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课堂展示课:《火烧云》第二课时

九思

选课 <p class="ql-block">课前,在读《火烧云》这篇文章时,我觉得萧红写得真美呀!我一直也很喜欢欣赏日出和日落,但对于日出和日落的颜色变化,好像一直很难去描述出来。但萧红却以孩子的视角用童真的语言简单又形象的描述出了这大自然的瑰丽景象,很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因此,本节展示课,我选择了《火烧云》这篇课文。</p> 观课 <p class="ql-block">在设计本课时,我搜索相关资料。无意中,观看了王崧舟老师的一个讲座,《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之《如何确定文本教学价值》(B站),其中就以《火烧云》一篇课文为例,分析了这篇课文的文本价值和教学价值,让我在设计本课时如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思路更加清晰,教学目标更加明确。</p> 文本的原生价值 <p class="ql-block">先跟大家分享一下王崧舟老师关于《火烧云》这一<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文本的原生价值的解读:</b></p><p class="ql-block">首先,<b>运用分析矛盾的策略来解读文本。</b></p><p class="ql-block">王崧舟老师关注到《火烧云》的开头和结尾。</p><p class="ql-block">开头:“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p><p class="ql-block">结尾:“一会儿工夫,火烧云就下去了。”</p><p class="ql-block">其中,“一会儿工夫”指的是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时间,这是作者客观描述的物理时间。也就是说,火烧云出现到消失的物理时间,其实是非常快的,它是个客观事实。但是我们在解读这个文本的时候,感觉时间好像并没有这么快。也就是说,我们阅读《火烧云》的心理时间很明显的被放慢了,被拉长了,这是隐藏很深的一对矛盾。</p><p class="ql-block">物理时间表现为很快,心理时间表现为放慢、拉长。这对矛盾的背后隐藏着这个文本巨大的秘妙。</p><p class="ql-block">什么秘妙?</p><p class="ql-block">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心理时间被放慢,心理时间被拉长,一定跟文本结构的饱满密不可分。简单地说,如果文本结构是饱满的,它带给我们的心理时间就慢,如果文本结构是单薄的,它带给我们的心理时间就快。</p> <p class="ql-block">那么,文本的结构是怎么做饱满的呢?</p><p class="ql-block">王崧舟老师解读到作者运用了<b>大量的有变化的、丰富的镜头语言</b>。</p><p class="ql-block">比如说:第一段中,“变成”意味着镜头的定格,所以这是一种定格的镜头语言。</p><p class="ql-block">第二段是一个全景镜头。因为它描写的、观察的是整个天空。</p><p class="ql-block">第三段写到了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被作者编辑过了,就像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这是一种对镜头的剪辑、组合,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各种镜头剪辑组合在一起,所以这是一种剪辑的语言。</p><p class="ql-block">到了四到六段镜头语言又变化了,就是特写镜头。</p><p class="ql-block">我们来看文章的最后一段,这时的镜头被虚化了。</p><p class="ql-block">从定格到全景,从全景到剪辑,从剪辑到特写,从特写到虚化。于是,心理时间就这样被拉长了,心理时间就这样似乎放慢了。这是文本的秘妙之一,是藏得很深的秘妙:<b>丰富且多变的镜头语言,在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之间形成一种张力。</b></p> <p class="ql-block">其次,王崧舟老师采用<b>擦亮语言</b>的方法来解读这个文本。</p> <p class="ql-block">我想也请大家注意文章开头和结尾出现的两个名词:“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刚开始出现的是小孩;“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最后的结尾又归到孩子。</p><p class="ql-block">孩子起,孩子结,有什么感觉呢?就是,这个文本背后站着一个孩子。谁?萧红。我们根据《呼兰河传》就可以基本认定,那个时候的萧红,还是一个小女孩。正因为她是个小女孩,她是用小女孩的眼睛来观察那里的火烧云的。所以她的语言、她的词汇都显得非常质朴。</p><p class="ql-block">“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金猪”“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完全是孩子的语言。</p><p class="ql-block">如果是成人的语言,是优雅的语言,我们可以写成这样:“这地方的火烧云瞬息万变,时而红彤彤,时而金灿灿,时而半紫半黄,时而半灰半百合色。”</p><p class="ql-block">但是,因为它是孩子的语言,是一种质朴的语言,所以它显然不会选择成人的语言,不是说成人的语言萧红不会写,萧红是一个成熟的作家,她怎么可能不会写呢?但是很显然,她在这里很精准地把握住了一个小女孩的观察视角,选择了小女孩的语言习惯、语言风格。这是这个文本的第二个藏得很深的秘妙:<b>儿童视角下的质朴语言。整个文本的语言显得非常质朴,富有童趣。</b></p> <p class="ql-block">接着,<b>把握结构。</b></p> <p class="ql-block">对于《火烧云》这个文本,一般的老师习惯于这样来分段:开头一段,结尾一段,中间部分又分成两段,有涉及到写颜色的,有涉及到写形态的,当然,这样分也未尝不可,但王崧舟老师感觉有点琐碎。他认为:分段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但是,分段得按照一个标准去分,否则就违反了逻辑性。那么我这里确立的分段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个标准就是,第一部分的三个自然段,都是写火烧云的颜色,当然可以合为一个逻辑段。第二部分,都是写火烧云的形态。这就是这个文本的第三个秘妙,<b>作者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b></p><p class="ql-block">她在观察、构思、梳理、归类素材的时候,她的标准是非常清晰的,先集中一起写颜色,再集中一起写形态,很明确。</p> <p class="ql-block">再来看“<b>同中辨异”。</b></p> <p class="ql-block">有时候,无法发现一个文本的特征,可以再找几个文本,同题材的、同主题的、同风格的、同作家的,都可以拿来比对。一比就能够发现这个文本的个性特征。比如说,《火烧云》所在的这个单元,它不是第一篇,它是第三篇。</p><p class="ql-block">第一篇是《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一位英国作家写的。这一篇课文的特点就是抓住“天空如何奇妙、大地如何奇妙”来写的。更进一步说,他要抓的是“奇妙”这个特点因为在他看来,天地万物好像都是有生命的。所以他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不少比喻、拟人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本来没有生命的自然现象似乎也是有生命的,从而让我们感受到天地万物的奇妙。这是这个文本的特点。</p><p class="ql-block">这个单元的第二个文本是《海底世界》。《海底世界》抓住的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方面也是两个特点,景色是一个方面,物产是一个方面,景色的特点是奇异,物产的特点是丰富。</p><p class="ql-block">《<b>火烧云》也是分几个方面来写的,这是“同”。</b></p><p class="ql-block"><b>不同的是,他抓的特点不一样,虽然都是抓特点。他抓的特点是火烧云的“变”。</b>一个是速度之快,我们称之为“瞬息万变”,一个是变化之多,我们称之为“变化多端”。就是抓住这两个特点来写的。变得又快又多,由此,我们可以确立,这个文本的第四个秘妙就是:<b>紧紧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b>火烧云的特点就是变化多、变化快,抓住这个特点来写。</p><p class="ql-block">因此,这个文本的梳理既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p><p class="ql-block">所谓横向的,就是颜色一块,形态一块。所谓纵向的,就是从头到尾都在写变化之快。所以你会找出大量写时间变化之快的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一会......一会......一会......一会......”,这个词在文中大量出现。</p><p class="ql-block">你也可以换个角度,纵向梳理变化之多,颜色、形态变化都非常多。</p> <p class="ql-block">最后,就是<b>文化自觉</b>的策略。</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文化自觉?</p><p class="ql-block">文化就是人化,就是要我们时刻对人的价值,人的思维方式,有一种敏锐的把握和直觉。</p><p class="ql-block">通常说到写景的文章,我们只会简单地看到景色、景物、景象本身。我们往往会忽略景背后的那个人。同样的道理,《火烧云》也是一样。这个文本中有一句话很不起眼,但是应该引起老师的敏感和警觉:“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请注意,“爱好它的孩子”。</p><p class="ql-block">我们在《火烧云》这个文本背后看到的是一双对天地大美的好奇的眼睛、惊讶的眼睛;看到的是一颗热爱天地、愿意融入天地之大美的一颗纯粹的心。其实这是应该引导孩子们去体会和把握的。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个情,就是活生生的生命,就是对天地万物保持一种敬畏、保持一种敏感的可爱的生命。这是这个文本的又一大秘妙所在:<b>对天地大美的爱与敏感。</b></p> <p class="ql-block">总结:王崧舟老师运用“分析矛盾”“擦亮语言”“把握结构”“同中辨异”“文化自觉”五个策略,发掘了《火烧云》这一文本的五个秘妙:</p><p class="ql-block">1.丰富且多变的镜头语言;</p><p class="ql-block">2.儿童视角下的质朴语言;</p><p class="ql-block">3.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p><p class="ql-block">4.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p><p class="ql-block">5.对天地大美的爱与敏感。</p> 文本的教学价值 <p class="ql-block">解读完《火烧云》的这一文本的原生价值后,王崧舟老师又结合<b>课程的编排和学生的认知特点</b>帮助老师们筛选原生价值,<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确定教学价值</b>。</p> <p class="ql-block"><b>首先,来看这个单元的导语。</b></p><p class="ql-block">这个单元的导语涉及到的内容主题是“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寻找。”</p><p class="ql-block">下面“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阅读方面的要素。</p><p class="ql-block">“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这是习作教学的要素。</p><p class="ql-block">合在一起,我们称之为语文要素。</p><p class="ql-block">这是设计教学目标的两个维度。所以单元导语可以帮助我们来筛选文本的原生价值。</p><p class="ql-block"><b>我们再来看这个单元的课文编排序列。</b></p><p class="ql-block">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篇课文是《海底世界》,第三篇课文才是《火烧云》。每篇课文在课后,编者都设计了思考和练习。</p><p class="ql-block">比如,《我们其妙的世界》设计的主要的思考练习是:说说课文从哪个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的奇妙。而《海底世界》,编者设计的主要的思考练习是: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这是《火烧云》之前两篇课文的主要的课后练习。其实课后练习就是承载主要的学习目标的。我们一起来看《火烧云》的课后练习:“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了解到的。”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你通过哪些语句了解到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p> <p class="ql-block">这样一梳理,我们心里就有底了,我们一起来筛选一下文本的教学价值。</p><p class="ql-block">秘妙一:丰富且多变的镜头语言秘妙一虽然很好,很有价值,但是,<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个原生价值可能超越了三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而且,跟单元语文要素、跟课文的练习要求也没有关系。我们把它省略掉。</span></p><p class="ql-block">秘妙二:儿童视角下的质朴语言这是要引导儿童去关注语言风格,<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显然难度高了</span>。而且这样的语言风格的背后跟他的写作视角有关系,<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就更难了。这一条也删掉。</span></p><p class="ql-block">秘妙三: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这么要求的,而前面的两篇课文也是这样落实的。因此,到了《火烧云》这篇课文,这个秘妙不能作为最主要的教学价值。<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可以忽略,也可以简单地融入到秘妙四当中去。</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秘妙四: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这是《火烧云》这个文本最后要确立的教学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秘妙五:对天地大美的爱与敏感这一条也同样应该成为文本的教学价值。它对应的其实就是这个单元导语的内容主题。</b></p><p class="ql-block">所以,《火烧云》这个文本,我们最后要确立的教学价值就是:<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在初步理解课文抓住火烧云瞬息万变、变化多端的特点写清楚、写形象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对天地大美的爱与敏感。</b>&nbsp;</p> <p class="ql-block">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个“取”的依据是什么呢?文本教学价值的确定依据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最后确立的《火烧云》的教学价值。有这个案例,我们就知道,由文本的原生价值来筛选和确立文本的教学价值,我们要经历<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逻辑——思辨——逻辑——梳理”</b>的过程。</p> 定目标,定核心问题 <p class="ql-block">结合这个讲座的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依托孩子们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b style="color: rgb(25, 25, 25);">学习目标</b>为:</p><p class="ql-block">1.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p><p class="ql-block">2.我能借助课文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p><p class="ql-block">3.我会模仿写火烧云“形状”的方法,写一段话。</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其中,第二点是本节课的重点,第三点是本节课的难点。</b></p><p class="ql-block">针对这个学习目标,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b>核心问题</b>:</p><p class="ql-block">1.我能找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2.我能通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明白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p><p class="ql-block">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和群学的方式在文中寻找语句,圈画关键词,整理总结描写火烧云的特点。最后,落实到写作上,让学生仿写火烧云还能变成什么形状,又是如何出现,变化和消失的,进一步体会火烧云的变化多端和瞬息万变,从而感受到大自然景物的神奇与美好。对天地万物保持一种敬畏、保持一种美的感受。</p> 设计导学单和教学流程 上课 教学反思 <p class="ql-block">朗读环节比较少。</p><p class="ql-block">朗读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发展语文能力,体会文章情感,提高审美能力。但这节课,让学生朗读的环节还是设计的比较少。如果再让我上一次这节课,我会在核心问题一展示后,设计一个检测的环节,让学生口头填写表示颜色的词,通读朗读更直观地体会火烧云颜色之多,同时达到检测的目的。在第二个核心问题结束后,学生朗读自己感兴趣的火烧云形状变化的段落,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p>

火烧云

文本

课文

秘妙

语言

教学

特点

这个

我们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