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寓山横跨安徽省东至县和石台县境内,为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是黄山的西脉。仙寓山主峰海拔1376米,是皖南第四高峰。有着皖南山水的自然属性和文化上的徽派特点。仙寓山,顾名思义,就是神仙寓所所在的山,即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曾出现过"七仙女下凡"的奇特天象。<br>仙寓山在东至、石台两县内已划了明确的山脉界限,在东至县范围内称为"九天仙寓",在石台县范围内则直接称为"仙寓山"。 仙寓山景区是一个集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悠久的古址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区。<br>这里有始建于唐代,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榉根关古徽道;有"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富硒第一村"--大山富硒村,有甚至世界一绝的大峡谷--七彩玉谷,这里有处于千米以上的历史名茶雾里青观光茶园、天方富硒观光茶园,仙寓山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又有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更有古老浓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为"仙人居住的地方"。 <p class="ql-block">入住洪村农家乐周边</p> <p class="ql-block">游览神龙谷</p> <p class="ql-block">滄溪瀑布</p> 将军岩 <p class="ql-block">七彩玉谷瀑布群</p> <p class="ql-block">古徽道</p><p class="ql-block">仙寓山中有条古徽道,是徽州连通当时安徽省会安庆的要道,一条全部用青石板铺就的古道,穿过山,通向林荫深处,一直望不见它的尽头。它是历史上一条重要的古道,也是清乾隆至民国时期安徽省省会所在地--安庆,通往本省徽州和浙江、江西、福建等省份的交通要道,清志称"徽饶通衢"。<br></p> 这条保存完好的古徽道,全长7.5公里。它北起石台县仙寓镇新店村,南至仙寓山的园通庵,与祁门县接壤,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生态环境最优、风景最美、路程最长的以青石板铺就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徽道。一头经由池州、殷汇等地,一头通往屯溪、景德镇、上饶等地。这条保存最完好的古徽道,是用清一色的长条形青石板铺成的,宽度为1.5米,全长7.5公里。在这条古徽道上,每隔几里路,便建有一座石亭,供行人小憩或食宿之用。由于山势陡峭,仙寓古徽道也异常险峻,有一段坡度接近90度。当年行走在这条古徽道上的人们,肩挑手扛,竹杖芒鞋,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 <p class="ql-block">云雾</p> <p class="ql-block">日落</p> <p class="ql-block">晨雾缭绕</p> <p class="ql-block">大山富硒村,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珂田乡,距石台县城45公里,富硒村有3个村民组 王组 李组 洪组 世代厮守大山种茶为来,村民们至今仍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生活习惯,日常生活用品大多是就地取村,穿蓑衣戴斗笠,使用木桶木盆铁锄铁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恬静而古朴。</p> 大山富硒村 是全国罕见的富硒地质区域,2002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对这里的土壤检测时发现,大山的土壤含硒量每公斤高达4.4微克,确为罕见。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癌症、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具有显著治疗作用,也许正是这一点,使大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长寿村、瘦子村,全村480多口人,80岁以上就有12%,建国五十多年来,没有发现一例癌症及地方病患者,引得专家们惊呼:山林之家"富硒村就是一幅药"! 大山村自然风景十分优美,崇山峻岭的山脉绵延起伏,古树苍翠,山谷沟涧纵横,流泉飞瀑,山腰上茶园翠绿,梯田层层,还有那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富硒神泉、富硒茶园、神龙谷、将军岩、老虎岩、青蛙石、观音洞、天方湖等,美丽的景观与神奇的富硒村构建成了一个充满神韵和魅力的人间天堂。 大山在黄山的西面又称"西黄山",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千峰竟秀,风光旖旎。有句民谣说"三十六大岔,七十二小岔,岔岔环连环,大岔套小岔",其自然景色之奇,由此可以想见。 <p class="ql-block">一古亭岿然立于沧溪河畔,古亭名叫"沧溪亭",因附近的沧溪河而得名。"凭栏观山色,近涧听泉声",坐在亭中小憩,凉风习习,微风中夹带着沧溪河的湿润气息,清新扑面而来,闭上眼睛,深深呼一口气,心旷神怡,超然物外。</p> <p class="ql-block">叶村</p> <p class="ql-block">莲花山</p> <p class="ql-block">莲花山瀑布</p> 水帘洞 水帘洞 沿途花卉 <p class="ql-block">路边的花卉</p> <p class="ql-block">说明:文字介绍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