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李双江</p><p class="ql-block"> 六十六军是首批入朝作战的六个军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军,前身是华北军区第1纵队。再向前则是北岳军区第1纵队,该纵队是以少数红军为骨干,加上抗战初期在冀晋地区组成的30余支抗日游击队发展而成的。这些游击队在抗日战争期间,一直活跃在太行山一带,屡建战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入朝参战更是战冰雪斗严寒,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御敌,展现出了如太行山一般英勇而高大的军人气魄。讴歌了一曲惊天动地的卫国赞歌,伤亡惨烈自不必说。1951年,中央电令66军回国休整,祖父李明玉随即回国。1952年组建后的66军再度奉命入朝作战,祖父因腰伤未能二次入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李明玉抗美援朝回国后拍的照片,依稀能看见浮肿的脸庞。</span></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刚刚建立,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祖父因曾有参加察绥战役后被安排在绥远纺织厂组织生产的经历,借此被调到沈阳纺织厂工作,职务是主任,主抓生产。“沈阳纺织厂”又名“奉天纺纱厂”,初建于民国十二年,是张作霖(张学良父亲)创办的一家官商合办的股份制纺纱厂。皇姑屯事件以后,张作霖被炸身亡,张学良主政东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北易帜,“奉天纺纱厂”更名为“辽宁纺纱厂”。“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占领了辽宁纺纱厂。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了该厂,并更名为“沈阳纺纱厂”。辽沈战役后东北全面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该厂,更名为“东北第八纺织厂”。尽管奉天纺纱厂历史上多次易名,但是厂址在沈阳,百姓还是习惯叫做“沈阳纺织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李明玉获得的“支援祖国建设 努力生产”奖章</span></p> <p class="ql-block"> 建国初期,国民党及残余黑恶势力依然很多,厂里时有特务爆炸暗杀,想有序良性生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事正酣,赶制棉纱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任务。祖父一边排查解除隐藏在厂里特务的破坏,一边筹措原料努力生产。与此同时还鼓励厂里青年学习,并参与一些沈阳进步青年的组织活动,让他们参加青年团,促进他们成长,为我党基础建设培养助手和后备军。这些青年团里的优秀代表曾光荣的参加了1953年在北京举行的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李明玉在沈阳组织青年团活动时佩戴过的胸章</span></p> <p class="ql-block"> 发展生产是重中之重,培养进步青年与发展医疗建设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面对几经易名由各种势力纠纷交织破坏的旧厂,面对不断发生的特务暗杀及生产造成的各种受伤情况,祖父请示政府后,由政府协调医院抽调经验丰富的医师任教,在厂里成立了医疗学习班,并结合“东北卫生工作者协会”不定时的循环互助,救死扶伤。这样不仅解决了厂里因医疗资源不足导致的救治延误问题,还增强了职工凝聚力,团结了东北及沈阳的很多医务工作者,最主要的是这种积极向上的抱团精神给了特务分子很大的精神压力及思想挫败感,还能潜移默化地化解他们的阴谋诡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李明玉组建医疗学习班时佩戴过的“东北卫生工作者协会”胸章</span></p> <p class="ql-block"> 经过广大军民的不懈努力,纺纱厂渐渐正规,锄奸工作逐步完成,产能与日俱增。我国也已从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进入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阶段,已经能够稳步展开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祖父李明玉获得了“支援祖国建设努力生产奖章”,因其在医疗及文化教育方面有突出贡献,被选为代表进京参加了文化部举行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李明玉进京参加文化部表彰大会时佩戴的胸章(已捐赠洛阳习老红色革命教育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 1953年是我国实施一五计划的第一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字,朝鲜战争宣告结束。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周年国庆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李明玉受邀与抗美援朝回国参加阅兵的战友一同观礼,当《我是一个兵》嘹亮的军歌响起,广场一片沸腾,大家在为新中国的崛起而高兴,也在为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而欢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明玉拖着病体,历尽艰难地工作了好几年,几年中多次病倒,但因医疗技术所限一直未把腰部的弹片取出。1954年,他再一次病倒在工作岗位,弹片已经导致肾脏严重受损,领导考虑到手术的危险性,特意安排他回长治治疗,明玉也知道自己生命走到了尽头,领导也是想让他和家人最后见见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李明玉参加国庆观礼拍的照片,疾病缠身的他极度消瘦。</span></p> <p class="ql-block"> 明玉离开了奋战几年的纺织厂,由专人护送抬回山西。幸运的是,在长治和平医院为他主刀的是曾经给涂锡道政委做手术的那位医生,同时在另外几位借调专家的帮助下成功将坏死右肾剥离摘除。祖父说那时医疗技术水平有限,病情又很严重,割开的伤口就有近两尺长,仅连部分皮肉,清晰可见脊柱……术后历经一番生死煎熬,终于保住了一条命。1955年纺纱厂改为“国营第八纺织厂”,值此祖父李明玉在东北工作的大致历史已经基本诉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献给已故的祖父李明玉,也献给曾经为了国家建设付出生命及努力的各位先烈先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注:本文所载照片、证章均为李明玉革命遗物,未经作者允许不可擅自别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