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规律 和美共生

微笑向暖lf

<p class="ql-block">  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成长。——蒙台梭利</p> <p class="ql-block">  培训的第三天,上午我们聆听了山东师范大学孔屏教授的讲座《儿童发展与家校共育》。能够在线下听到孔屏教授的课,真的是非常开心。</p><p class="ql-block"> 心理学教授就是能够洞察人性。为了让我们能安心听课,讲课之前,孔教授让我们闭上眼睛,思考4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  她用这样的一种思考,帮我们开启了一段愉悦的沉浸式学习之旅。</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课前地小插曲、还是讲课中的互动交流、亦或休息时的保持距离,我们无时不刻地感受到她的大家风范。</p> <p class="ql-block">  孔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从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结合大量案例和女儿的亲身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皮亚杰的四个阶段,帮助我们了解孩子是如何发展的,家校又该如何共同促进儿童的认知与社会性发展。</p> <p class="ql-block">  “学生为什么不爱回答问题,为什么写作文总是干巴巴,为什么有的孩子总喜欢吃手,为什么有的孩子不会主动思考?孔教授通过这一个个常见的问题,带领我们回到孩子成长的过去,去揭开那一层层神秘的面纱。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在童年的各种不被允许,依恋关系没有建立,自我发展受阻,会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那么大的创伤。</p> <p class="ql-block">  孔教授对五个思维守恒的分析,更让我明白了小数学教材的编写顺序都是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的,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也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p> <p class="ql-block">  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究,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著名思想家卢梭在“自然教育”中指出,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即遵循孩子生命成长的规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正如孔屏教授所说,教育应该立足孩子一生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只有了解这些,读懂孩子最初感知世界的方式;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不同的行为表现,知道如何用安全感为孩子赋能,从情感和理性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在青岛银海学校刘晓云校长的带领下,进行了共创式团队学习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画说钻石名片,让我们对彼此有了初步的了解;灵魂四问,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深入的思考,更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共创结构图,让我们群策群力,创造出一张张各具风格的结构图;共煮一锅石头汤,让我们品众家之长。</p> <p class="ql-block">  在活动中,我们真的是感受到人的潜能是无限的,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可能一开始我们真的是想象不出我们能创造出什么样的作品,当作品最后呈现出来的时候,我们都非常满意。</p> <p class="ql-block">  我们由原本不熟悉的个体,在目标引领、任务驱动、有效对话、群策群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进了了解、促成了友谊。</p><p class="ql-block"> 通过一下午的学习,我们深刻感受到知识不是简单传递,它必须由学习主体主动建构,而且这种建构不是单纯的个体建构,而是经验、知识和学习的群体建构。</p> <p class="ql-block">  此次共创式团队学习,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团队活动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就这样,带着愉快的体验,结束了一天的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