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的隶书略胜汉隶一筹

隶书学友会

<p class="ql-block">隶书在东汉达到了它的极盛时期,简牍风行,碑碣云起,千姿百态,蔚为大观。虽然当时的名家如蔡邕等人的书作今已不可见,但是流传至今的那些出自民间无名书家之手的隶书碑刻,如《史晨碑》方整平正,《礼器碑》秀丽清劲,《张迁碑》端严雄浑,《石门颂》奇纵恣肆 ,足以令后人倾倒,可见当年隶书流行时的盛况和在民众间普及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东汉以后,隶书消失了它原有的天真古拙的气势和昂扬激奋的精神,变得平整、呆板而乏生气,并且逐渐让位于楷、行、草。唐、宋、元、明各代虽然也有少数书写隶书的书家,如唐代的韩择木等人,但是成绩甚微,未能改变隶书衰落凋敝的局面。直到清代,碑学兴盛,隶书也东山再起。清代前期,傅山、郑簠、石涛开其首,金农、郑板桥继其后,形成了尚隶风气。他们的隶书反帖学之道而行之,荡规逾矩,情绪激越,给人一种奇特的审美感受,然而矫枉过正,不免流于狂野。</p> <p class="ql-block">邓石如崛起于清代中期书坛,潜心钻研,刻苦临摹汉隶,乃集大成。他的隶书从分间布白到点画波势的轻重,都写得应规入矩,仿佛如汉人再世,特别是他的隶书大字几可超越汉隶。不仅如此,他还写出了汉隶的古拙气势。虽然,他前后的清代中期隶书书家,例如桂馥、伊秉绶等人,都表现出了克服前期隶书的狂野,极力向汉隶规矩风貌复归的创作倾向;但是与邓石如相比,桂馥得汉隶之形而失其气势、趣味,伊秉绶得汉隶意态而用笔却与汉隶完全不同。所以,邓石如是两千年之后再兴汉隶绝学的第一流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当然,邓石如的隶书并非是汉隶的翻版,而是具有苍劲浑厚、紧密坚实的独特风格。孙过庭《书谱》中指出:“隶欲精而密”,即字的分间布白要精谨严密,这是隶书的美学追求。而恰恰正在这一点上,邓石如的隶书表现得最为突出,略胜汉隶一筹。它那朴茂苍厚的笔画与精确紧密的结构,互相映发,意趣盎然。如《隶书五言联》(琴伴庭前月,衣无世外尘)中,如“尘”字,一连八横排叠而下,但是横与横之间没有粘合糊涂,留白依然清晰可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