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韩瑞清 </p><p class="ql-block"> 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了,关于国际儿童节的来历,可能有些人并不是十分了解,尤其是孩子们。我觉得有必要阐述一句:国际儿童节,定于每年的6月1日。是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p><p class="ql-block"> 当然,现在的儿童大可不必担忧自己的生存权、保障权、受教育权和抚养权了。我虽已年近花甲,但我的童年也基本享受了这些权利的。</p><p class="ql-block"> 但,我们的上一辈及先人们,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呢?那些年代,除了上层社会人家的孩子们,多数儿童的命运、境遇都是很惨的。</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我的祖父是个封建家长式的角色,父亲从记事起,不知挨过多少次无由头的暴揍。到9岁那年,父亲读了一年私塾,因为贫穷辍学了,随即拿起比自己身子还高的锄头,出没于烈日下的田间地头。11岁那年,父亲又上了一年私塾。从此,再也与上学读书无缘。时代的残酷,扼杀了他的童心。从此,开始了他崎岖坎坷的人生路。</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从小没娘,没上过一天学,不认识一个字,童年的记忆里,只有贫穷、战乱、逃荒等。</p><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时代,虽然国家还不是很强盛,人民生活比较贫困,甚至达不到温饱水平。但,那时候生活很安定,能够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已经很幸运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课程很简单,作业也少,在课堂上就做完了。放了学,要做的第一件事儿,是背上小筐,拿上小镰刀,约上几个玩伴儿,跑到地里挖野菜或割青草。每个人都会带上点吃的,有红高粱饼子、红薯面窝窝头,家里条件好些的会拿上金黄色的玉米面窝窝头,小伙伴们经常会交换着吃,互通有无。说是去挖野菜,其实,还是以玩儿为主,儿童的天性是泯灭不了的。我们经常扔下镰刀,去追一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或一只突然跃起,箭一般奔跑的野兔子。我们还经常在青纱帐里玩捉迷藏游戏。</p><p class="ql-block"> 那时,虽然吃的穿的都很差,但是,我们的幸福感是一生难忘的。</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天很蓝,偶尔会有一丝、一团棉絮似的白云,在我们的仰望中,一会儿像奔腾的马,一会儿像一座座山丘,惹得我们想入非非……</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水很清。我家门前三十米处,就是一个大池塘,四季不干。雨季时,对村庄形成半包围状。我们在池塘里学狗刨,学游泳,抓鱼摸虾,其乐无穷。坑塘边有两片很大的芦苇丛连在一起,到了“六.一”,正是郁郁葱葱,没了头顶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整天在里面玩儿,有时演八路军抓汉奸的游戏;有时玩累了,会在芦苇荡里睡着……</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民风很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绝对不是远古时代的传说,而是我们儿时经历的真事儿。</p><p class="ql-block"> 转眼,我长大了。15岁那年,辞别家乡父老,外出求学。也揖别了少年儿童时代。</p><p class="ql-block"> 再看今天,我们的后代,出生于科学技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出生于物质文明过盛的时代。多彩的世界五光十色。电视、手机、电脑、网络游戏让一些孩子沉湎其中,如痴如醉。这是幸福么?这样快乐吗?我常这样想。</p><p class="ql-block"> 言归正传,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我衷心地祝愿孩子们幸福、快乐、健康地成长。让他们继承好民族优良传统,自强、自立,接好家庭和国家的班。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更是每一个家庭的未来与希望,祝孩子们“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愿孩子们拥有自己那一份真正的快乐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祝所有的小朋友节日快乐!祝所有的大朋友童心依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