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提高工作室教师的语文素养,提升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养成阅读和相互交流的习惯,有效促进工作室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每位教师成为有人文情怀、有教育理想、有人生思辨的学者型教师。根据工作室的发展规划及本学年工作室计划,工作室于2023年5月24日开展了“品书香,悦分享,共成长”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下午2点,工作室全体成员按照工作室主持人陈苛老师的要求,带着读书笔记按时到达活动地点——陈集镇中心小学陈苛工作室,进行签到。</p> <p class="ql-block"> 活动由陈苛老师主持,陈老师首先强调了本次活动的意义,然后宣读了本次读书交流活动的注意事项,在确定了发言顺序后,老师们开始给大家分享近段时间的读书收获</p> <p class="ql-block"> 张胜利老师首先给大家分享了读《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收获:“第56号教室”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确实与众不同,它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雷夫老师做了四件事。一是以信任取代恐惧;二是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三是纪律必须合乎逻辑;四是坚持教师就是最直接的榜样。雷夫老师做的这四件事,很普通,道理也不深奥。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了25年,天天如此。《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们发现原来奇迹也可以发生在一群普通人的身上。雷夫用行动告诉我们,其实只要你坚守教育,只要沉于教育,只要你挚爱教育,一切奇迹皆能发生,而不仅仅是“第56号教室”。</p> <p class="ql-block"> 陈冠宇老师谈了他读《增广贤文》这本书的感受,他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不但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且故事生动搞笑,以格言的形式讲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本书被人们奉为“做人的准则,处世的法宝,交际的妙术,治家的秘诀”。虽然读过很多遍,但仍然百读不厌,对它情有独钟。当然,由于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书中有些内容只适于当时社会现状,如“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等等。陈老师还补充说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应该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方能传承经典。</p> <p class="ql-block"> 刘娟老师选择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与大家分享收获,他结合自身经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做一名最好的老师谈了自己的看法。身为人师,我们无一不想成为社会,大众,家长,学生乃至自己眼中最好的老师。但是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老师呢?刘老师认为好的教师要将爱贯穿教育始终。要有童心和爱心,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具有同理心。时时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努力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保持一致,贴近他们才能走进他们。最后刘老师表示,读了《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既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对话,又像是和自己的内心在交流,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争取向“做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p> <p class="ql-block"> 洪梅老师与我们分享《优秀教师养成录》这本书,这本书中提到教师不应该有三种种心态,否则会暮气沉沉,一是“甜甜圈"心态,总是希望讨好别人,盼望所写人对自己好,但容易失衡对比,二是“圣斗土”心态,把一切人当作对手,体现极强的攻击性,外表越刚强,内心越危弱。三是“古墓派"心态,喜欢禁锢自己用独具特色的方式,让自己隔离起来仿佛告诉大家,非我同类,请勿靠近,长久之后,就真的形单影只。如何避免这些心态呢,就是放弃其他,真正开始关注儿童,去了解儿童,喜欢儿童,去接触儿童,如果做到这些,就如同获得无穷动力。洪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当感觉疲劳,觉得对工作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调整心态并告诉自己:这大半生都能与世间最可爱的儿童相伴,是多么幸福!</p> <p class="ql-block"> 徐媛老师分享的是《做一个不抱怨的教师》的读书心得,徐老师说:“细品《做一个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深刻地认识到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它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扰人不安。抱怨自己让我们将关注点放在自己不想得到的东西上。因此,当我们抱怨自己时,我们就远离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抱怨越多,距离越远。我们应该更用心地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我们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光光只是知识!教不了学生当博士不要紧,教他们当好人意义更大一些!环境不好,我们就给学生描绘什么是美好的环境。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哭着面对希望呢? 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一个阳光老师,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会简单而充实。”</p> <p class="ql-block"> 张丽丽老师在分享读《爱因斯坦传》的收获时深情地说道:“读完爱因斯坦的故事后,我感触颇深。不仅是从中读懂了伟人的杰出的物理成就的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伟人背后的种种故事深深地激励着我,就像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深切地感受到‘命运不是任何人能决定的,而是靠自己去创造的。’爱因斯坦用自己的大脑和一双勤劳的手创造了自己那不平凡的命运,那伟大的命运。爱因斯坦所拥有的许多美好的品质都值得我们敬佩、学习,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够越来越靠近成功!”</p> <p class="ql-block"> 刘玉玲老师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分享了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心得体会:薛老师的这本书和以往所看的教育书籍不同。这是一本原生态的教育随笔,书中没有大套大套空洞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而以一则则短小精悍的教育日记,一个个朴实无华的教学故事,折射着教育的真谛,其中许多观点和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作为教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培养学生的静气;二是平和的心态;三是大量读书让自己有底气;四是常规的养成要循序渐进;五是注重与家长的配合。 “心平气和”地等待学生的成长,相信每一朵花都会开花,只是花期不同——这便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 陈苛老师听完大家的分享,对这次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大家继续不断地从优秀的教育专著中汲取营养,养成每日读书分享的习惯。工作室全体成员共同表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不断学习名师教育教学技巧,不断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今后这样的交流活动可以多举行一些。活动结束后,大家在工作室屏幕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活动,工作室全体教师养成了阅读和相互交流的好习惯,形成了积极进取、努 力学习的氛围,扩大了工作室教师阅读视野,丰富了阅读内容,逐步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相信这项活动在提升工作室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方面将发挥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