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谭延闿

wenwei

<p class="ql-block">  湖南茶陵人谭延闿是民国时期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曾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最后官居国民政府主席。他在官场一生不倒,由此受到一些人的非议,说他圆滑。如果仔细解剖其人生,他做人做事,私德官德,均有值得称赞之处。</p><p class="ql-block"> 谭延闿是一个大才子,1904年,他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试第一名贡士即会元,4月参加殿试,列为二等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谭延闿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去世后,他的墨宝等文物全部捐赠,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谭延闿的父亲谭钟麟30几岁考上进士,一开始是在翰林院。40多岁才到外面做官。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他是陕甘总督,给左宗棠搞后勤,供应粮草。新疆收复后,设立巡抚,谭钟麟每年把甘肃粮饷的三分之二给了新疆。</p><p class="ql-block"> 谭延闿属于“妾生”,母亲在家里的地位不高,因此他对母亲尤其孝顺。据说李氏原本是谭钟麟好友的一个丫环,谭钟麟有一次做客朋友家的时候,李氏端茶不小心打碎了茶杯,当时便跪倒在地战战兢兢,谭钟麟看到这个丫环楚楚可怜,也有几分姿色,提出要娶来做小妾,李氏因此而嫁入谭家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为母亲争得坐下吃饭的权利</b></p> <p class="ql-block">  谭延闿的母亲是丫嬛出身,嫁给他父亲当小妾,在家里地位低微,就算生了儿子也不能母凭子贵,吃饭的时候不但不能入座,还要站在一旁侍候丈夫和全家人,等他们吃好了才能回偏房去和下人一起吃,其他方面就更不用说了。</p><p class="ql-block"> 谭延闿从小就知道母亲在谭家被欺负,极其受气,知道孝敬母亲的最好办法就是读好书为母亲争取地位,所以他拼命读书,终于在24岁考中会试第一名,与自己的父亲一样都是进士,他母亲终于可以入座吃饭,站了20多年,终于靠儿子的出息坐下来吃饭了,那天吃的饭是肯定是她这辈子最香的一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卧棺出殡”,为母亲赢得了尊严</b></p> <p class="ql-block">  谭宅位于谭姓族祠的后进,灵柩出殡必须经过族祠出门。按照族规,妾死后不能从族祠大门出殡。因此,族人力劝谭延闿不要坏了族规,从族祠侧门抬出,有的还挡在大门口,谭延闿见此情景,怒不可遏,一气之下仰卧棺盖上,命扛夫起灵。灵柩抬到族祠大门口时,他大喝:“我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族人见状,顿时面面相觑,鸦雀无声,只好让路,让扛夫抬棺从族祠大门出殡,为母亲争得了最后一次尊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日常生活中,他也非常尊敬母亲</b></p> <p class="ql-block">  就是出去做官时,首先也要去告诉母亲。做湖南都督时,取得了母亲的同意后才去。</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妻子尽心照顾母亲,他在妻子面前,总是对母亲表现得格外恭敬。他始终谨记一条:只有自己尊敬母亲,他人才会更加敬重她。</p><p class="ql-block"> 由于母亲的遭遇,谭对封建习俗颇为不满,誓不纳妾。谭妻生了一子三女,很早便去世了,临终前嘱咐谭延闿,望他不再婚娶,将几个子女带好,谭对夫人的遗嘱颇能信守。</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来看看汉字“母”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是怎样的:</p> <p class="ql-block">  甲骨文的“母”字:像一个跪着的妇女,字中的两点表示女性特征,与哺育有关,本义指母亲;金文的母,保留女性的特征,形体弱化;小篆的母,承接甲骨文的字形,线条圆转而柔美;隶变的母,像似把金文的字形横过来,象形减弱;楷书的母,承接隶书的字形。《说文解字》:“母,牧也,从女,像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母,像养牛一样哺育子女,字形采用“女”作偏旁,像怀抱孩子的样子。另一种说法认为:像给孩子喂奶的样子。母亲为女性,故引申指女性长辈,如伯母、姑母、姨母等,这些称呼中,含有像子女对母亲一样的敬意和爱戴,这就是“母”字的演变。</p><p class="ql-block"> 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中,歌颂母亲的诗词歌赋何止千万,但我最钟情的还是以下几首:&nbsp;</p><p class="ql-block">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此诗从母亲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我的9个过程,说明母亲为我操劳一生,操碎了心,而我却不能终养父母亲的伤痛之情。</p><p class="ql-block">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诗,刻画出了勤劳、善良的慈母形象。</p><p class="ql-block">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孝顺父母要及时,不要像这首诗中的诗人一样,母亲病重,去带母亲看病,没接到母亲,却等来噩耗,令人垂泪。</p><p class="ql-block"> 尊敬父母、孝敬老人,不是在嘴皮子上随便说说的事情,而是要用一生的实际行动来诠释的。这一点,谭延闿做到了!</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30日刘玉堂于成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