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句话出自《鬼谷子·谋篇第十》:“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p><p class="ql-block">先介绍一下鬼谷子何许人也。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禅。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他本河北临漳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今河南淇县西),故自称鬼谷先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圣人之道,在隐与匿。”意思是说真正聪明的人都有城府,不会太直率,懂得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大智若愚,藏巧于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管人生行至何处,懂得藏而不露,方更易行稳致远。因为所有的收与藏,都是为了来日更亮的光明,更快地生长。藏好“心”,不浮不躁,不骄不傲,保持谦卑,让生活更顺遂;藏好“身”,养好身体,顺应时令,保持健康,让幸福更持久;藏好“气”,不急不迫,适当停顿,沉淀自我,让人生更从容。生命的馈赠,藏在你日复一日的努力中,所有看似从天而降的幸运,都不过是厚积薄发的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文化被称为圣贤文化,蕴含着祖先无穷的智慧,圣人之道隐含于各种经典文字之中。</p><p class="ql-block">《道德经》:“圣人之道,为而不争”。</p><p class="ql-block">《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既明且哲,以保其身。”</p><p class="ql-block">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又曰“圣人之道,乐而忘忧。”</p><p class="ql-block">无论是先秦诸子的四书五经,还是后来的程朱理学、阳明心学,莫不如是。但是,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而成圣贤了呢?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心各不相同,不能站在本源的高度,以德心阅之,故不明经中之道。</p><p class="ql-block">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心”,当心定本源,即是正心,有正心才能有正念,才有正能量。正心即是德,有德自有道,故有德方能明经中之道。所以,唯有打破人心的迷雾,才能以本心得见,即是“悟”,“吾心”所见才是道。看见经典又不见经典,不为读经典,只为透过经典文字感悟其中之道。</p><p class="ql-block">说起似易,为之则难。因为,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也。直到读了佛经,深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收获。</p><p class="ql-block">我们为什么非要做圣人?为什么不可以做圣人?这两个问题并不矛盾。因为“治国齐家平天下”皆需要有能者,位高者不一定是圣人,位低者未必不是圣人,关键在心、在德。读懂了传统经典就想通了很多道理。你信不信, 有些事情, 上天让你做不成, 那是在保护你别抱怨别生气。 世间万物都是有定数的,记住, 得到未必是福, 失去未必是祸。 我们要始终坚信世间一切都是美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