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在灵寿考证

妮子李

<p class="ql-block"> 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一九三七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一九三八年春到延安,受到毛主席接见并进行了亲切谈话。不久奔赴晋察冀边区抗日前线,担任军区卫生顾问,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他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崇高精神,与晋察冀军民同生死、共患难。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后因医治伤员时中毒,不幸于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逝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大多数人熟知白求恩的名字,是来自中学课本《纪念白求恩》,从毛主席的文字里了解到一个加拿大共产党员在中国的抗日战场,在炮火纷飞的前沿阵地,不顾个人安危救治伤员、与八路军一同战斗在战争的最前沿。而在晋察冀的山沟、平原、乡村,白求恩多次为老百姓治病救人,留下诸多佳话与故事。因此,在太行山一代流传着很多白求恩的故事。在灵寿县车谷坨村也有白求恩故居,村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知道白求恩曾经来车谷坨救治过八路军。但是白求恩哪年来过灵寿?到过灵寿的哪些地方?为什么来灵寿?在灵寿救治过哪些人?这些问题却无人能说明白。想来,老百姓对历史的传承和学者对文化的研究之间,该是少了一份提炼、总结和沟通。</p> <p class="ql-block">  为了给央视拍摄的系列革命历史题材文献纪录片《不远万里--寻找真实的白求恩》寻找素材,我翻阅了《白求恩在中国》《白求恩的故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大事记》《人民战争必胜—抗日战争中的晋察冀摄影集》《沙飞摄影全集》《灵寿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等书籍,关于白求恩,有以下发现:</p> <p class="ql-block">  <b>一、1939年2月,白求恩到过灵寿,并为当地群众治病</b>。</p><p class="ql-block"> 《陈伯钧日记》1939年2月25日写到“驻牛庄……午饭后准备去迎接聂司令员等,刚出门不一里,遇孙毅及白大夫(加拿大医生),遂转回牛庄谈话时许,聂、关亦到。”《灵寿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一书关于白求恩这段历史的记载如下:1939年1月,白求恩奉命带领他的东征医疗队,从山西省五台县出发,经河北省阜平、灵寿县向保定地区的完县(今顺平县)、唐县进发。途径灵寿时,白求恩和医疗队在抗大总校校部所在地—灵寿县陈庄镇西村(周学沛家)居住了两天。居住期间,白求恩大夫不顾旅途劳累,抓紧时间给部队干部、战土和当地群众治病。一天下午,农会干部周有室带领群众整修街道,打扫卫生时不小心扭伤了腰,连续找了几个乡村医生治疗均没有大的好转。正在大家为周有室的腰伤犯愁时,忽然有人提醒说:白求恩大夫不是来咱这儿了吗?让白医生给看看吧。这话一下子提醒了在场的区长杨牧云,他立即找到正在陈庄镇开会的“边委会”主任宋劭文,把周有室腰伤的事说了一下。宋主任听后连忙说:“那就让白求恩大夫给看看吧。”于是,乡亲们把周有室扶到了白求恩大夫住处。白大夫问明伤势,并为其检查后,让助手包了两包药,递到了周有室手上,并叮嘱了服用方法。回到家后,周有室按时服药并注意休息,腰伤一天天好起来,很快就能下地活动了。周有室逢人便高兴地说:“我腰伤得那么重,吃了白求恩大夫给开的药就很快好了,白大夫的医术真胜过神仙!”从《灵寿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和抗大二分校校长陈伯钧的日记综合了时间、地点,能够确认1939年一、二月间,白求恩到过灵寿县二分校驻地陈庄一带,并和二分校领导进行了交谈、沟通,为驻扎当地的八路军战士和群众看病治疗。</p> <p class="ql-block">  <b>二、1939年10月,白求恩再到灵寿,救治负伤战士。</b></p><p class="ql-block"><b> </b>《120师图集》143页记载“1939年2月28日,白求恩率领东征医疗队,从晋察冀边区来到冀中平原,跟随120师转战冀中4个月”“白大夫就在我们身后”成为激励指挥员英勇向前的最响亮的口号。《白求恩在中国》154页记载“为了适应冀中平原,医疗队分成了2个小队,一队由副部长带领随冀中部队行动,一队由白求恩负责留在120师工作。”</p><p class="ql-block"> 120师一部深入冀中,会同冀中部队一道,神出鬼没,接连打了几个胜仗,鼓舞了冀中人民的斗争情绪,打击了日寇汉奸的嚣张气焰。白求恩跟随120师参加了大曹村战斗、齐会战斗等多次战斗。在这些战斗中,白求恩不分昼夜,全力以赴救治伤员。战斗的间隙,白求恩带领他的医疗队,深入群众进行宣传,有时还参加助民活动,除了背着药箱为乡亲看病,还帮老乡推磨碾米,帮群众打水背柴。当人们感谢和称赞他时,他总是那句口头禅“我是一个八路军战士”。</p> <p class="ql-block"> 1939年8月,白求恩应邀列席参加边区党代会,在会上汇报加美援华医疗队的工作时提到“我决心要和中国同志并肩作战,直到抗战最后胜利。日本法西斯一天不赶出中国,我们一天不离开”。这次党代会,让白求恩更加明确了部队卫生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议结束,他就拟定了要编写的纲目和书名:《游击战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这也是白求恩在中国工作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医疗著作。在中国一年多的时间里,白求恩千方百计培养八路军的医生、护士,开办模范医院、特种外科医院,举办专题讲座、巡回讲座,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现场实地参观、表演。这一切都为他编写医疗书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9年秋,晋察冀军区批准白求恩1939年10月20日离开晋察冀去延安,再回国,1940年五一前返回军区。离出发的时间还有一个多月,白求恩利用这段时间,组织了“巡视团”,调查了解各军分区医疗单位的工作情况和实际困难,并在医疗工作上给以理论解答。1939年9月25日,由军区卫生部长率领,有白求恩和卫生部、政治部的同志参加的巡视团出发了。这次巡视,历时45天,行程1250华里,对各分区所属医院、休养所、卫生所,进行了严格检查,并组织了讲课和示范表演。</p> <p class="ql-block"> 灵寿县在抗日战争时期,砂子洞、车谷坨、万寺院等多个村庄都是边区医院驻扎的地方。1939年9月25日至30日,贺龙、聂荣臻指挥八路军120师、晋察冀军区部队、抗大二分校,经过6天5夜,歼敌1380余人,威震华北。陈庄战斗,被叶剑英评价为“抗战以来最模范之歼灭战”。在这场战斗中,我军伤亡584人。10月初,晋察冀5团安排石连长、宋建杰带领100多人的伤病连,从万寺院村(陈庄战斗时4分区野战医院收容所驻地)向西北深山区转移,进入到与平山毗邻的偏僻村庄——车轱辘坨村隐蔽疗养。这段时间,白求恩再次到达灵寿,来到车轱辘坨村,为陈庄战斗中的伤病员疗伤治病。时至今日,车轱辘坨村(后改名车谷坨)村的老人,大多知道白求恩来村里给伤员治病,在一民居处,挂有“白求恩故居”的牌子。采访车谷坨支部书记陈春芳,他说到“村里的老人多次提起,1939年9月陈庄歼灭战之后,晋察冀四分区五团伤员在车谷坨休养,白求恩大夫从张家庄、砂子洞一带到车谷坨救治伤员,现在我村还保留当年白求恩大夫救治伤员的旧址”。在《第一二0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抗日战争史》中这样记载“9月28日,陈庄战斗时,白求恩又率领医疗队第4次来到第一二0师。在3昼夜的激战中,为100多名伤员做了手术。战斗结束后,照例为伤员做了一次普遍检查,又为数十名伤员做了手术,使大批伤员迅速恢复了健康,重返抗日战场”。以上可以说明,1939年10月,白求恩到过灵寿县的车谷坨、砂子洞等村,并救治陈庄战斗中负伤的八路军战士。</p> <p class="ql-block"> <b>三、1939年11月,牺牲在中国战场上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b></p><p class="ql-block"><b> </b>1939年10月20日,是白求恩预定的启程回国的日子。晋察冀军区为白求恩回国举行了欢送大会,眼看白求恩就要上路了,军区传来紧急命令,日寇两万多兵力,正向我晋察冀边区发动大规模的“秋季大扫荡”。军区命令卫生部即刻组织战地医疗队赶赴前线。听到这个消息,白求恩坚决要求“请批准我参加这次战斗吧,等战斗胜利结束后我再回国”。军区批准了白求恩的请求。当天夜里,白求恩带领战地医疗队,冒着风雪赶了70里山路,来到了摩天岭前线。手术站设在离火线7里的孙家庄村边的小庙里。战斗异常激烈,手术迅速进行。一个、二个、三个……面对对面山上黑压压向我军阵地蠕动的敌人,白求恩沉着冷静的完成一个又一个手术,敌人逼到山下,一连几发炮弹落在手术室周围,脚下的土地剧烈的抖动……白求恩依然镇静的在手术台上忙碌。突然,白求恩的左臂振动了一下,他立即将左手从手术部位抽出,殷红的鲜血正从他的左手中指流下来。可他只是将中指伸进碘酒瓶里蘸了蘸,对大家说:“没关系,只破了一个小口,手术吧!”说完,他低下头继续手术,为那位战士的伤口缝完最后一针。这时,敌人已来到村前。白求恩在我警卫分队的掩护下,走在担架后面,拐进村后的山洞里。10月28日,白求恩在孙家庄战斗中手指受伤,第二天伤口就发炎了。白求恩忍着肿胀和疼痛又连续检查了两个医疗所的工作,做了几十个手术,举办了两次现场讲课。11月1日,正当白求恩要离开一分区医院时,正好赶上从前线送来的一名患颈部丹毒合并蜂窝织炎的伤员。白求恩决定立即给伤员做手术,医生们劝他:“白大夫,这伤员属于外科烈性传染病,你手指上的伤还没好,这个手术就让我们做吧!”白求恩斩钉截铁地说:“还是让我来吧!”。大家见他态度坚决,赶忙为他挑选了一副新手套递过去。可是,就在白求恩为伤员纵横切开伤口的时候,手套被划破,细菌入侵他受伤的左手中指。11月2日,他不顾70里行军的疲惫,又检查了二百多个伤员;3日,他用手套将左手封好,为13个伤员做了手术,最后一个手术做完,他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这时候的白求恩额头滚烫,面色苍白,受伤的中指肿的像个小胡萝卜;4日,大家告诉他前方的战斗暂时少了,白求恩同意休息;5日,白求恩听到隐约炮声,冒着大雪又回到前线;6日,向前线推进70里;7日,在距离前线只有十里路的王家台卫生队,白求恩又开始工作……10日,白求恩病情恶化,被担架送往后方;11日上午,白求恩将一封字母歪斜、段落零乱的信交给后方医院,交代工作安排。在写给聂荣臻的信里,白求恩说到“请转告加拿大人民和美国人民,最近两年是我生平中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1939年11月12日凌晨五时二十分,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诺尔曼·白求恩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p> <p class="ql-block">  <b>四、纪念永远的白求恩。</b></p><p class="ql-block"> 1939年11月17日,在反“扫荡”的间歇,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为白求恩同志举行了隆重的殓殡典礼;11月2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唁电和对白求恩家属的慰问电;11月23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同志通令全军举行壮烈哀悼;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了追悼大会。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送了花圈,亲笔写了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2月21日,毛主席写下了光辉著作《纪念白求恩》;1940年,晋察冀边区军民在河北省唐县军城南关修建了白求恩墓;全国解放后,党和国家特地将白求恩的遗体迁移到坐落在石家庄的北京军区烈士陵园,并建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让我们永远怀念诺尔曼·白求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