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的童年都生活在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那时候家里购买任何一件日用品都是大人们日思夜想,反复斟酌才能够做出的重大决定,如果不小心摔碎了一个物件,一定会捶胸顿足,懊悔很长时间。 我的童年是在河北宣化造纸厂姥姥家度过的,那时造纸厂的家属区设有免费洗澡堂,澡堂的锅炉则每天为家属们提供免费的开水,当时家里没有自来水,到自来水站担水和到澡堂接开水同样需要付出体力,打开水还可以省下烧水的煤钱,于是大家趋之若鹜,伸出澡堂外边的出水龙头后面,一到下班时间便会排起长长的队伍。1971年,因为姥爷又一次在政治运动中被扣上了历史反革命的大帽子,下放建筑车间劳动改造,姥姥悲愤交加,病后不再出门,于是6岁的我便承担起了每天打开水的任务。 <p class="ql-block">家里有两只暖水瓶,一只是绿铁壳的,一只是塑料壳的,每天上午我都趁大人们上班人少的时间,提着两只暖水瓶去离家大约一公里外的澡堂打开水。一只手提一瓶水走回家也就10多分钟,对我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但是要把开水接满暖水瓶,对我来说倒是个技术活。<br></p><p class="ql-block">大人们手劲足,左手揭盖儿,右手拿住瓶把儿,对准垂直向下的出水铁管,左手盖儿不离手,搬动一字型龙头把手,水就哗哗地流进暖水瓶,听声音快满时关水盖盖儿即可,一气呵成。即使水满流出一些,因右手拿住的瓶身与垂直的开水管有一个角度,溢出的开水就会顺着瓶身流到地上,也无关紧要。</p><p class="ql-block">对我而言,单手持瓶是万万做不到的,只能先把瓶盖儿取下放在水泥台上,再用左手提着暖水瓶的钢丝提手接水,因为提手的长度不够长,就必须得把垂直向下的出水管伸入到瓶口内,再用右手使劲地搬开水龙头,听声音快满时迅速扭关水龙头,否则开水冲上来就会烫着我的左手,所以每次我都小心翼翼,格外谨慎。关水后左手提瓶把儿垂直向下移动,才能让开出水管,把暖水瓶放在地上,盖上瓶盖儿。由于制造工艺落后,那时的铸铁水龙头又大又不滑刷,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打开和关闭。</p><p class="ql-block">意外还是发生了。记得是一个初夏的上午,不知为什么那天排队的人特别多,因为我接水的方法比别人要慢一些,等到开始接第二瓶水的时候,后面排队的人群中传出了焦急的催促声,我一走神儿滚烫开水立即就冲了上来,烫在我的手指指背上,慌乱之中我已经不知道赶紧去关水龙头,手握着满满一瓶水绝对不敢丢手,只要左手手指一松,塑料暖瓶必碎无疑,这是万万不可以的。几秒钟过后,我竟然迎着开水向下移动,让开出水口,再平行移开------手指立即被烫得通红,但塑料暖瓶安然无恙,我没有铸成大错,还有点小高兴。</p><p class="ql-block">回到家里,姥姥心痛的用冷水把我的手指冲了又冲,然后抹了一点炒菜的菜油,我好像也没觉得特别疼,第二天仍然照常去打开水。</p><p class="ql-block">几天后,食指和中指的指背上起了两个大水泡,一天比一天大,而且还越来越亮,倒也不怎么疼。自诩为中医后代的姥姥也没办法了,只有让姥爷带我到工厂医务室看医生。穿白大褂的女大夫平静的剪开了水泡,瞬间浓水溢出,湿了几张医用纱布,还是不怎么疼,正当我侥幸之时,女大夫开始用酒精消毒,我立即满眼泪水,这次是真正钻心的疼。</p><p class="ql-block">前后一周的时间,惊吓与疼痛并没有带给我丝毫的悲伤,因为保护了家中的一只暖水瓶,反而觉得洋洋得意并且很有成就感。现在的孩子和家长们已经无法理解那个年代的单纯和贫困,更无法理解我为了一只旧水瓶而宁愿忍受巨大的痛苦。</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批判唯心主义,后来我才知道万事万物之理,皆不外于吾心。景由心生,情由心生,乐由心生,我们的精神快乐与物质的高速发展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性。稻盛和夫说:“万事皆起于心,始于强烈的愿望。”我深以为然。</p><p class="ql-block">我用疼痛保住的这只塑料暖水瓶生命力极其顽强,从姥姥家传到了我妈妈家,又被妈妈从宣化带到了燕郊,50年过去了,保温效果依然不减当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