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一一锡市实验第二小学三年级语文组第三单元大单元集体备课活动纪实

思涛

<p class="ql-block">《礼记》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集体备课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也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重要备课形式。更是在“双减”背景下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佳路径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切实提高语文教师备课水平,深度探讨教研教改之法。5月30日在锡林浩特市实验第二小学教务处的精心组织下,三年级语文组开展了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展示活动。</p> <p class="ql-block">首先盛老师对第三单元进行了汇报,本单元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本单元也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所有学习内容都与传统文化相关,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课本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而核心任务就是了解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寻找中华文化之根,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在传统节日、纸的发明、桥梁建筑、绘画艺术中感受古代文明带来的启示与震撼。</p> <p class="ql-block">刘华老师对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从树立单元整体教学意识为出发点对《清明》《元日》的教学设计紧扣两首诗的“欲断魂” “雨纷纷” “一喜一悲”,“一晴一雨”,这些显著的词语及特点,引导孩子们透过文字,想象画面,在异与同的对比中体会两首诗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p> <p class="ql-block">孙国华老师对《赵州桥》一课“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进一步延伸,从“理解内容”的角度转换为“学习表达”的角度。指导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习作实践提供了方法上的引导。把学习任务落实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懂段的构成。落实重点词语改进与传承,同时也渗透了传统文化既要有传承又要有改进的主题,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并进。任务情境的设计不断推进学生主动学习,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p> <p class="ql-block">宫宇虹老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讲读时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景,围绕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阅读与交流的实际任务,开展阅读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参照此学段要求与教学提示,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单元,针对《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设计了“链接古今”主题学习活动。活动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情出发,设置活动支架,统整教材内容和实践活动,按照学生学习心理有序推进字词的识记理解、文章的整体把握、说明方式的了解等学习内容。活动内在逻辑清晰,可执行性强,贴合儿童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既有较高的趣味性。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查资料、列图表、梳理发展脉络、比较辨析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辅助,帮助他们有效、有法地推进学习进程。</p> <p class="ql-block">思涛老师的综合性学习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让语文课程学习与其他课程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共同进步。同时在综合性学习中把书本学习和生活实践学习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理论联系实践,并能设计节日时间轴,选喜欢的节日,分组搜集整理与节日相关的内容并展示分享,同时训练学生把节日中难忘的事表述清楚。完成习作并乐于分享。</p> <p class="ql-block">采用大单元备课法,可以提前对单元教学有了总的理解,可以引发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站得更高,看得更远。</p>

单元

学习

学生

备课

语文

教师

活动

三年级

教学

名扬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