把半座山震将下去,形成现在东半山峭壁,岩石峥嵘,如刀削斧斫,数个山峰形如锯齿,大小锯齿共计72个,而西半山缓缓,松柏苍翠。</p><p class="ql-block"> 锯齿崖崖壁上一个形状像鱼的洞口,名为“金鱼洞”。金鱼洞内有通孔,可达下洞,水浅时方能看到。稍南是一鸽子洞,住有野鸽数千只。鸽子洞南是驼峰,因山峰像骆驼而得名。再往南是董、葛洞。旧时有董、葛二道在此修炼。还有通天洞、神仙洞、野狼窟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四、金花公主墓 <p class="ql-block">金花公主墓</p> <p class="ql-block"> 金花公主墓的旁边一座呈双体边脊状的碑亭里立有汉白玉的石碑,碑上记述着金花公主的传说,为明丽的风光染上一抹凄婉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金花公主是金章宗的女儿,聪明伶俐,相貌姣好,擅长骑射。当时,金国已将国都南迁至燕京,改名中都,即今天的北京;平谷一带属京畿之地,公主经常陪父亲来此狩猎。不料她患上不治的重病,年仅十八岁便香消玉殒。金章宗十分悲恸,遣人凿山为穴,以四铜环悬棺于内。明代曹学佺的《舆地名胜志》记载:“金花公主墓在(平谷)东三十里之马家庄。金花公主,俗传金章宗女也。其墓两山相抱,自崖口凿石穴,施四铜环,棺木悬空,引海子水流入内,其深莫测。”这是一种奇特的丧葬方式,据说是为了防止盗墓。修水库时,工人从公主墓中清理出金簪、红缨等遗物,皆是女孩的饰品。原有的墓穴后来被水淹没,如今所见是重建的。</p><p class="ql-block"> 圆丘状的墓地上是一座金花公主骑马雕像,马头高昂,嘴巴大张,仿佛在长啸;马的前蹄高高扬起,粗大的马尾飘散开来,呈现出正在奔跑的姿态。金花公主稳稳地坐在马鞍上,扭身朝向侧面,面容略显稚气。她身着紧身窄袖的女真民族服装,左手握弓,右手控弦,英姿飒爽,背后的披风也被风吹得飞扬起来。</p><p class="ql-block"> 金花艳丽雍容,不易败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北周庾信的《玉帐山铭》中有“玉策难移,金花不落”,唐代诗人王建的《宫中调笑词》咏叹道:“胡蝶,胡蝶,飞上金枝玉叶。”这些词句带给人美丽、高贵、奢华的感受。金花公主的名字,也应该与这些意蕴有关,然而在死神挥舞的镰刀前,没有人可以逃遁,哪怕贵为皇亲国戚,哪怕美如金枝玉叶。</p> 五、畿辅先哲祠内不朽堂 <p class="ql-block">畿,京畿;辅,如汉代的三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不过清朝时是直隶省的别称。</p><p class="ql-block">畿辅先哲的意思就是:直隶省先世的贤人。</p><p class="ql-block">畿辅先哲祠:光绪五年(1879年),为了祭祀畿辅先哲,直隶籍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李鸿藻与兵部尚书沈桂芬商定,在宣武门外下斜街创建畿辅先哲祠(今北京宣武门外下斜街40号),由张之洞负责操办,参与者有张佩纶、张人骏等直隶籍同僚。 “诸公征文考献,博稽群书,搜讨靡遗,厘定牌位及祭祀礼节”。其中就有史可法。(史可法“世居都下,寄籍大兴”,作为畿辅忠义入畿辅先哲祠,其牌位供奉在祠堂正殿中。)</p> 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