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先秦时期,地球各处都发了一场大洪水,欧洲(希腊、罗马)选择诺亚方舟计划,在船上等待鸽子带回的橄榄枝。中国选择了治水,鲧和禹父子,更是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了为人民服务之中,禹因势利导疏通河道,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后人大大称赞。</p><p class="ql-block">这三过家门而不入背后有深奥莫测的学问,为后世帝王将相举了一个生动的教学范例。根据人情世故,三过家门而不入,严重与人性不符。其实大禹即使回一趟家,也不会影响到他的工作以及加班的效率。不过如果水利小队中的每个劳动者都回几趟家,整体效率一下子就慢了。这样一来,作为小队长,大禹还敢回家吗?这就叫做示范带头作用。</p><p class="ql-block">在治水的14年中,大禹踏遍华夏大地,以治水为理由,借众人之力,把不服管不给钱不出力的部落都给收拾了。这样一来水治成了,国家统一了,还发明了税收,不论哪一项,都为后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再回到可怜的涂山氏(启的母亲)。传说他在一次看望大禹的半路上遇到了熊,急中生智,用九尾狐的法力将自己变成一块石头(据说他是青丘山九尾狐的族人)。大禹听说后大喊一声,“还我儿子”,启便破石而出了。(后续大禹走后又过了数年,又是一个生物破石而出,不过不是人,而是猕猴。)</p><p class="ql-block">大禹治水治出了后世大国的繁荣昌盛,治出了帝王将相的必学之术,还治出了花果山的齐天大圣。</p><p class="ql-block">字数526,用时约50分钟</p> <p class="ql-block">从夏商周的“贡赋制”到春秋的“初税亩”,秦汉的“赋”和“税”,隋唐的“租庸调制”、北宋的“方田均税法”,明代中后期的“一条鞭法”,清代的“地丁银”,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收税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税收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如果没有税收就没有收入,国家也就破产了。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政府居然希望不税收就能让国家兴旺下去,这个政府就是闯王李自成将明代推翻之后成立的新政权。他希望不收农民的一颗粮食,光靠打压富豪、地主,从有钱人那里获取政府的收入。即使如此荒唐,但是农民们还是十分欢迎他。所以他的口号是“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尽管农民十分欢迎,但是那些有钱有权的人便十分不乐意,所以他的政权很快就失败了,这也证明了税收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让时间回到夏朝初期大禹治水的那些年。因为正是从那个时候,中国诞生了收税的雏形,大禹治水时需要找到一帮人进行一线工作,另外还得有人在后方进行支援和后勤。这些支援和后勤的人需要将食物、服装以及工具准备好,并且送到一线,于是为了将全国的水利系统做好,大禹就这样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在治水的过程中将国家统一了,而这些做后勤工作的人也就成了纳税人。公元前594年,秦国开始实行初税亩,“初”就是开始的意思,它的意思是开始实行农业税。农业税一收就是几千年,直到2006年1月1日,才取消这项税务。</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税收博物馆中还有一样有趣的展品,它的名字叫做“鄂君启金节”,鄂是湖北的意思,“启”是这位官员的名字,“金节”是古代君王所赐给官员的免税通行证,那么它到底是给谁用的?这位鄂军是为皇家小金库理财的机构中的一位官员,他们的任务是为皇家买好东西。由于是为皇家办事,所以出于私心,君王便给他金节。那么这些税务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可以从大禹创立的“十一税”作为后世的基准税率,这个税率大约是10%,当秦国税率超过这个数时,便算重税,而汉朝便显得好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汉朝汲取了秦朝税务又多又严格的教训,所以实行轻徭薄役,之后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此外汉朝还有其他政策,以保证社会和谐稳定。一是鼓励生育,凡是孕妇去官府那边都可以领到30斗米,并且丈夫可以免徭役一年,也就是在这一年里不需要交税,也不需要出人力。第二是褒奖孝悌,尊老爱幼。对于老人的福利是老人做生意不用收税,这样以来让经历战乱后的汉朝人口又恢复了升级,并且养老福利也让社会十分稳定。</p> <p class="ql-block">经过了六朝时期的社会动乱,赋税也有了许多改变。到了隋唐前期后期又有了“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用货币税取代实物税,以资产税取代人丁税,也就是说可以交钱就可以不出人力,可以交货币,就不用交粮食或布匹。</p><p class="ql-block">另外在唐朝时期绫罗绸缎也可以当钱使用。大诗人李白在桃花潭游完后写下一首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的情不仅是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更是汪伦送给李白的礼物。这些礼物一共有8匹骏马,并且身上披着10多匹绫罗绸缎,这些绫罗绸缎在当时不仅是大户人家用来做衣服的材料,更是李白用来喝酒聚会的资本。怪不得李白那么的感激汪伦。另外唐朝出现的新型税种有“牙税”和“茶税”,由于当时的人都非常喜欢喝茶,所以茶也被列入了交税可以用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当税收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生活中时,也更是无处不在。比如说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还有买车时的购置税、车船税等,这些税取之于民,更是用之于民。这些税建造了国家,让我们这个国家中的人民可以获得更好的福利。从大禹治水时的后勤部队到现在依靠法律的征收都非常的重要,因为它是国家的经济来源,可以说是税收缔造了国家的一切。</p><p class="ql-block">字数1450,口述约20分钟</p> <p class="ql-block">税收,政府的娘奶,马克思如是说。今天,来到南京税收博物馆,了解中国的税收文化,真实地体验税收与每一个政权的紧密联系。</p> <p class="ql-block">推开税收博物馆的门,迎面映入眼帘的是镌刻在一面城墙砖上的“税”字。这个字经过美术加工设计,不仅保留了汉字的基本样式,且加入了南京城墙的特色,古朴而端庄,严肃而耐人寻味。在大门与这面标志墙之间的地面上是一条“黄金地毯”,上面按照朝代顺序提纲挈领地突出了当时的税收政策,从夏商到明清。在这黄金地毯的两边,矗立着四根石柱,寓意税收是政府的顶梁柱。博物馆共包括三个展厅,分别为古代税收展厅、近代税收展厅和现代税收展厅。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重点参观了古代部分。</p> 大禹治水先治税 <p class="ql-block">在古代税收展厅的前言部分,悬挂着一幅大禹治水的图案。我们在读大禹治水的故事时,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事实上,这不仅是大禹个人道德水平高尚的表现,更是大禹统帅部下的一种高明手段。他用严于律己的方式给部下作出楷模,从而鼓励下属能够安心治水,不随意脱离集体回家处理私事。比这更加高明的是,为了将治水这一事业长期稳定得推进下去,大禹发明了一套财政支持手段,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税收雏形。</p><p class="ql-block">大禹没有采用其父一味“堵漏”的方法,而是用“疏通”的思路去治理水患。在他进行“龙门工程”的时候,眼前工程进入冲刺阶段,出工的人数却一天天在减少,出工者也是有气无力。原来,出工者无人供养,眼看就要断粮。二十多万人治水,物资供应不上显然是个大问题。大禹受到蚂蚁种族分工的启示,决定放弃先前由各部族自行捐助的传统,改为强制分摊,定期供应物资。由于各部族的贫富程度不同,为了公平起见,大禹根据各族土地的好坏来确定其上缴的物资多少,这叫“评田定产”。对于少缴或拒缴的部族,以贡赋的名义,强制执行,这叫“开征贡赋”。面对大禹的强制手段,依然有些部族顽抗到底,拒不上贡。为了整治贡赋纪律,大禹在浙江绍兴的茅山召开贡赋审计大会,斩杀了抗不纳税的几个部族首领。为了纪念此事,茅山改名为“会稽山”,从此税收制度得以顺利推行,成为大禹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之一。</p> 税收变迁史掠影 <p class="ql-block">商周时期,统治者推行“井田制”。将一块土地划分为九块,中间一块为公田,由八户农家共同耕种,所得悉数上交,其余八块由农户各自耕种,所得归个人所有,税率大约为10%。到了西周末年(公元前594年),鲁国率先实行“初税亩”,顾名思义,即开始按照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税率大约是20%。这一制度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的开始。东晋时期出现了“估税”,是最早的市场税,它按定额税率征税,税额的多少只同课税对象的数量有关,与价格无关。隋唐前期采用“租庸调”制,以征收谷物、布匹或为政府服役为主。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写道:“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就是当时的赋税制度的写照。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简化了税制,一年分夏秋两级征收,以货币税取代了实物税。</p> <p class="ql-block">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青苗法,灵活地将储粮折算为本钱,贷款给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该法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终被废止。可叹王安石一介文豪,才高八斗,却官场失意,郁郁而终。明初实行两税法,中叶改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乃是明朝首辅张居正创立,以“黄册”和“鱼鳞册”为依据。其中贮存“黄册”的“黄册库”就设立在南京玄武湖,当年的皇家禁地,现在已向平民开放,游人如织。清朝实行比较宽松的税收政策,“盛世滋丁,永不加赋”。</p> 无政府不税收 <p class="ql-block">纵观我国古代历史,每一届政权的兴衰存亡都与税收息息相关。一个横征暴敛的政府,短命而亡;一个轻徭薄赋的政府,繁荣昌盛;一个宣称不收税的政府,最终无疾而终。</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然而,他好大喜功,横征暴敛,不仅大量征收田租、口赋,还动用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最终,孟姜女哭倒了长城,老百姓推翻了秦朝。这个王朝存续时间不过十四年。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的教训,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这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为后来的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对后世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历史上也有一个号称不收税的政权,那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建立的大顺王朝。他采纳“均田免赋”的建议,深得民众拥护,最终兵临京城。他喊出口号:“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最终推翻了大明统治,自称“大顺王”。他掌权后遵守诺言,不向百姓收税,专找土豪开刀,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不到一年便被推翻。</p> <p class="ql-block">可见,如何征税,征多少税,对于一个政权的存续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马克思说:“税收是政府机关的经济基础”其本质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曾任法国财务大臣的巴蒂斯特科尔贝认为:“一位好的税务官应该把征缴税款当作拔鹅毛,登峰造极的手法是既能揪下最多的鹅毛,又能把鹅的痛苦叫声压得最低。”这就是税收界大名鼎鼎的“拔鹅毛原理”。</p><p class="ql-block">我国现行税种共18个,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古代征收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于2006年元旦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是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体现了现代税收中的公平原则,符合“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势,也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转型新时期。</p><p class="ql-block">2021年,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小康,完成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50年,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期间,相信税收制度将会越来越完善,普通百姓将更多地受益于国家的税收制度,在一个越来越公平和富强的国家里幸福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