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心灵,健康成长——泸溪幼儿园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星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成长的路上,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但家长的理解却不太一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好动的,我们希望他安静一点;太乖的,希望他再活跃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们成人的脑海里,不停地对孩子追求不偏不倚的完美。想一想,这未免是过于苛求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人才素质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让我们来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为促进幼儿健全心理与完美人格的形式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呢?</p> 心理健康的定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p>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焦虑: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害怕,甚至惶恐不安,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常年情绪低落: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恐惧和失眠:恐惧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过度害羞:儿童特别是女童略有害羞纯属正常,但如害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攻击: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语言表达较差:据专家所作的统计,占8成以上的自卑儿童的语言表达较差。他们或表现为口吃,或表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从一出生,就进入了自我意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之中。父母能够做到的最好的教养,就是帮孩子去做真正的自己。不比较,不强求,倾听孩子的需求,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孩子找到自己的特点,打开认识自己的大门,肯定、欣赏并爱自己,这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最佳途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孩子长时间存在某些心理问题,相信家长们也是忧思忧虑,寝食难安。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p> 了解孩子的需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在忙于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及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p> 耐心倾听孩子心声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来对待孩子,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作成人一样给予尊重。</p> 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这样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p> 学会接纳自己 合理释放情绪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孩子出现了负面情绪,家长不要怪罪孩子软弱、胆小,而要让孩子知道,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类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大人们也会有类似的情绪,从而鼓励孩子学习接纳自己的坏情绪。</p> 丰富孩子社会交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交往与沟通、分享与合作是孩子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作为家长,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释放消极的情绪,培养自信心,发展兴趣爱好,提升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p>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孩子可以自己按照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看见东西记得快并且可以记得住。对于看到的事物可以直观的进行概括,肯自己去动脑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周围的世界存在很多的疑问,并且善于提出这些疑问,对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可以自己妥善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对于身边的父母、老师和朋友,都保持着爱意。对于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准确的表达,并且对于身边的人都会很有礼貌,礼貌用语运用得当,且有适当的害羞心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对于劳动是非常热爱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家长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于自己的玩具是很爱护的。对于小动物和花草也是充满爱心的,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能为小朋友取得成绩而高兴。</p> 今天你微笑了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身教育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让孩子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能健康快乐地成长。</p>

孩子

心理健康

幼儿

家长

情绪

自己

儿童

心理

对于

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