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授课时间:5月29日19:00-20:00</p><p class="ql-block">二、授课内容:郭继承老师解读</p><p class="ql-block">【半部论语治天下】</p><p class="ql-block"> 1.自强不息才是王道</p><p class="ql-block"> 2.道是什么?孔子用一辈子活给你看</p><p class="ql-block"> 3.《论语》开篇三句话,道出人生三境界</p><p class="ql-block">三、授课老师:郭继承教授(视频课)</p><p class="ql-block">四、授课地点:碧桂园社区二楼</p><p class="ql-block"> (一)上课前集体表演《厚德载物》国学手势舞</p><p class="ql-block"> 天地之间和为贵,百善之中孝为先。父母是生育我们的恩人,要知恩报恩。尊师重道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老师教会我们智慧道德,恩重如山。天行健、地势坤;师法天地章仁伦,几千年礼仪之邦,泱泱我大中华。天行健、地势坤;师法天地章仁伦,几千年礼仪之邦,厚德载物传到今。</p> <p class="ql-block"> (二)上课前拜儒家学派创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p><p class="ql-block">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p><p class="ql-block">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p> <p class="ql-block"> (三)半部论语治天下</p><p class="ql-block"> 1.自强不息才是王道</p><p class="ql-block"> 天地之间,有方有圆;人世之间,有规有矩人这一生,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天道不是人力可改,明白人更懂得,做人不能随心所欲。</p><p class="ql-block"> 脾气,不能大于本事。人之所以乱发脾气,大多都是无能的表现。恼羞成怒,才会动不动就对人发火;倘若胸有乾坤,只会不断的严以律己!越是有本事,你越看不到这个人脾气。</p><p class="ql-block"> 位置,不能高于德行 。德不配位,必招灾祸。当你的位置比德行高很多,没有人会服气,只会让人心存不满。在其位,有其德,做人问心无愧,心安理得。</p><p class="ql-block"> 感情,不能没有标准。对一个人,没有限度的好,定不会被珍惜。对一个人,丢掉尊严的好,定会自食苦果。人这一生,生活要有规矩,感情要有底线。爱人之前是自爱,自爱者,人恒爱之。</p><p class="ql-block"> 自立,才是最大底气。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才是天地之间的王道!</p> <p class="ql-block"> 2.道是什么?孔子用一辈子活给你看</p><p class="ql-block"> 孔子的道就是指仁道。分开来讲,有天道、人道,先王之道,君子之道、中庸之道、大同之道等等。</p><p class="ql-block"> 这些道,孔子都是以仁来表达的。天道是仁,人道也要求是仁义的。个人和社会要求是仁义的,这就是孔子所要在人类社会中实现的道。孔子的弟子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贡认为,老师的文章,是可以学得到的也是可以领悟得到的,而老师所说的性和天道,是很难学得到和领悟得到的啊。这个道存在于孔子的心中,却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p><p class="ql-block"> 对于这个仁道,孔子看得甚至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p><p class="ql-block"> 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p><p class="ql-block"> 尽管有时孔子的生活也并不是很好,也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的困难,而他对于“道”执着是从来不动摇,对于道的追寻也是从来不会停止的。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表达了孔子对于道的重视是超过了对食物和居住条件的要求。他又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p><p class="ql-block"> 他说:“君子无终食物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p><p class="ql-block"> 孔子所说的仁道,不是在我们的自己之外去寻求的,而是存在于我们得内心里面。他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p> <p class="ql-block"> 3. 《论语》开篇三句话,道出人生三境界</p><p class="ql-block"> 即便是很多朋友没有通读《论语》,估计也会背诵《论语》开篇3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p><p class="ql-block"> 那么,论语开篇的这三句话到底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其实,《论语》开篇孔子所说的3句话,便道透了3种人生境界,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种?</p><p class="ql-block"> 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p><p class="ql-block"> 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就是: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练习它,这不也是很愉快吗?</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讲做学问,非常看重“知行”两字。于是就有了知难行易、知易行难、知行合一等词语,都是说要把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p class="ql-block"> 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与《中庸》当中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相仿,都是告诫人们:要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能够达到这种人生境界,也算是好学之人,也会发自内心生出一种喜悦之情。比如说,书上说“做人要以柔克刚”,我们去实践了,发现效果不错,便会暗自高兴,感慨“古人诚不欺我”。</p><p class="ql-block">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费脑筋去学习知识,本是一件难事;学完了,还要去生活中实践,就更加难上加难了。于是乎,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讲良心话,当年老师、家长逼我们读书时,那情形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孔子如果照这样讲,我才佩服他是圣人,因为他太通达人情世故了。</p><p class="ql-block"> 懒惰是人类的本性,学习、实践就是与本性做斗争,但是可以让我们成长进步。可见,喜欢不喜欢读书学习并实践,就是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关键,也是很多人难以达到的第一个人生境界。</p> <p class="ql-block"> 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就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热爱读书学习,德业双休,便会有自己的志向和爱好,最后物以类聚,志同道合的朋友越来越多。这就好比是爱健身的人,可以认识不少健身爱好者;爱户外运动的人,可以结识很多驴友一样。</p><p class="ql-block"> 做学问,最怕的就是闭门造车,身边没有良师益友。所以正常情况下来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的确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与朋友交谈,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我们自身也会打破局限,成长进步很快。正所谓是“读万卷书,不如名师指路”,或者说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p><p class="ql-block"> 不同的人,人脉圈子不一样,朋友的质量也不一样,正所谓是“你若是花朵,蝴蝶自来”。所以说,能做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人,实属难得,也算是达到人生的第二种境界。</p> <p class="ql-block">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p><p class="ql-block"> 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就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表现吗?</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与你把酒言欢,但是双方在交流意见的时候,你发现朋友在某些方面不赞成你的看法,还与你发生了争执,但是你依然不争辩、不生气,尽量追求“和而不同”,难道这不就是有君子度量吗?</p><p class="ql-block"> 话说,曾国藩和左宗棠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是在咸丰二年腊月廿一的傍晚,他们要商量的是如何平定太平军以及组建湘军的大事情。左宗棠胸有成竹、滔滔不绝,曾国藩俯耳静听,一句话都插不上。曾国藩不仅不生气,还很佩服左宗棠的才华。</p><p class="ql-block"> 但是,左宗棠对曾国藩是什么印象呢?左宗棠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了自己对曾国藩的第一印象:</p><p class="ql-block"> 曾涤生侍郎来此帮办团防。其人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稍欠开展。与仆甚相得,惜其来之迟也。</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左宗棠对曾国藩的印象不是很好,还说曾国藩是“才具稍欠开展”。也就是说,左宗棠认为曾国藩才略平平,笨头笨脑,有种轻视的态度。</p><p class="ql-block">其实,这都和左宗棠为人太过强势有关,你左宗棠说话像打机关枪,让人没有插话的机会,老实的曾国藩只能点头称是了。到头来,因为曾国藩没有附和好自己,显得有些敷衍,左宗棠就看轻曾国藩,认为曾国藩不懂自己,还略带生气。其实,这也算不上孔子所说的君子行为。</p><p class="ql-block"> 不可否认,左宗棠的天赋和才华都高于曾国藩,但因为他人不能跟上自己的步伐,不能完全认同自己的想法,就大肆攻击他人,实在是不可取。后面,左宗棠见人就说曾的坏话,说曾脑瓜子笨,说曾不会打仗,说曾是伪君子,等等。</p><p class="ql-block"> 但是,曾国藩不和左一般见识,尽量默不作答,还说“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由此可见,曾国藩的度量和修养都在左宗棠之上。难怪曾国藩去世了,左宗棠会以“晚生”的身份送上含有“自愧不如”的挽联。</p><p class="ql-block"> 说曾国藩和左宗棠之间的故事,是为了让大家见识什么才是真正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p><p class="ql-block"> 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没有曾国藩这样高的涵养。就如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那我宁可不当君子,你对我不起,我不打你,不骗你,心里难过一下总可以吧!这也不可以,才是君子,实在是做不到。</p><p class="ql-block"> 即便是大部分人都是有仇必报,但这也不妨碍“人不知人不愠,不亦君子乎”作为人生的第三种境界,也是孔子眼中做人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结语:人生,“学而时习之”的功夫,是第一步;“有朋自远方来”,是第二步;“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是第三步。而且,如果没有第一步的实践,便无从有第二步。如果没有第二步的到达,也无从说到第三步。这便是孔子眼中的三种人生境界,和思想体系无关。</p> <p class="ql-block"> (四)课后大家深刻写下了此次课的学习心得,论语蕴含的道理实在太多了,论语教会我们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p><p class="ql-block"> 1.徐桂红</p><p class="ql-block"> 我今天的学习感悟:今天学到论语的开篇“学而时习之”也是《论语》的法眼!学而时习之,也就是知行合一的意思!学习了明白的道理,就要去践行!只有做了才没有白学!只有做到了才有机会让自己优秀,优秀了才有朋自远方来。因为朋友之间比肩才能走的更久!只有自己优秀了才能遇到优秀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 2.玉秋</p><p class="ql-block"> 我今天的学习感悟:一个团队的领导不是一个人的事,会影响整个团队,领导是团队思想的风向标,是团队思想的导向,所以团队的领导要正直,三观要正,有正能量,因为领导会影响整个团队的人。</p> <p class="ql-block"> 3.朱丽</p><p class="ql-block"> 我今天的学习感悟:自强不息才是王道,正直的人领导小人,小人也会转变,这就是正能量的力量。人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小我出发。</p> <p class="ql-block"> 4.露露</p><p class="ql-block"> 我今天的学习感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唯有不断努力、不断前行、永不放弃、自强不息,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凡是自强不息者,最终都会成功——歌德。勤奋,是成功者的通行证,只要你有信心,永远不会挫败。</p> <p class="ql-block">编辑:露露</p><p class="ql-block">审核:徐桂红 刘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