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讲堂,学习在路上——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团队学习齐鲁科学大讲堂第104期

延峰老师

<p class="ql-block">蒙蒙细雨中第104期“齐鲁科学大讲堂”网络教研内容是大家特别关注的星空主题,根据教研室布置,学校积极布署,隆重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本次大讲堂将分三个流程进行</p> <p class="ql-block">课例展示环节分别有以下三位教师带来精彩的展示课</p> <p class="ql-block">《月相变化的成因》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长达一个月的长期实地科学观察。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等天体的运行规律。通过长期观察认识周期性变化。长期的科学观察并进行有效指导,将长期观察分为三个阶段:1.研究上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2.探究月相变化的成因。3.总结一个月月相变化的规律。</p><p class="ql-block">前期观察的目的是在上课前,使学生对农历上半月的月相有个初步了解,并在半个月的持续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将前期零碎无序的月相的认识进行修正,从而初步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科学观察提倡的是让孩子亲历观察过程,用眼睛真实看到的,比科学录像或者视频、课件等呈现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p> <p class="ql-block">《秋冬星空》一课,教师在学生掌握秋季星空代表性星座后,在探究实践活动环节设计了制订秋季观星方案活动。教师精心自制模型,活动过程四人小组分共明确,将北斗七星的天体运动用投影的方式具体化,通过光的位置和影子的位置变化,引发学生深度的科学思考。</p><p class="ql-block">较好的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模型制作等方式,把天体运动具象化,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激发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索兴趣。</p> <p class="ql-block">《春夏星空》一课,教师巧妙的将科学学习与日常生活分享活动融合,同时关注到了科学观察和学习的延续性。学生将日常观星照片发布到班级相册中,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共享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渴望。</p><p class="ql-block">虚拟天文馆通过pad引进课堂,星图APP的使用让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好的帮助学生开展实地观星活动。</p> <p class="ql-block">栾老师对三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教师们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现象开始,通过实地观测、模拟实验和模型制作等方式,获得直接经验和数据,帮助学生了解天体运动规律,使学生认识到宇宙的无穷无尽又极其复杂,地球是宇宙中极小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最后卢主任总结,卢主任评价三节课是三节难上的课被三位老师上的很成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让地球与宇宙这种不容易被学生理解的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不同的落脚点推动不同教学方式的产生,科学教学之路漫漫,“同教研,深思考,共成长”是教研共同的目标。</p>

学生

月相

科学

观察

教研

大讲堂

教师

星空

观星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