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谓银行“飞单”,是指银行员工在利益驱使下与社会人员内外勾结,私自销售非本行总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非本行总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的违规行为。它不仅危害了客户的权益、银行的声誉,对银行员工而言,还需承担相应的刑事和民事法律责任。本期案例增刊主题为“飞单/侵占案例汇编”,希望各位员工引以为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案例一:员工向客户销售非本行代理理财产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麦某为某银行支行理财客户经理,负责向客户推销该行代售的信托资金类产品、存款投资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任职期间,麦某经常接到一些理财产品公司、理财产品推销员打来的推销电话,于是麦某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开始违规向客户推销多种高风险的非该银行代售的理财产品。刚开始麦某的“飞单”业务还能正常运作,但之后理财产品出现了无法到期兑付的情况,为了掩盖自己违规销售行为,麦某开始伪造理财产品合同书、虚构理财产品,想用客户购买这些假理财产品的资金,来填补资金断链问题。最终,麦某骗得16名被害人投资款项合计5000万元,款项用于个人投资证券市场,以及购买豪车及消费挥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6年,麦某骗局东窗事发,2017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同时,被叛令追缴违法所得返还给被害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案例二:支行行长向客户销售虚假理财产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某银行支行行长张某,自2013年以来,以高息为诱饵,诱骗客户签订虚假的理财产品购买或转让协议,并让购买或受让虚假理财产品的钱款转入其控制的个人银行账户,骗取147名客户共计人民币27亿余元,骗取的钱款用于购买房产、汽车、奢侈品,向个人、企业支付额外的存款好处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支行副行长肖某,明知张某向客户转让虚假的理财产品,仍协助张某推销产品,在虚假理财产品转让协议上伪造出让人签名,加盖伪造的支行储蓄业务公章,其参与销售理财转让产品13.8余亿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7年4月接受该银行调查期间,两人指使支行员工删除工作电脑中涉及虚假理财产品的相关内容数据,转移虚假的理财合同、销售记录和伪造的储蓄业务公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法院判决,张某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退赔违法所得,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肖某犯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人民币9万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案例三:员工侵占客户资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某为某银行大堂经理,在2016年至2017年11月期间,利用该银行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职务之便,侵占客户存入该银行用于理财的资金共计489.6万元,用于网络赌博、归还早前侵占的资金及个人挥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某利用其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以帮客户操作购买理财产品的名义骗取客户信任,然后趁机利用调包的网银U盾,将客户存入该银行欲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转账到自己、朋友及赌博场所人员的账户上,或趁客户不注意,通过POS机转移到自己账户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法院认为,刘某已构成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同时因此被银保监会罚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案例四:员工侵占公款用于炒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潘某为某银行个人金融部市场推广经理,负责贵金属产品销售的管理。在掌握贵金属系统操作流程后,潘某打起了歪主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他利用职务之便,将黄金珠宝公司给该银行的10公斤沃德金条垫货,采用不入库的方式据为己有,先后6次让黄金珠宝公司回购,循环套取回购款项。尝到甜头后,潘某开始变本加厉。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他通过修改贵金属产品价格、调换订单和实物的手段,将2100万元非法占为己有,套取的款项被用于炒股、炒黄金期货,购买金银纪念币及日常消费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9年12月,法院以职务侵占罪判处潘某有期徒刑九年六个月,扣押在案的赃款退还被害银行单位,利用赃款购买的物品折价后退赔,不足部分继续追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案例启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谓银行“飞单”,是指银行员工在利益驱使下与社会人员内外勾结,私自销售非本行总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非本行总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的违规行为,而“职务侵占”是指利用职务之便,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融行业从业者作为一个特殊的主体,是联系金融机构与客户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银行员工利用工作便利,掌握社会关系、金融资源和客户资源,客户又往往容易对银行员工给予信任,如在暴利的驱使下,极易利用工作便利和特殊身份,发生“飞单”或侵占行为。这不仅危害了客户的权益、银行的声誉,对银行员工而言,还需承担相应的刑事和民事法律责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体员工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筑牢思想根基,严守底线红线。各机构需强化对员工的管理、督导,定期开展防案防宣教,提升员工意识。同时,通过办公场所检查、销售双录抽查、客户资金监控等方式,开展专项排查,有效防范此类风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相关规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百九十二条【集资诈骗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宁波银行员工违规失职行为处理办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3.1.1违法犯罪行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下列违法犯罪行为之一的,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理或开除处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或者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提供便利或者帮助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五款:进行金融诈骗活动,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金融诈骗活动提供帮助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3.2.1底线行为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下列违反底线行为的,给予解除劳动合同或开除:第七款售的产品。假借我行名义私自推介、销售非我行批准销售的产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right;"><b>【内部刊物,请勿外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