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四)湘江血战

AN

<p class="ql-block">相约清明,梦回长征,缅怀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们。</p> <p class="ql-block">光辉岁月,没有先烈们的抛头颅潵热血,哪有我们今天安稳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p> <p class="ql-block">走的就走了,死的就丢了……</p><p class="ql-block">死了好多人……江水都红了……</p><p class="ql-block">一句话让我想起父亲给我们讲的长征路上的故事。此时此刻来到此地此点看到此处此景,顿时我的双眼模糊了,喉咙哽咽了。特别是看到老父亲89年前在此地,他们冒着国民党军队的枪林弹雨、炮火连天、飞机轰炸、奋不顾身阻挡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大批大批的将士倒下壮烈牺牲,为中央政府突破湘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的心在颤抖,今天的胜利果实来自多么不易。</p> <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6千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p><p class="ql-block">湘江战役:中央红军长征的悲壮史诗。悲剧,本可避免。只是,历史无法改写。</p> <p class="ql-block">这是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的进门雕像群,"英雄史诗,不朽丰碑"。</p> <p class="ql-block">血战湘江</p><p class="ql-block">  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p><p class="ql-block">  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临武地区。这时,蒋介石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他任命湘军头目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调动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300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蒋介石则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及部分湘军在后面追击。此时的蒋介石踌躇满志,得意洋洋,以为定能将红军全歼于湘江、潇水之间了。</p> <p class="ql-block">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p> <p class="ql-block">和风细雨绵绵濛濛,</p><p class="ql-block">一路春意一片泛青。</p><p class="ql-block">声生不息永往前行,</p><p class="ql-block">重走红军长征之路。</p> <p class="ql-block">血战七天七夜,湘江成了一条血红河。红军浴血重生,湘江血战肃穆颂英雄。</p><p class="ql-block">记载一首民谣诉悲壮:</p><p class="ql-block">最爱莫如湘江渡,爱得让人痛欲哭。</p><p class="ql-block">十年莫食湘江鱼,江底尽埋英烈骨。</p><p class="ql-block">三年不饮湘江水,英雄血染红军路。</p><p class="ql-block">红军路湘江渡,一山一石丰碑竖。</p><p class="ql-block">最亲莫如红军路,亲得热泪吻尘土。</p><p class="ql-block">红军路湘江渡,一草一木香如故。</p> <p class="ql-block">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红军的路。4月13号至4月19号我们一行八人两车从全州县到兴安县,再由兴安县(在桂林市和龙脊进行休整)转向灌阳县,(在湘江和潇水之间,称之为全、灌、兴"铁三角"封锁区)。贯穿了宜章县(红军长征突破的第三道封锁)一汝城县(红军长征突破的第二道封锁)一信丰县(红军长征突破的第一道封锁)一于都县(红军长征集结地、出发地)到瑞金市(中央苏维埃临时政府所在地,中央红军长征地),行程约1000公里。</p><p class="ql-block">重走红军长征路,</p><p class="ql-block">再忆前辈枪炮中。</p><p class="ql-block">英雄血染长征路,</p><p class="ql-block">一山一石丰碑竖。</p><p class="ql-block">红色高速、欢迎再来!</p> <p class="ql-block">湘江一战,是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血的事实,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p> <p class="ql-block">湘江血战,向死而生,长征路上,惨烈一战,血浴火中,走向新生。甪热血铸忠魂。</p> <p class="ql-block">长征途中最危险的时刻、从界首镇南行约3公里的地方,便是光华铺。如今这里一座“长征湘江之战光华铺阻击战红军烈士之墓”纪念碑巍然耸立,向人们无言诉说着这里曾发生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那一天,湘江是一条血洗的河。宽阔的江面上,浓烈的硝烟中,红军踩着早已磨穿的草鞋,行走在浮桥上。头顶上,几十架飞机轰炸着、扫射着,行进的队伍中不断有人倒下,落入江水,和着那些死亡的骡马、散乱的文件、零落的钞票、圆圆的斗笠……  </p><p class="ql-block">那一天,湘江是一座血肉铸成的丰碑。  </p><p class="ql-block">那一天,是1934年12月1日,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最后一天。这天下午,一批一批将士倒下来,一批一批又往前冲。</p> <p class="ql-block">这是灌阳县高速路服务区的一组感动人的群雕,真实的反映了红3军团红5师(在我父亲的自传中记载着:我(父亲)当时在红3军团红5师、第13团为保卫、侦察兵)。在灌阳县坚守了5天5夜浴血奋战大部份牺牲在这里,今天我们来到这敬仰革命先烈,不忘初心勇往向前。</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的湘江,没有“百舸争流”,也不可以“浪遏飞舟”,只是伴着周围的村民,数年如一日,安宁地流淌着。</p> <p class="ql-block">89年前的一场战争,让这里至今流传着“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传说。当地也只有极少的老人,知道这个传说背后的血泪辛酸。当年老父亲(在红5师第13团)的红3军团红5师第14团、第15团大部份都牺牲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在宣传板上看到了老父亲当年所在红军序列图中的《红3军团红5师第13团》编制。</p> <p class="ql-block">这是兴安县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p> <p class="ql-block">湘江战役纪念碑园:由大型群雕、主碑、纪念馆组成。</p> <p class="ql-block">这是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湘江战役的烈士前辈们,我们来看您们了。</p> <p class="ql-block">过去我曾看过父亲写的回忆录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一时期的情况</span>记载:"湘江战役时红3军团红5师主力守卫在新圩一线阵地上,首先同桂军第15军的两个师又一个独立团打响,从11月28日起对红军阵地展开轮番进攻。中央军委命令红5师(父亲当时所在的部队,红5师第13团),"不借一切代价,定要坚守三天至四天时间"掩护中央红军主力的左翼安全。</p> <p class="ql-block">红5师在师长李天佑、政委钟赤兵指挥下,以第14团、第15团固守阵地。桂军部队训练有素,性格倔犟,打扙拼命,素有"打扙像恶狼"之称。战斗从一开始就呈观白热化,桂军在密集连天的炮火支援下,正面攻击,侧后迂回,整营、整连地扑向红军阵地,红5师参谋长胡震和红14团团长黄冕昌及副团长、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全都牺牲,红14团政委和红15团团长、政委负重伤,两个团营以下的干部大部分都壮烈牺牲。虽然全师伤亡达2000多人,但没有让挂军前进一步。</p> <p class="ql-block">时到12月1日下午1时多,中央军委下达了作战命令:红1军团在原地阻击全州方面的湘军进攻,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必须控制西进的道路。红3军团集中两个师以上的兵力向南驱逐光华铺的桂军,留在河对岸的部队占领石玉村,掩护红8、红9军团及红6师被切断部队渡过湘江,在万不得已时,3军团必须固守界首及周浑元追击部队。</p> <p class="ql-block">两个小时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再次给红1军团、红3军团下达指令:"一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胜利可以开辟今后的发展前途,否则我野战军将被层层切断。</p> <p class="ql-block">......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义,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系全局。人人要奋起作战的最高勇气,不顾一切牺牲,克服疲惫现象,以坚决的突击,执行进攻与消灭敌人的任务,保证军委一号一时半作战命令全部实现。打退敌人占领的地方,消灭敌人进攻部队,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高举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p> <p class="ql-block">历史将永远记住1934年12月1日。这就是湘江战役,是红军作战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天。打下去、冲上来、冲上来、打下去,毫无休止的拉锯,绞成一团的肉博,硝烟、烈火混合着扬起的黄尘,汇成遮天蔽日的战云,每一寸土地都浸泡在鲜血中。</p> <p class="ql-block">红军在逆境中所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慨,惊天地,泣鬼神!</p> <p class="ql-block">冲过湘江,红军脱离了迫在眉睫的危险。前面是新的漫漫之途。"</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长征中作《十六字令》三首,因行军作战匆忙,只标明1934~1935年,无具体日期。从心情看,从实情看,词中的"山",描写的很可能就是红军突破湘江封锁线后,进入西延山脉的心请:</p><p class="ql-block">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p><p class="ql-block">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p><p class="ql-block">山,刺破青天锣未残。天欲堕,赖以挂其间。</p> <p class="ql-block">参攷:1、父亲的自传;</p><p class="ql-block"> 2、父亲的回忆录;</p><p class="ql-block"> 3、其它相关书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