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永远的重庆跳伞塔

人和李吾

<p class="ql-block">曾经的重庆跳伞塔</p><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22px;">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60多年过去了!</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六十一年前的1962年,我当时还是重庆巴蜀小学五年级学生。一个偶然机会,我被选中参加了学校少年跳伞队,从此与当时相当陌生的重庆跳伞塔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跳伞塔经过多次“兴”与“灭”,“去”与“留”的抗争,跳伞塔依然矗立在寸土寸金的两路口。一座跳伞塔居然会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也实属罕见!</b></h1><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22px;"> 重庆跳伞塔建成于1942年4月4日,是我国第一座跳伞塔,也是当时远东地区最高、设备最好的跳伞塔,其主要功能是为抗战培训飞行员。“抗战时期,许多飞行员在这里通过训练后,直接赴机场登上战机与来犯日机浴血奋战,并就此血洒蓝天。因此跳伞塔为培养抗战志士和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亚洲第一座跳伞塔,在近代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重要文物价值,是重庆人民的骄傲”。难怪有人称重庆跳伞塔是重庆的第二个“解放碑”</b></h1><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22px;"> 一座塔,一座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就这一座塔,虽然历史与现实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建塔初衷也大相径庭,甚至其间跳伞塔还多次被他用,或被孔方兄侵蚀。由此,我想重庆自诩文化大市,底蕴丰厚,就更应该珍惜这不多的历史遗存和百姓记忆!</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0年代重庆跳伞塔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的跳伞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97年,跳伞塔的三个铁臂被切割,塔下已经成为停车场</p><p class="ql-block"><br></p> 1997年后,跳伞塔的三个铁臂被切割,功能废置后的跳伞塔。<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十年前中学时代跳伞队伙伴们汇集的纪念小册子代序</span></p> <p class="ql-block"><br></p><h1> <b style="color:rgb(237, 35, 8);">翻开了十年前中学时代跳伞队的伙伴们汇集的纪念照片和小册子,勾起了自己许多遐想,也激发自己更多的冲动。虽然自己早已进入天命之年,但还是按捺不住继续查找资料,充实丰富自己想象力和记忆力,不愿随着跳伞塔的隐退、消逝而忘却曾经的经历,反而愿尽自己微薄之力,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对这一珍贵的跳伞塔有清晰的认知和尊崇。</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我的“跳伞塔”情结》</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几十年来、每每路过两路口,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去看看大田湾体育场边上并不显眼的跳伞塔。关于这个重庆跳伞塔,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近段时间引起了不少媒体和市民的关注和争论,焦点无非是“拆与不拆”、“归根何处”。据有关资料考证、重庆跳伞塔建成于1942年4月4日,是我国第一座跳伞塔,也是当时远东地区最高、设备最好的跳伞塔,其主要功能是为抗战培训飞行员。跳伞塔不仅是重庆人民决心抗日的宣言,更是重庆人民搏击日寇的强悍身影。跳伞塔的设计者是中国建筑宗师杨廷宝。毛主席纪念堂、四川大学、林森墓、抗建堂等二十多处建筑,都出自这位大师之手。同时,些世界著名的跳伞运动员都曾在重庆跳伞塔参加过训练。作为仅存的亚洲第一座跳伞塔,在近代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重要文物价值,是重庆人民的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比跳伞塔年轻8岁,有幸与它亲密接触,并对我青少年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2年,我在巴蜀小学念五年级,也就12岁,身高只有1.4米、体重七八十斤左右。由于好奇心和喜爱体育活动,同时参加了学校乒乓球队和跳伞队。那个年代正处在困难时期,学生们的身体发育受到较大影响,但我每每参加与外校乒乓球队比赛和参加跳伞训练,都是我非常高兴和兴奋的时候。因为打比赛到别的地方去,总会遇上接待方用比自己平时好一些的饭菜招待我们,让我们在自己的“限量”之外增加一点补充,特别难忘的是那年在八一小学和人民小学的比赛,比赛是否输赢已经记不得,但那几次不限量、油水稍多些的牛皮菜加上比平时大一点的馒头,记忆犹新。参加跳伞活动,虽然每周只有一次或两次.学校和跳伞队不会发补贴,但回家后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汗流浃背、如此辛苦,也会把饭碗盛满一点菜多加一点……就这样在不太懂事的情况下,我告别了小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3年,我考人重庆市第六中学,希望进到体育班学习。谁知那年学校只招收排球班,对身高的要求很高。我虽然体质不坏,但身高还不足1.5米,就连申办游泳证也属刚好范围,因此上体育班的愿望随之破灭。开学不久,听说学校也有跳伞队,而且队员主要吸纳高中生,我抱着自己有跳伞经历和试一试的想法去报名,没想到很快自己就成为重庆六中跳伞队的正式队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中学,我就开始住校,自己除了完成学习,对课外活动更感兴趣,什么跳伞、航空模型制作、无线电收发报及少年宫的课余活动等等都想参加,最终我选择了跳伞和无线电收发报训练作为自己课外活动,此时我的跳伞队训练才算真正开始,也才从朦朦胧胧过度到了解和记忆跳伞塔。那时我们从教练和大人们口中了解到,跳伞塔建于陪都时期,当年举行跳伞塔落成仪式的时候,时任民国政府教育部长的陈立夫还亲自致词,并在石碑上刻下亲笔题写的《陪都跳伞塔记》,开始了解到这座伞塔曾经是抗战飞行员训基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国防体育的训练场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每次与跳伞塔接触,跳伞塔上朝三个方向伸开的三根铁臂,钢缆吊着三个大的钢圈,钢圈上28根针挂着的降落伞,降落伞上的人,以及塔外控制降落伞升降的教练,深深印进我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参加的跳伞,其实只是一种非常基础的训练,基本上就是练习着陆和很少一点空中方位体验。因此,训练和比赛都是围绕着陆动作来开展,训练一般每次能跳十多次。我参加的跳伞队,队里几乎都是比我年纪大、我校高中部的哥哥、姐姐们。每次训练,尽管都有枯燥乏味的热身运动,沙坑中无数次并脚跳训练,伞塔沙坑边无数次降落时的跌倒,高空中时而遇上风向突变的揪心,从高空降落时无数次远离靶心的失败……但大同学的身体力行、教练的细心呵护、周边观众的各种褒贬目光和呼声等都给自己带来想不到的自信和自豪。就这样,不管是刮风下雨,酷暑寒冬,自己身上、手上留下无数伤痕,我都坚持了下来,最后,在1964年夏季全市大中学跳伞比赛中,我终于以重庆六中代表队唯一初中生,与高中的喻重书、李璐璐、陈光渝、匡世春等同学参加了那次比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虽然没有取得好的比赛成绩,但我自己心里非常明白,“好汉如林”、“人才济济”的成人赛事,一一个年仅14岁的儿童,加上困难时期发育欠佳的单薄体质,在伞塔上没有被风刮跑就是成功的我,还能有什么其他奢望?比赛结束后,我没有后悔,只是为我队其他取得好成绩的大同学高兴,自己反倒悟出新的感觉,我体验了跳伞,我喜爱这项活动,但它不属于我。后来知道,1965年的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取消了跳伞项目,跳伞这项运动从此走向衰落,跳伞塔也从辉煌的顶点跌落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不久,当年跳伞队的几位队员又聚集到了跳伞塔脚下,共同回忆这段过去岁月。大家共同感觉,跳伞塔真的老了。它走过了68年的光辉岁月,它原先的三个铁臂怕锈蚀砸伤下面的行人,被强行锯掉“翅膀”折断了,它再也不能承载飞翔的重任,也不复昔日的风光。不管跳伞塔去向如何,它都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情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摘自《重庆文史资料》第十三辑462页</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4年8月,代表重庆六中参加全市伞塔跳伞比赛的跳伞队出征前在校门外合影。(本人当年刚年满14岁,第二排右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 1964年8月,代表重庆六中参加全市伞塔跳伞比赛的跳伞队在体育馆集训期间合影<div><br></div><div><br></div> 1964年8月,代表重庆六中参加全市伞塔跳伞比赛的跳伞队在体育馆集训期间合影 1964年8月,代表重庆六中参加全市伞塔跳伞比赛的跳伞队在体育馆集训期间全体女同学合影<div><br><div><br></div><div><br></div></div>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年头,我们参加跳伞队训练队员的年纪都比较小,但也是有很严格的流程和要求的,每次训练都是按照国防体育大纲执行,绝没有凭借关系和喜好,任凭随心所欲做每一件事的。虽然在我们参加跳伞队我们都不是军人,但军人的要求却丝毫没减少和放松。不管是列队,行走,训练,都是一是一,二是二。特别是基础训练——并腿跳沙坑,枯燥乏味,每次跳伞前必须进行强制性的训练科目……。不管怎样,时间总是会给出结论的,我们跳伞队的同学都过来啦!</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退休几年来,好不容易从找寻到几张可以囊括当时跳伞的基本流程的照片。像这样的动作,只要是在训练场,都是日复一日重复,基本让每个参训者形成固化的程式,还根本顾不上带给自己的“苦”、“累”、“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挂伞</p> <p class="ql-block">起伞</p> <p class="ql-block">待令</p> <p class="ql-block">起吊</p> <p class="ql-block">脱钩</p> <p class="ql-block">调控方向</p> <p class="ql-block">进靶</p> <p class="ql-block">落地踩靶</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每个跳伞队队员所持的跳伞证(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颁发</p><p class="ql-block"><br></p> 当年的跳伞证中的每次记录—:(特别记录“分脚”、“前倒”、“侧倒”、“站立”等完成情况)<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当年的跳伞证中的记录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跳伞塔附近建成不久的重庆山城宽银幕电影院</p><p class="ql-block"><br></p> 1968年10月,上山下乡前在体育馆跳伞塔前留影<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2年12月,参加重庆六中学校百年校庆时,原跳伞队喻重书、陈光渝、李自治离开学校二十多年后在学校见面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22px;">  2009年初夏的一天,原重庆六中跳伞队队长喻重书发出邀请,第一次把同城分散在不同系统和单位的部分原跳伞队队员邀约到跳伞塔附近的一个餐馆聚集。四十多年不见面的同学终于再聚首,好不热闹,好不痛快!从此,跳伞队的大小同学几乎每年都会有一次聚会聊天的机会……。然而,疫情泛滥这几年,大家聚会机会突然减少了……。但通过汇集留存的照片和记忆,与人分享曾经的往事也是人老之后的一件快乐之事了!</b></h1><h1><br></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9年4月25日原重庆六中跳伞队部分队员第一次在跳伞塔前再聚会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是,同学在跳伞塔聚会(更希望是理想中的聚会)</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0年4月24日重庆六中跳伞队同学在跳伞塔再次聚会(现实中的聚会)</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0年4月26日,跳伞队同学聚会龙洞私家园林</p><p class="ql-block"><br></p> 2012年4月26日,跳伞队同学聚会东温泉<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2013年4月25日跳伞队部分同学九龙坡兴城山庄聚会</p> 2014年4月16日,跳伞队同学第聚会大渡口区揽月山庄,出发前在跳伞塔前合影<div><br></div><div><br></div> 2015年4月25日,跳伞队同学聚会沙坪坝公园<div><br></div><div><br></div> 2018年6月6日,跳伞队部分同学聚会鹅岭公园<div><br></div><div><br></div> 2018年6月6日,跳伞队部分同学聚会鹅岭公园<div><br><div><br></div><div><br></div></div> <h1><b style="font-size:22px;">附录一</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曾经存在于世的部分跳伞塔</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美国跳伞塔<div><br></div><div><br></div> 华北电力大学跳伞塔<div><br></div><div><br></div> 北京跳伞塔<div><br></div><div><br></div> 北京跳伞塔<div><br></div><div><br></div> 开封跳伞塔<div><br></div><div><br></div> 郑州少年跳伞塔<div><br></div><div><br></div> 南京跳伞塔<div><br></div><div><br></div> 山东济南跳伞塔<div><br></div><div><br></div> 广州跳伞塔<div><br></div><div><br></div> 四川成都跳伞塔<div><br></div><div><br></div> 重庆跳伞塔<div><br></div><div><br></div> 国内十七座跳伞塔情况汇总<div><br></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3年7月2日,修容一新的跳伞塔已经向游客开放,但也许由于天气原因,几乎空无一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023年7月2日,再次留影纪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愿值得纪念的重庆跳伞塔永存!</b></p> <h1><b style="font-size:22px;">附录二:</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重庆两路口跳伞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着70多年历史的两路口跳伞塔承载了很多老重庆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著名的两路口跳伞塔获得了重生——原地维修加固,并且恢复了铁臂。” 这样一条微博在网上引来众多网友关注。记者从市文物专家、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委会秘书长吴涛口中得到证实,跳伞塔将于春节后完成维修加固,今后将作为抗战航天体育陈列馆的一部分对外开放。史料载,两路口跳伞塔建于烽火连天的1942年,正值重庆遭受日本飞机野蛮轰炸持续五年之际,当时国民党政府只有几架飞机,躲到璧山不敢迎战。重庆人民抗击日寇大轰炸的决心,便化成了可与日寇空中屠夫抗衡的跳伞塔。一座跳伞塔无法抗击抵御空中强贼。但这是一种态度,一个誓言,“毋惧日寇,抗敌到底”!直刺苍穹的巨塔,恰似重庆人民决心抗日到底的宣言,这是建立跳伞塔的最重要的象征性意义,与“精神堡垒”(解放碑)的意义一样,是重庆人民的第二个“解放碑”。它不是一座单纯的体育设施,而是重庆那段艰难、荣耀历史的见证。跳伞塔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座跳伞塔,是亚洲仅存的二战时期的跳伞塔。塔建成后,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撰写了《陪都跳伞塔记》碑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建的大田塆体育建筑群,可以验证当初跳伞塔选址的精明与准确,重庆解放前后的体育建筑组成了如此和谐而壮观的景象,它们对重庆的体育事业和人民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4年重庆市成立跳伞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跳伞运动员。对于跳伞塔老重庆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它不是一座单纯的体育设施,而是重庆那段艰难、荣耀历史的见证。 是重庆人民抗日的宣言。跳伞塔,1942年建成。曾经是抗战飞行员培训基地,健儿们由此飞上蓝天同日机血战。其设计者是中国一代建筑宗师杨廷宝,毛主席纪念堂、四川大学、林森墓、抗建堂等二十多处建筑,都出自他的手。解放后,它成为国防体育的训练场所,1954年建立重庆跳伞学校,培养出王素珍等著名跳伞运动员。1997年,跳伞塔的三个铁臂被切割。2000年9月,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市体育局委托专家对跳伞塔进行“体检”,发现塔臂、楼梯和开窗部位等构件都不同程度存在老化、劣化现象,混凝土深度炭化,钢筋锈蚀情况严重,于是将其鉴定为“危险建筑物,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经过一系列“拆还是不拆”的讨论后,2008年12月启动了跳伞塔恢复工作。“跳伞塔是重庆作为国家历史名城的一个重要地标!”跳伞塔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座跳伞塔,是亚洲仅存的二战时期的跳伞塔。塔建成后,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撰写了《陪都跳伞塔记》碑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建的大田塆体育建筑群,可以验证当初跳伞塔选址的精明与准确,重庆解放前后的体育建筑组成了如此和谐而壮观的景象,它们对重庆的体育事业和人民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4年重庆市成立跳伞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跳伞运动员,对于跳伞塔老重庆人有着深厚的感情。“跳伞塔是重庆作为国家历史名城的一个重要地标!”市文广局文物处副总工程师吴涛,是此次跳伞塔进行原址保护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表示,重庆跳伞塔是中国建筑设计大师杨廷宝先生的遗作,也是亚洲仅存的抗战时期建造的跳伞塔。为此,市领导对跳伞塔的批复是:“抗战文物,保护中充分利用。”对跳伞塔的“体检”已经结束。“我到塔内看过,里面的施工很考究。”吴涛称。根据“体检报告”,将选择合适的方案对跳伞塔进行原址修护。比如利用其内部空间,在里面安装钢结构保护支架。还有方案是对跳伞塔底部进行加固保护。究竟采取何种方案,尚在论证之中。“不论哪种方案,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外观不破坏历史风貌。”吴涛称,按照初步计划,跳伞塔将恢复成抗战时期的模样,不仅有高耸的“身体”,还将恢复拆掉的“翅膀”——塔臂,甚至挂起降落伞。 建成后若达到条件,可在此开展一些体育活动,比如让市民体验跳伞,或者利用跳伞塔的“身高”搞蹦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重庆跳伞塔当下离我们也许是渐行渐远了,因为当年热爱它,接触过它,对它有过故事或感情交流的人几乎都是古稀老人了!我衷心期盼对家乡,对历史,对自己关爱的人,千万不能错过留心和关爱这座风雨飘摇的历史见证物——重庆跳伞塔!因为跳伞塔曾经也是那时间好几代人挥之不去的灵魂伴侣和自信的来源!</b></h1><p class="ql-block"><br></p><h1><br></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谢谢关心和支持的朋友,谢谢此文引用了部分网络图片文字的朋友,谢谢一切理解对历史遗存有同感的朋友……!</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