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唐

走过生命

<h5> 长安,十三朝古都,鼎盛于唐也衰落于唐,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成就了一座古城的千年绝唱,豪放着李白的将进酒,悲怆着杜甫的国破山河在,诗画成王维的空山新雨,缠绵出白居易的长恨歌。还有那丝绸古道上的驼铃声,边塞之外的狼烟烽火,潼关脚下的兵车士俑,秦汉之风隋唐之韵,都是这座古城最鲜明的历史符号,深情成一曲现代版的咱西安人的歌。<br> 走近西安,或者说踏上三秦之地,已然不是第一次。初到是华山,大学时的事了,一个班的同学,青春年少的说走就走,虽然已经多年,似乎也没有太多的记忆,印象中山拔地而起,路自古一道,就是对这座山的记忆。后两次都到了古城,时间也很久了,或者因为停留的时间太短,除了对事印象深刻外,对古城的细节印象也一样不是太清晰,古城下的书画街,骊山下的兵马俑,园博会时的植物园,还有延安的窑洞,都是一种走马观花的记忆。<br>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这是一个种骨子里的深情。而爱上这座古都,大家却给出不同的理由,埋在尘土中的历史,写在历史中的故事,讲在故事中的生活,都美成了边塞、田园、豪放、现实、婉约的诗词,惊艳着中华文化,都厚重出大明宫里的皇家气派、斑驳出古城墙下的鼓角争呜、深情成华清池里的三千宠爱,脚下的每一块土地都是莫非王土,坑中的每一个陶俑都是莫非王臣,朝代更迭的历史仿佛就是一部中华古代史。<br></h5> <h5> 再来西安,只是偶然。因为和法律有关,因为多年从事宣传,关心下一代也就是关注国家的未来,虽然有点冠冕,但这是法律人应有的思考习惯。<br> 踏上列车,一路向西,感觉进入三秦之地时,便内心冲动着透过高速列车的车窗想看看秦岭的山,山上的云,云下的绿,无论如何,总比坐在车厢内一直刷抖音要收获许多,那怕只是愉悦一下眼睛。其实,生活在大山之中,对这些并不陌生,但确有各有特色。<br> 其实,参加这次培训还有另一重意义,我学的是中文,现在同时从事法律工作,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法学教育这是一种缺憾。听说培训地点是西北政法大学,便感觉会少几许培训的枯燥和劳累,多几分走走政法院校、听听政法课堂的欲望。<br> 其实,这样的培训也并没少参加,只不过没有真正在政法大学的教室里培训过。<br> 站在西北政法的校门前,内心的确有几分感触,仿佛和上次走进自己的母校山西师范大学一样,颇有年代感的环境少了几分百年名校的质感,校园异样的安静,偶而遇见的大学生也似乎不是我想象中的青春喧闹,沉稳了许多,脸上仿佛已然写满了社会和生活。有点低落。后来听说这儿已经是研究生院了,也便理解了这份反差。<br> 课程安排的很满,仅仅课标或者授课老师,就已经让整天在法律和主题教育中走过的人懂了许多。这是当下的需要。<br></h5><h5> 既然是参加培训,自然得先谈谈培训的感受。开班仪式,西政校长致辞,不是授课,但我还算喜欢这种方式,从百年名校的历史谈中国革命,谈三秦文化,谈理想信念、谈当下形势,这本就是大学应有的诸子百家精神。因为不想让文字更政治或者更套路,也就不再缀述校长期待青年一代都要坚定四个自信,坚守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这本就是政法院校应有的特质,这也本就是政法干警应有的素质。<br> 政治理论课安排的份量不少,老师们也讲的挺好。但因为我从事法律工作,或者说是审判工作,于是更想谈一点有关法律课的感受。两堂课印象深刻,一个老师全程站立讲课,一个老师全程坐着授课,没有优缺,但我更喜欢站立,这是一种平易,也容易拉近。为什么会喜欢他们的课,因为他们不仅仅是讲课,还有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梦想和生活,即使举个事例,也都是社会关注过的热点,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们对这样的案例更有参与感,不言对错,法律背后的人文关照和思考才是法律人该有的品格和素养。这是一种启示,我们需要这样的养成。</h5> <h5> 如果到了西安我们一直谈课堂,既会使文字枯燥,也会使读者厌倦。如此,让我们走近古城。<br> 对西安最近的印象不是站在了古城墙上,也不是踏进了华清池,而是因为抖音上一个叫木森的网红,一个叫开瓶猫的姑娘,那一首扯着嗓子才能唱出陕北风情的《西安人的歌》几乎能够打动每一个人,听着就会遥想和陶醉,很有场景感;而那个开瓶猫更是用一种天真活泼的方式接纳着每一个到大唐不夜城的八方来客,展现着一个现代都市的繁花和喧闹,更诠释着一个千年古都的包容和华贵。总有一种让人想去看看的冲动。<br> 参加培训的学员很大,来自山南海北,但一个有过和我们同行的浙江姑娘让人印象深刻,专业的单反、专业的审美、专业的拍摄,加之后来的挺好的文字,都在告诉你她曾走过许多、想过许多。其实欣赏世界需要这样的品味,不止用眼睛去看,更要用心去感受,用文字去记录,然后留给未来去回忆。<br></h5> <h5> 傍晚,蒙蒙小雨,走在大唐不夜城。整个城或者说整个街,建筑的风格多是传统的殿式结构,雕像多是大唐的文人墨客,匾牌多是名家书法,偶有现代元素,也都彰显着风雅颂的格调,满满的充斥着历史和文化,不愧是千年古都。<br> 美需要延续,审美也需要传承。于是,迈步古城中,便多了些许身着汉服的姑娘,还有小伙,无论是想穿越一次还是骨子里本就有那份恋古情节,都是一种选择。西安给了世界很多期待,长安留给了这个城市太多内涵。<br> 走过大唐不夜城,其实最有视觉冲击或者最让人内心触动的是那灯光打出的红,红的惊艳、红的沧桑、红的历史、红的陶醉,有如金陵古城墙灯光打出的黄一样,黄的幽暗、黄的隐映,黄的将相,黄的神往。南北古都呼应般的存在于历史和现代。因为偏爱,所以相机许多时候聚焦在了城中那抹红上,准确点是灵魂停留在那抹红上。<br> 你要写大唐不夜城,就不能只写她的城她的夜,要写灯火里的盛唐诗词,宫灯上的醉里飞天。尽管我是中文系,但灯火里的诗词真的很多没听说过,陌生出一种浅薄,也惊叹出唐诗宋词元典汉文章的博大精深。该捡起尘封的古籍去读读了。<br></h5> <h5> 有一种怀念,它叫做曾经来过。这歌的确容易引起共鸣,有如你到西安不去摸摸600年前的古城墙都不知道自己可以如此随便一样。也是傍晚,站在永宁门前,斑驳的城墙严然不失当年的雄关气度,墙足有十几米高,也足有十几米宽,登上这条足有7公理的城墙上,晚霞射破云层,苍穹空旷到万物皆尘埃,你仿佛置身历史之中,能感受到当年猎旗声声的兵临城下,也能体会出当时兵不血刃的来者必诛。关山难越,残阳如血。历史的教训深刻的本该让后人醒醒了,但这个世界似乎经历了杀戮后反而变得更加野蛮。炮火从阿富汉烧过伊拉克烧毁利比亚烧焦叙利亚烧哭了乌克兰。</h5> <h5>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历史也从来不能不谈论英雄或者枭雄,二者不过是成败的道理。西安的历史许多都和两个人有关。接下来不得不去写点两个人的文字,一个是黑夫和惊,一个唐明皇和杨贵妃,一个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一个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因为他们,中国历史都曾石破天惊。<br> 黑夫和惊的故事从《复活的军团》开始,虽然已经3000年,但几片简书的出土让这段家国情怀的故事复活了,一封家书,一个王朝,开疆拓土成就了现在的中华版图,度量衡出了一个文明古国的千年昌盛。他们或许真的成了一尊陶俑,永远地守护着大秦远征的天下一统的悲怆,写在史册中。故事或许虚构了许多,但编据或者创意却给了它活着的灵魂,正如当初那支有虎狼之师的军团,永不磨灭,至今复活。置身历史的场景之中,聆听将相内心复仇的号令,感受婉儿最后的对白,在直逼人心的声光电中,我们该流下一滴对他们敬畏的眼泪。<br></h5> <h5> 历史本该顺着去叙述,但历史事件从来都有它的价值和地位。于是,文字落在了《12.12》之上,看到这两个数字,历史已经深刻,在这个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少帅用他半生囚禁换来了国共合作,将军用他重庆密杀凝聚起了一致对外。同样的创作手法,同样的声光电,同样的实景演绎,但因为历史更近,所以感受更深,当委员长一声娘西皮将玻璃震碎的瞬间,我们该感受到民族的情绪已经积聚到了爆发,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h5> <h5> 思绪再度拉回过去,或者是站在大明宫前你不得不去遥想。虽然复原的大明宫只是告诉我们它曾存在,但在空旷的广场上见到这样一座足以惊叹的大唐繁盛地标建筑,我们甚至都会去对比它与故宫到底谁更大,其实,真正比的不是建筑规模,而是两个古都的曾经,两个宫城的历史。但故宫几乎完整的保留下来了,而大明宫有如阿房宫一样,在安史之乱的悲剧中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正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br>写到大明宫,偶然想起好多年前看过的一部古装剧《大明宫词》,故事的情节印象不深,但剧中的旁白极其优美,很有莎士比亚的文风,排比得深情而流畅。<br></h5> <h5> 说到安史之乱,自然不能回避《长恨歌》,诗人在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批评声中,却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里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千古名句写尽了一代帝王与爱妃的生离死别。诗人写成绝唱,而实景剧的编剧更是打造出了无与伦比的美,山是满天星光,月是飞流直下,几乎就是一台完美的歌舞剧,舞出了爱的真挚、爱的深情、爱的无奈、爱的生死。红颜岂是祸水,不过薄命而已;江山本非美人,只是鱼和熊掌的贪婪。<br> 浙江姑娘推荐《复活的军团》,还有《12.12》,而我更欣赏《长恨歌》。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思想或者审美,因人而异罢了。<br></h5> <h5> 西安人到那都不能不吃泡馍,外地人到西安也不能不吃泡馍,无论好吃于否,这都是的西安特色。于是,走过洒金桥便走出了人间烟火。小吃很多,西凤够味,人情够浓。不免联系了两个生活和工作在那里的同学,或者说是老乡,他们都很热情,能在这样一个城市相遇倍感亲切,白酒的热烈和红酒的甘醇,都是一份情感的沉醉。生命中能有几个这样的同窗本是幸运。<br> 该是道别的时候了,和古城,还有古城的历史;该是再见的时候了,和同学,还有临别时的那份情感。道别和再见都是再次相遇的开始。<br> 正是:有一座城市,它让人难以割舍;有一种怀念,它叫做曾经来过。<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