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城看山西,
</p><p class="ql-block">一街五千年
</p><p class="ql-block">游山西读历史,寻觅三晋文化</p> <p class="ql-block"> 太原古县城是坐落于晋阳古城遗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县城,建筑布局精巧有致,文化底蕴深重浓厚,它是晋阳古城的延续,是晋阳文脉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山西省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带着好奇,带着崇敬,相约太原古县城,展开了一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研学之旅。</p> 出行礼仪要知道 <p class="ql-block"> “感受到”比“知道”更重要!出发前学校领导、老师和家委会成员经过多次的深度调研和讨论,设计开发了“六一”PBL研学体验课程,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尽情地去享受自己的节日,快乐地参与到六一研学课程体验中,为自己的童年留下一份值得回味的美好回忆。</p> 整装待发 <p class="ql-block"> 终于等到出发的这一刻,孩子们激动不已,憧憬着对“凤凰城”的无限向往!</p><p class="ql-block">全体师生合影留念,整装待发,向南行进!</p> 第一站:清明上河图 <p class="ql-block"> 清明上河图,似将一副画卷徐徐展开,其中闪烁着中国文化的点点星光。走在清图中,仿佛踱步历史的长廊,雾里看花,梦中上河,文人将相,孰不知是谁的墨笔,书画三千里,上河图雕琢意义。</p> <p class="ql-block">寻找画中人</p> <p class="ql-block">雾里看花</p> <p class="ql-block"> 穿越“清明上河图”,梦回千年盛世”。</p><p class="ql-block">展馆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运用新媒体技术,展现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孩子们在赞叹数字化科技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沉浸于北宋时期的繁华盛景,仿佛梦回汴梁城,唤醒起对北宋人文雅韵文化的记忆。</p> 第二站:古县城县衙 <p class="ql-block"> 太原县衙创建于明洪武八年,总占地面积35700平方米。它是太原县地方行政长官行使职权的场所,也是县级官吏、差役办理公务之所,是地方权力的象征。县衡整体布局上严格按照明代地方官署规制,体现了“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狱房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现了当时完备的社会体系。走进太原史记,从区域视野品读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p> <p class="ql-block"> 华夏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积淀了无数的文明与沧桑。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朝代为主线,串联了整个县衙的场馆及太原建成发展史的内容和该时代同期的历史事件。通过知识定向的方式,让同学们感受中国古代的官府文化,了解中国朝代的发展史以及对山西这座城市产生的历史的发展与变迁。</p> 第三站:非遗花馍 <p class="ql-block">许多外地人不知“馍为何物?”</p><p class="ql-block">其实馍就是馒头。为了纪念黄帝娶的名叫嫫母的河汾之女,相传嫫母发明了石磨(因嫫母发明而称磨)人们磨麦粒成面,蒸熟而食将所蒸面食沿袭“嫫”音而称之为“馍”,直至今日在山西境内,馒头几乎都叫馍 。</p><p class="ql-block">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除了可以食用外还是百姓承载礼仪、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并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山西一些地方的花馍和面塑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就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学习花馍制作工艺</p> <p class="ql-block">看我做的花馍!</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研学之旅,我学习了非遗花馍制作工艺,作为一个小小传承人,以后的生活里我首先要珍惜盘中餐爱惜粮食,另外也要告诉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一起加入进来,传承经典非遗。</p> 感恩!感谢!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的活动都离不开老师和家委们的支持与默默付出,有他们保护孩子们的安全,有他们做孩子们的后勤保障,感谢你们的付出!</p> <p class="ql-block"> 此次研学活动让我们感受到山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重温了厚重的三晋历史。今后,我们将继续好好学习,做好传承三晋文化的代言人!</p> <p class="ql-block"> 研学课程在一声声赞叹和一次次震撼中精彩落幕,走出校园的体验式学习意义非凡,孩子们身心愉悦、又满载而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