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长春之首届名师工作室博览会观摩手记(一) 图文/汤成慧

微笑汤小圆

2015年10月23日上午八点半,走在长春的寒风里,也走在通往东北师大附中的交流旅途中。 特地拍下这条在大学四年里曾走过无数遍的路,拍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精致的师大附中,迎面而来的绿地映衬着蓝天,阳光格外迷人。 师大附中的刘校长,蒋主任以及相关的骨干教师与我们进行交流。我始终觉得,开眼界和见世面,是教师终生应保持的渴慕。 这是一所名副其实的中国名校。追求学习成绩与培养学生的精神素养,从来都不是一件矛盾的事情。鼓励教师做教育家,而不是做教书匠,是这所名校送给教师一生行走江湖的底气与能量。 我们为每个孩子以及他们的创新能力与潜力鼓掌,这是一所学校乃至一个民族最珍贵的财富。 暖心的走廊一角,我就喜欢学校把人文教育真正做到细节里,骨子里。 和任职于师大附中的两位老同学交谈,更感觉他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以及潜心做教育的深切情怀。其实,比你优秀的人很多,优秀的人比你努力得更多。 教育的背后,永远都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我希望我也是它的一份子。 祝福师大附中,光辉的旅程,是它应得的骄傲。感谢附中的老师们无私的交流,在我看来,我们不是为了一份卷子一个方案而来,我们为的是一种目光的开阔和思想的震颤而来。 天蓝地宽,地大心明,整个天宇之下,未来的路就算不好走,也要好好走! 我特别喜欢长春的街道,笔直,冷静,沉默无语,但谁又能否认,不言不语没有好风景? 路边邂逅的深秋之美,感伤的盛放,才是诗意的开始。 下午短暂的休息后,我们来到了伪满皇宫。深秋时节,叩问历史,沧桑人世,一片怆然。 这抹金黄掩映在沉默里,格外地突出。不管时世如何变迁,但它依旧岿然不动。有一种泰然处之的精神气象,始终是我的追求。 暗沉的楼,和在风中挺拔的红色,组成一个叫做岁月的名字。我常常会在这种风景面前觉得措手不及。我越爱它,它便越孤单。 在溥仪客厅前的旅客留言本,拍下了这段精彩的留言。不知是人看历史,还是历史把人望。 十五年前,我曾经来过这里。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晚上不顾天寒地冻,来到刘老根大舞台,安排了东北二人转的文化欣赏,也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