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晋剧名人风采

以德福人

欣赏晋剧名家风釆 <p class="ql-block">追忆山西梆子先躯</p> <p class="ql-block">开篇小叙</p><p class="ql-block">见到我的美篇,不禁有人要问你是戏迷票友吗?为什么专写那多老艺人呢?这就是我想在这里说说清楚的。</p><p class="ql-block">五、六十年代初,太原南市街58号四处大院,五处小套院,街门前临義和堂药店,常闹票唱戏,街对面是碗碗腔剧团,我们后套院韩宅也常鼓乐开锣票友练艺,与街坊闲趣不同,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那时我常随白富保爷爷来大中剧院看戏,白爷五台北大兴村人,是民国阎锡山时期的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的表弟,白爷十指胎带不全,妻早逝,一女断交,有二子偶有往来,白爷没文化,解放前在坡子街开客店,赵戴文给其店铺题匾名《会海客栈》,解放后,白爷与我家同住南市街58号,在大门道设摊卖废旧物品,满院就他有一台收音机稀罕物,没文化,听词不解,看戏不懂,常让我给他说戏,讲故事,那时的我爱读名著,看闲书还不时到开化市听狄来珍说书,到五一路邮局报栏阅报,看广告。无论是学校同学还是院里童伴都愿听我闲扯侃大山,自然白爷对我偏爱有加,有好吃的给我留着,有好玩的给我耍着。</p><p class="ql-block">他生性倔强,我曾见到他和一个下了卧车的来人在电线杆前站着,那时太原街上是很少见到小卧车的乘车人肯定不凡,是大官,那人下车叫他一声“叔”,他没说一句话,那人递给他一沓钱,他连谢都没吭一声,事后问他才知那人是工学院院长赵宗福是赵戴文的次子,共产党员,(文革时被斗而死)。长子金福抗战时期遭人暗算惨死。</p><p class="ql-block">白爷与邻居很少搭话,院里人对白爷都心有敬畏。只有与我爷爷交好,他常买大中市戏票,而且对售票口人讲“只要有好戏,我必看,给我留着,非1号3号座位我不买”。售票处的人也知他性情照听不误。</p><p class="ql-block">那时票价分4、5、6毛钱,也算是有钱人才少有闲时的奢侈之福了,期间白爷总是让我陪他看戏,本来我並不喜爱,一是白爷需要帮陪,二是为讨老人家喜欢,如此下来日久生情我也便爱上戏了。</p><p class="ql-block">所有名角大婉儿如: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王玉山(水上漂)、程玉英、贾桂林(小电灯)、高玉贵(九岁红)(狮子黑)、花艳君、张美琴、张鸣琴、李月仙、赵篆英、马秋仙演出我都看过,经久不厌,终生为好。这次吟诗忆戏,制作美篇无疑是对白爷的缕缕怀念,也是对那一代名人含辛茹苦,苦难一世终究成名的戏曲大师们的缅怀和今天在世已近晚年仍在传承演艺的老戏骨们的赞颂。</p><p class="ql-block">因为正是有他们几代人的博采才使得具有五千年历史,表里山河的三晋引以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走过的路总想回忆,</p><p class="ql-block">遇过的事难以忘记。</p><p class="ql-block">有缘的人永远珍惜!</p><p class="ql-block">聊表此意,切切于心!</p><p class="ql-block">刘如昇</p><p class="ql-block">网名:(以德福人)</p><p class="ql-block">2023.5.20</p> <p class="ql-block">追忆山西梆子先躯,</p><p class="ql-block">欣赏晋剧名家风采。</p> <p class="ql-block">一.晋剧泰斗丁派艺术创始人——丁果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丁果仙(1909年-1972年),晋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原名丁步云,艺名"果子红" 。她创造的晋剧须生"丁派"唱腔,对晋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晋剧艺术的发展,故有"山西梆子须生大王"的称誉。她在近五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以她那精深的艺术造诣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创造了珍贵的艺术财富,把晋剧须生的表演艺术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虽然她在十年动乱中过早地凋落了,但她创造的晋剧丁派艺术以及她的艺术功绩,都将永载史册。不走寻常路 开创晋剧女演男第一人。"宁愿自己累死,不让师父打死",是她艺术一生的初心壮语。1962年,刘宝俊被丁果仙收为弟子。在丁果仙的指导帮助下,她成为著名的晋剧须生艺术大师。刘宝俊曾一度离开剧团,去当工人,丁果仙常常伸手帮助,还把自己穿过的好衣服,送给刘宝俊穿。刘宝俊的丈夫曾说:“丁老师夫妇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咱一辈子也不能忘了她们的恩德……”。</p><p class="ql-block">文革中丁果仙打成“牛鬼蛇神”,之后,丁果仙生病住院。刘宝俊得知消息后,包饺子给老师送去。患难之时,师徒见面,一阵心酸。临别时,躺在床上的丁果仙,摇了摇手,让刘宝俊快离去,以免遭不测。1972年2月16日凌晨(正月初二),63岁的丁果仙在医院逝世。强忍悲痛的刘宝俊,让儿子找了辆平板车,叫了几个人,一起把老师尸体拉回去。刘宝俊和几个师姐师妹,给师傅净身穿衣。丁果仙安葬于忻州丈夫的老家。粉碎“四人帮”后,党和政府为丁果仙彻底平反。1981年1月14日,有关部们在太原双塔寺烈士陵园,为丁果仙举行了隆重的骨灰迁葬仪式。</p><p class="ql-block">我曾在大中剧场、长风剧院、和平剧院看过先生许多剧目,1964年最后一次记得是和白爷爷在南宫看她的现代戏《三下桃园》,想不到竟是此生我看到她的最后一场戏。后来这部剧又易名为《三上桃峰》。一上一下倍受围剿,这部戏在文革中无限上纲定论为阶级斗争焦点,反复批判。</p><p class="ql-block">1971年夏文革中,丁果仙被批斗游街示众,在宽银幕电影院前停留,当时其残状我目不忍睹。这是我与大师的最后一面,半年后她与世长辞,</p> <p class="ql-block">1、晋剧先躯须生大王“果子红”——丁果仙</p><p class="ql-block">女扮须生第一功,山西丁派创河东。</p><p class="ql-block">卖身学艺无情棒,蓄志成才有彩虹。</p><p class="ql-block">主席亲夸精演技,梨园博采冠豪雄。</p><p class="ql-block">可怜泰斗遭魔难,乡梓常思果子红。</p> <p class="ql-block">二、晋剧表演艺术大师牛派创始人——牛桂英</p> <p class="ql-block">牛桂英,1925年6月19日出生于山西省榆次区,是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剧协山西分会副主席,太原市新新晋剧团副团长,省晋剧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山西省戏曲学校校长等。9岁时,牛桂英投身梨园。1944年,与丁果仙首次合演《清风亭》、《八件农》等戏; 1952年,牛桂英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演员二等奖; 1984年,牛桂英回剧院聘任为名誉院长; 1989年,牛桂英参加山西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节演出,并获得表演荣誉奖; 2013年6月18日,牛桂英不幸去世,享年89岁。牛桂英的代表剧目为《算粮》、《断桥》、《教子》、《祭江》、《狐狸缘》、《赠剑》等。</p> <p class="ql-block">2、晋剧牛派创始人艺术大师——牛桂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算粮》《教子》一时新,婉转深沉潋滟春。</p><p class="ql-block">字字有情莺语滑,声声无愧燕飞频。</p><p class="ql-block">《走山》夜奔形神显,劝婿心交世事伦。</p><p class="ql-block">艺术高超传晋剧,楷模榜样育麒麟。</p> <p class="ql-block">三、小生楷模郭派艺术创始人——郭凤英</p> <p class="ql-block">三、郭凤英(1921年-2005年5月1日),女,艺名十一生,山西榆次市人。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晋剧郭派小生创始人(晋剧五大流派之一),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分会二、三、四届理事;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三、四届委员。出身贫苦9岁从艺,先后从师乞讨艺人“四杆旗”,老艺人“万盏灯又称四保旦”,先学旦后改小生。因身材矮小,嗓音欠佳不予器重,她不悲不弃刻苦学艺,学到《小副母》《射戟》《双锁山》《铁冠图》等,终成正果。13岁出演,渐显才华,旧社会封建礼教世俗观念视为“王八戏子吹鼓手”,下贱行业辱没祖宗,死后不能入祖坟,海报上为避家族阻挠写了“十一生”,不具真名,一出“小别母”极为成功一炮而红,从此在晋中各县艺名叫响。</p><p class="ql-block">未出师门即已成名,她不自满不止步继续艰难跋涉, 郭凤英扮相英俊,戏路宽绰。她的主要代表剧目有:《小宴》《黄鹤楼》《打金枝》《双罗衫》《蝴蝶杯》《小别母》等。她在舞台上塑造的周瑜、赵云、吕布、田玉川、郭暧、徐继祖、张仪、等众多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新中国成立后,她和丁果仙、牛桂英、冀美莲等艺术家合演的《打金枝》《蝴蝶杯》《双罗衫》《凤仪亭》《赠剑》等戏,相映成辉,成为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艺术杰作。她的名字也越来越为人们关注,最终成了近代晋剧艺坛上的小生之冠。</p><p class="ql-block">一代名生郭凤英于2005年5月1日与世长辞,她八十年代入住解放路我施工建成的22号楼,她儿媳就是艺术名家郭彩萍,即是师徒又是儿媳,婆媳相处30多年互敬互爱。那时21号楼仍在施工中,我们常能相遇见面。</p> <p class="ql-block">小生楷模郭派创始人——郭凤英</p><p class="ql-block">贫困出身方学艺,艰难跋涉有谁收。</p><p class="ql-block">吹笙戏子低三世,长啸遭遗下九流。</p><p class="ql-block">执意追求成雅颂,无言探索得春秋。</p><p class="ql-block">音容笑貌梨园烁,表里山河梦里留。</p> <p class="ql-block">四、花香不败的花派艺术创始人——花艳君</p> <p class="ql-block">四、花艳君(1929年10月-2022年10月11日),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艺术家,在群众中享有盛誉的老一代晋剧表演艺术家,晋剧花派艺术创始人,主要作品有《三娘教子》。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太原市戏剧家协会顾问。</p><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11日,花艳君在家中去世,享年94岁。1935年,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被人贩子卖到太原锦梨园晋剧班,义父王凤鸣(武丑)给她取名王玉贞。她先跟义母邱凤英(武生)、二舅邱树山(武旦)练基本功、学戏,1937年,丁果仙到上海灌唱片,曾带小玉贞当配角。12岁时因练功不慎,双腿受伤,玉贞改从"玉兰旦"、筱桂桃(杨丹青)学青衣。14岁在太原"鸣盛楼"首演《三娘教子》,赢得一片喝彩。一位老先生给她取了艺名"花艳君",意寓戏剧是艺术之花,她的才艺引人。</p><p class="ql-block">花艳君没有辜负老先生及广大观众的希望,勤奋努力,有所创新,尤以演苦戏见长。《三上轿》是花艳君的经典名剧,花艳君抓住"三哭三别"的刚烈不屈,唱腔表演愈发悲壮感人。改变了"以腔带字"的唱法,创出了"以字带腔"的新声,字正腔圆,以情动人,形成了独特的晋剧艺术。格言: 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p> <p class="ql-block">花香不败花派艺术创始人——花艳君</p><p class="ql-block">大中剧院识难忘,花派初闻创意芳。</p><p class="ql-block">倾尽一生融绝技,凭将万虑缀凝妆。</p><p class="ql-block">从来只觉幽期远,今日方知别梦长。</p><p class="ql-block">戏里悲欢三盏酒,艳君风范独枝香。</p> <p class="ql-block">五、山西梆子程派艺术创始人——程玉英</p> <p class="ql-block">五、程玉英(1920年11月18日—2015年5月19日),老一辈著名表演艺术家,程派嗨嗨腔青衣艺术创始人,山西省平遥县梁赵村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副主席,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三八红旗手,晋中艺校校长。代表作品有《武家坡》、《火焰驹》、《双官诰》、《女中孝》、《清风亭》等。她唱腔委婉圆润,优美动听,艺高德美,率团走遍全国。广大戏迷流传着“宁可跑得丢了鞋,也不能误了程玉英的嗨嗨嗨”。1958年,他教出了第一个高徒王爱爱。</p> <p class="ql-block">5、山西梆子程派艺术创始人——程玉英</p><p class="ql-block">出户听声谁嗨嗨,青衣程派勿疑猜。</p><p class="ql-block">风怀色秀刚柔济,韵味醇甜次第来。</p><p class="ql-block">《情探》余音天共醉,《走山》离绪世无才。 </p><p class="ql-block">精英众望唯旗手,从此何人立戏台?</p> <p class="ql-block">六、晋剧表演艺术家张派创始人——张美琴</p> <p class="ql-block">张美琴1919年出生在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村一个穷铁匠家庭。1930 年,因大旱闹饥荒,父母正要把张美琴" 童养"出去,幸得名演员筱金梅引荐,遂入梨园。从小酷爱戏剧的张美琴怀着学会唱戏写了" 五年学艺,一年谢师"的契约。当时,学唱戏被认为是" 下九流"。为了" 不辱王氏门风",张美琴随母改姓张学艺,她认真揣摩盖天红、丁果仙等人的拿手戏,由于她的扮相美、嗓子冲、做派细腻,气度不凡,深受观众喜爱。同行因此给她起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张美琴,喻之颜如美玉,音似琴声,在晋中一带演出时又获观众" 赛果子"的赠誉。5 年科班生涯结束,张美琴告别恩师,开始了自己独当一面的艺术生涯。</p> <p class="ql-block">6、晋剧表演艺术家张派创始人——张美琴</p><p class="ql-block">改姓为张九岁遭,五年学艺苦蓬蒿。</p><p class="ql-block">《赐环》悟道科班练,《杀府》悉心飞舞刀。</p><p class="ql-block">右派平冤《忠保国》,白须稳健《走山》豪。</p><p class="ql-block">天龙送葬名伶去,总理云头再挂袍。</p> <p class="ql-block">七、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大师——贾桂林</p> <p class="ql-block">七、贾桂林(1916~1992 ) ,女,原名拉弟,艺名小电灯,山西大同市人,主要作品有《金水桥》。戏剧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二、三、四届理事,山西分会二届理事、三届副主席、四届名誉主席,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二、三、四届委员。忻州北路梆子剧院名誉院长。历任忻县地区北路梆子剧团团长、忻县地区戏曲学校校长等职. 曾在1960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24年拜三娃为师,学北路梆子青衣、小旦。1930年出师后,在忻州、代州、五台、定襄一带演出。"七七事变"后,隐居张家口。1954年应邀参加山西省首届戏曲观摩汇演。随即参与恢复北路梆子剧种,于1955年建立忻县专区北路梆子剧团任副团长、团长。代表剧目有《王宝钏》、《金水桥》、《血手印》、《李三娘》、《劈殿》及现:代戏《山乡风云》、《江姐》、《红灯记》等。其中主演《血手印》1957年获山西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演员奖,1960年出席山西省文教群英会被评为先进戏剧工作者;主演《金水桥》(1980年拍成电影)。l986年获山西省影视"天龙奖"戏曲艺术片一等奖。</p><p class="ql-block">我和白爷看的贾桂林(小电灯)和高玉贵艺名(九岁红)的戏最多,主要是大中剧场离我家最近,白爷又是五台人,特偏爱北路梆子,全院就白爷一台收音机,只要收到贾、高的唱段必来呼我,我爷爷和父親有点不悦又不好意思捥拒,只是怕影响我学习而已。我是一呼百应随叫隨到。自然白爷给我留着好吃的好玩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7、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大师——贾桂林</p><p class="ql-block">从艺人称小电灯,辛酸学戏泪分崩。</p><p class="ql-block">平城出道谁知苦,北路成名自有恒。</p><p class="ql-block">《江姐》高歌侵肺腑,《三娘》低泣感宾朋。</p><p class="ql-block">拖腔曲折盘旋耳,《金水桥》收影视棚。</p> <p class="ql-block">八、梨园世家北路梆子艺术大师——高玉贵</p> <p class="ql-block">高玉贵、艺名九岁红。生于1909年,病逝于1980年,山西定襄县邱村人,是北路梆子著名演员,工须生,兼老生。出生在梨园世家,其祖父工须生,艺名“茭杆红”、外祖父“绛州旦”,父亲高有富,工青衣,艺名“灵芝草”,是光绪年间的名角之一,曾在北京搭班唱戏,进过紫禁城,给西太后演过戏,北京有山西梆子“五仙”之称。长兄高贵贵,艺名“贵贵旦”,三弟高三贵,艺名“七岁红”。舅父雷福禄,艺名“九条龙”,工刀马小旦,肚里有“货”,是个戏“篓子”。表妹雷补枝,艺名“二梅兰”乃晋绥著名旦角。俗话说:“门里出生,不会也通。”</p> <p class="ql-block">梨园世家北路梆子大师“九岁红”——高玉贵</p><p class="ql-block">玉贵须生父辈功,悉心演技谱家风。</p><p class="ql-block">搭班绝艺衔雏燕,配戏高人比乳鸿。</p><p class="ql-block">《宁武关》中周遇吉,《辕门斩子》六郎公。</p><p class="ql-block">从容宛转拖腔激,享誉北南“九岁红”。</p> <p class="ql-block">九、非遗传承人丁派艺术大弟子——马玉楼</p> <p class="ql-block">马玉楼,女,汾阳人,晋剧生行演员。12岁学戏,14岁登台演出。为丁果仙大弟子。1961年9月,随山西晋剧青年团一行70人进京汇报演出。获奖记录2009年05月26日,马玉楼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08月25日,国家一级演员,她的吐字、发声、行腔、表演颇具“丁派艺术风韵”,称得上是众多“丁派”弟子中的姣姣者。1950年来到了丁果仙所在的太原新新剧团,她有更多的机会观看丁果仙、马兆麟、郭凤美、马秋仙等许多艺术家的演出,她跟丁果仙学戏,同台演出,朝夕相处,丁老师手把手地教,“丁派”拿手戏《八件衣》、《打金枝》、《空诚计》等,在行腔上她继承了“丁派”艺术的韵味和行腔的方法起伏有致,刚柔相济,她的扮相幽默,表演含蓄,“女扮男装演须生,声情并茂艺惊人”是著名作家马烽对马玉楼精湛表演艺术的高度评价与总结。作为晋剧泰斗丁果仙的大弟子,丁派艺术的传人,马玉楼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凭着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底,传承和发展了丁派艺术的精髓,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被戏迷们亲切地称为小果子红。马玉楼九进中南海,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如今,88岁的马玉楼是一位性格开朗、与时俱进的长者。艺无止境,直到现在,从艺70余年的马玉楼依然活跃在戏剧舞台,在她看来,爱,是对艺术的最大尊重。</p> <p class="ql-block">9、非遗传承人丁派艺术大弟子——马玉楼</p><p class="ql-block">吐字行腔马玉楼,发声演艺美颜求。</p><p class="ql-block">《空城计》妙果仙教,《八件衣》殊弟子修。</p><p class="ql-block">《捉放曹》愁陈县令,《打金枝》羡帝王悠。</p><p class="ql-block">得天独厚兼含蓄,醉写诗书到白头。</p> <p class="ql-block">十、百听不厌马兆麟艺术传承人——李月仙</p> <p class="ql-block">李月仙,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2岁学艺,早年拜马兆麟先生为师,是马派艺术的杰出传人。她生性淳朴,在艺术上颇具灵气,14岁登台,17岁以一出《观阵》而显现出良好的艺术天赋。李月仙作为女性须生,却处处显现着阳刚之美,注重唱、念、做、表的全面发展。在从艺生涯的50年里,塑造了诸多的舞台艺术形象。如今年事已高,却是桃李满天下,足见马派艺术后继有人。在李月仙诸多代表剧目中,她领衔主演的《三关点帅》唱响了三晋大地、黄河两岸,特别是这出戏拍成电影后,被中国梨园界称为晋剧史上的精品之作。李月仙高亢激昂的演唱、落落大方的身段,准确细腻的表演,被广大人民群众迷恋爱戴。谢涛是他的门生弟子。</p><p class="ql-block">李月仙的戏我看的颇多,她和高翠英(文武旦角艺术名家),张嘉盛在同一个剧团,而高翠英的母亲叫降春林,是我工段的职工,降常听我哼几句晋腔,知我所爱,便常给我弄票去欣赏,由此对戏曲愈加宠爱。高翠英亦是我省知名的表演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10、百听不厌马兆麟艺术传人——李月仙</p><p class="ql-block">马派传人李月仙,殊荣造诣太原延。</p><p class="ql-block">《齐王拉马》添新绿,</p><p class="ql-block">《杀驿观文》解旧烟。</p><p class="ql-block">《天女散花》真过瘾,</p><p class="ql-block">《深宫恩怨》细论渊。</p><p class="ql-block">芦花气韵情慷慨,</p><p class="ql-block">百看不烦艺术巅。</p> <p class="ql-block">十一、开拓创新晋剧名家——武忠</p> <p class="ql-block">武忠,1940年出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传承人之一,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津贴,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14岁学戏,有山西"周信芳"之誉。他的唱腔念白独具特色,表演触类旁通,并首次将京剧老爷戏搬上晋剧舞台。代表剧目有 《徐策跑城》《古城会》《卖画劈门》等,帽翅功被称作中华一绝。退休后,他坚持在公园义务指导票友,其门下弟子现有30余人。获太原市优秀艺术家称号。</p><p class="ql-block">当年我曾在武忠半坡西街附近的住宅区施工,我还认识他的一个门徒,他当年还年青,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偶在工地和我交谈并在我面前唱上一二段,令人赏心悦目。谁知后来他走红成为艺术名家。</p> <p class="ql-block">11、开拓创新晋剧名家——武忠</p><p class="ql-block">半坡遇见武忠人,谈笑风生近傍身。</p><p class="ql-block">《卖画劈门》夸果子,《侠情血泪》拜逢春。</p><p class="ql-block">跑城徐策唱三段,扮相关公动九邻。</p><p class="ql-block">岁月流年经坎坷,扬名一跃走麒麟。</p><p class="ql-block">注:果子即晋剧丁果仙大师,逢春即蒲剧闫逢春大师。</p> <p class="ql-block">十二、晋剧名家非遗传承人——阎慧贞</p> <p class="ql-block">阎慧贞,武忠之妻,武凌云之母。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丁派艺术的继承人,在观众中享有极高声誉。1939年出生,祖籍山西省寿阳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山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1984年获山西省振兴晋剧一级优秀表演奖,1956年考入太原晋剧一团,拜晋剧著名鼓师白晋山为师,专攻晋剧的戏曲音乐与文武表演。阎慧贞又拜晋剧艺术大师丁果仙为师,专攻晋剧须生,学习丁派舞台表演艺术,很快她便崭露头角,被丁果仙视为得意弟子, 受丁果仙大师亲传,学习《空城计》、《打金枝》、《四进士》、《双罗衫》、《八件衣》等多部剧目,全面继承了丁派的行腔韵味、表演风采。其唱腔有韵味、有节奏,尤擅长以唱功塑造舞台人物。如在《空城计》中把一个知多谋广的军事家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在《芦花》等剧中的独特表演,使她在晋剧众多须生中脱颖而出。阎慧贞不但在唱腔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在做功上也风韵无限、逼真传神,使人物充满艺术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阎慧贞有很多的徒弟和戏迷,其代表作包括《芦花》、《打金枝》、《双罗衫》、《蝴蝶杯》、《空城计》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武忠和闫慧贞的儿子武凌云儿媳王春梅。也是闻名晋剧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12、晋剧名家非遗传承人——阎慧贞</p><p class="ql-block">角色芳容弃俗姿,须生戏骨拂兰芝。</p><p class="ql-block">《芦花》气态音浑厚,《蝴蝶杯》情调润滋。</p><p class="ql-block">姚达登台甩袖定急,孔明摇扇抚琴迟。</p><p class="ql-block">夫妻绝配非遗葆,鼎盛梨园烂漫时。</p> <p class="ql-block">十三、全国劳模梅花奖获得者——宋转转</p> <p class="ql-block">  宋转转,山西省晋剧院团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垸津贴,晋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山西省政协委员,晋剧表演艺术家。一九五八年出生于山西省交城县广兴村一个贫苦的盲艺人家庭,从小受父母影响,酷爱艺术,十二岁选入交城县晋剧团,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幼年的苦寒生活造就了她倔强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她博览名家之长,汲取各流派的艺术营养,融会贯通,形成了风格独特、魅力无穷的“转转腔”。八0年到八五年的六年中,先后五次在山西省历次重大的专业评演中蟾宫摘桂,屡居榜首,一九九零年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并荣获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p> <p class="ql-block">13、全国劳模梅花奖获得者——宋转转</p><p class="ql-block">梅花大奖苦淘金,全国劳模暖众心。</p><p class="ql-block">下矿亲民常现影,助残扶困总闻音。</p><p class="ql-block">佳人酬报滋乡土,才子中魁壮鼓琴。</p><p class="ql-block">不负初衷评转转,甘为小草到如今。</p> <p class="ql-block">十四、梨园世家“晋剧皇后”——王愛愛</p> <p class="ql-block">王爱爱,女,山西榆次市人。国家一级演员,山西省著名表演艺术家,山西分会三、四届理事,山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五届委员。主工青衣。曾主演《打金枝》、《明公断》、《算粮》、《三上桃峰》、《走山》等剧目。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剧协副主席、山西省晋剧院名誉院长。晋剧皇后王爱爱七岁从艺,出身梨园世家,祖母为晋剧名旦筱桂花。十五六岁即以晋剧传统戏《教子》、《明公断》、《回龙阁》、《樊梨花》等唱做并重的剧目誉满三晋,被观众惊呼为“金嗓子”;50年代就教于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陈玉英,继承了陈派“咳咳腔”的艺术精华;60年代初,师从晋剧大师牛桂英,吸收了牛派稳健大方、委婉缠绵、以柔为主的风格;声震三晋、享誉华北的“爱爱腔”确立了“晋剧皇后”的不争地位。代表作有传统戏《打金枝》、《梵王宫》、《算粮》、《金水桥》等1961年赴京演出时,九进中南海,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p><p class="ql-block">她第一个老师奶奶筱桂花是张宝魁先生的及门弟子,第二个老师程玉英是说书红高书翰的亲传弟子,第三个老师牛桂英是李子健先生的授业弟子。她说我是站在晋剧发展史上各位巨人的肩头上的。”晋剧须生泰斗丁果仙”、“晋剧皇后王爱爱”——把晋剧推向辉煌的代表性人物。</p> <p class="ql-block">14.梨园世家“晋剧皇后”——王愛愛(新韵)</p><p class="ql-block">莜桂花为祖母娘,梨园名旦紫金镶。</p><p class="ql-block">从师大腕缠绵唱,访道禅机宛转扬。</p><p class="ql-block">动静台风行稳健,宽宏音域啸坚强。</p><p class="ql-block">明珠闪闪龙城亮,汾水长流愛愛腔。</p> <p class="ql-block">十五、须生翘楚鸣琴腔艺术创始人——张鸣琴</p> <p class="ql-block">张鸣琴,女,1938年出生,山西省孝义县人,1952年入孝义县新艺晋剧团,主攻须生,师承丁果仙。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孝义县新艺晋剧团划归四川成都,改称四川成都新艺晋剧团,任副团长。1962年从成都回来后,调入晋中专署晋剧团工作,曾任晋中专区晋剧团团长,1988年晋升国家一级演员,1994年退休。晋剧界认为张鸣琴是继丁果仙之后少有的晋剧好须生之一。做工自然,招式贴切,刻画细腻,神、情、言、色皆有分寸。在唱腔上汲取“丁派”神韵,结合自己独特的风格,遒劲于喷口,端庄于行腔,清晰于咬字,通达于腔势,唱人物、唱感觉、重音色、重声韵,具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纯朴节律和氤氲万象的自然美,被誉为丁派须生中的“鸣琴腔”。</p><p class="ql-block">1982年山西省优秀中青年演员评比演出中荣获一级优秀演员奖,1984年山西省“振兴晋剧”调演中荣获表演一等奖,1984年晋中地区文化系统“双争”竞赛活动中被评为精神文明突击手,1995年主演《空城计》荣获“宝中宝”杯全国中老年戏曲汇演牡丹奖,1999年在中国第五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特授予“映山红”荣誉奖。</p><p class="ql-block">张鸣琴晋剧活化石,丁果仙之后少有的好须生之一。</p> <p class="ql-block">15、须生翘楚鸣琴腔艺术创始人——张鸣琴</p><p class="ql-block">回肠荡气《下河东》,一曲《芦花》入碧空。</p><p class="ql-block">《血泪铭》中贤母慧,《打金枝》里帝王风。</p><p class="ql-block">雍容磊落薛平贵,潇洒铿锵演况公。</p><p class="ql-block">唱响北南巡紫禁,鸣琴戏界亦英雄。</p> <p class="ql-block">十六、惊艳国际的艺术人生——谢涛</p> <p class="ql-block">谢涛(1967年6月~)女,汉族,国家一级演员,主攻须生兼老生。毕业于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师从老一辈晋剧表演艺术家李月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务院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p><p class="ql-block">先后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特殊贡献奖、上海“白玉兰戏剧主角奖”、首届张庚戏曲学术提名、法国巴黎中国戏曲节“最佳女演员奖”、中美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金孔雀表演大奖”等多项国家及国际大奖。</p><p class="ql-block">代表作有:《傅山进京》《于成龙》《范进中举》《烂柯山下》《丁果仙》《起凤街》等。</p> <p class="ql-block">16、艳惊国际的艺术人生——谢涛《起凤街头》汾水滨,《烂柯山下》一枝春。</p><p class="ql-block">谢涛荣获梅花奖,项目非遗晋剧新。</p><p class="ql-block">范进仕途悲旧事,傅山悟道羡贤人。</p><p class="ql-block">巴黎节会最佳女,中美逢迎电影缤。</p> <p class="ql-block">十七、演绎春秋晋剧须生名家——孙红丽</p> <p class="ql-block">孙红丽,女,汉族,著名晋剧青年表演艺术家,晋剧老生,丁派传人,生于1967年,太原市阳曲县人。国家一级演员,山西省分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收姜维》、《空城计》等。</p><p class="ql-block">孙红丽曾受到过前辈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丁派传人白桂英、刘宝俊、马玉楼、杨效章、马派传人李月仙等老师的培养和支持,再加上本人的勤奋好学,刻苦努力,在艺术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深受广大戏迷喜爱和高度评价,多年来孙红丽在舞台上成功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p> <p class="ql-block">17、演绎春秋名震山西的艺术家——孙红丽</p><p class="ql-block">并州翘楚涌春晖,十六成名三晋威。</p><p class="ql-block">《日月图》中关隘险,《收姜维》里孔明岿。</p><p class="ql-block">登峰造极声情茂,字正腔圆悦耳飞。</p><p class="ql-block">炉火纯青形象美,家乡百姓捧芳菲。</p> <p class="ql-block">十八、旦角大师冀派艺术创始人——冀美莲</p> <p class="ql-block">冀美莲(1921年-1979年),晋剧女演员。山西文水县下曲镇人,后迁居文水城内西街定居。13岁拜王有福(艺名“一点红”)为师,攻学晋剧花旦,兼演刀马旦。她聪明好学,进步很快,后随师奔波于晋中各地演出,崭露头角。她长相俊秀,扮相妩媚动人,唱时委婉缠绵,做戏舒展大方,惟妙惟肖;台步、身段、眼神、手势,一招一式都充满艺术魅力。她功底扎实,戏路广,文武戏都有较深的造诣。她演妙龄少女,含情脉脉,神色温柔,不露不过,曲尽其妙;演巾帼英雄,做打利落,英姿飒爽,功中有情,情中有戏,将剧中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她的代表戏有《梵王宫》、《百花亭》、《戏叔》、《双锁山》、《七星庙》、《拾玉镯》、《打金枝》等。新中国建立后,她与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等晋剧表演艺术家同台演出,被誉为“晋剧四大名角” 之一。当她为晋剧事业培养人才发挥重要作用时,不幸身患疾病,治疗无效,于1979年12月16日在太原去世,终年58岁。</p> <p class="ql-block">18、旦角大师冀派创始人——冀美莲</p><p class="ql-block">铁骨铮铮书岁月,素心落落诉冬春。</p><p class="ql-block">不为日寇演吟曲,乐系黎民献苦辛。</p><p class="ql-block">《双锁山》深观造诣,《七星庙》寂品纯真。</p><p class="ql-block">功夫魅力风兼雨,花旦人生震九垠。</p> <p class="ql-block">十九、博采众长潜心戏剧艺术名家——栗桂莲</p> <p class="ql-block">栗桂莲,女,1959年7月出生,山西定襄人,党员,山西省晋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戏剧第八届“梅花奖”获得者,现为山西晋剧院青年团团长。她12岁考入山西戏曲学校,师承牛桂英,主攻青衣。1980年,主演《三击掌》,获得优秀表演奖。1982年,主演《痴梦》获省中青年调演一等奖。1986年主演《三娘教子》获省调演金牌奖。1992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2008年又一次获得网上观众投票新浪网首届“花鼎杯”最受尊敬的表演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19、博采众长潜心戏剧艺术名家——栗桂莲</p><p class="ql-block">梨园繁盛出奇葩,沱水潺湲翻浪花。</p><p class="ql-block">《六月雪》中冤女泪,《三娘教子》恨儿差。</p><p class="ql-block">随心明月歌今世,着意山乡气自华。</p><p class="ql-block">惊悉名媛先早逝,太行俯首落飞霞。</p> <p class="ql-block">二十、中国曲艺节观众最喜爱演员——詹丽华</p> <p class="ql-block">詹丽华,女,1970年11月生,忻州市定襄县人,省委党校函授本科学历,国家一级演员,二人台演员,主攻青衣、小旦,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第九届山西省青联委员,忻州市特级劳动模范。1986年9月参加工作,曾在在忻州市 北路梆子青年团,朔州市群众文化艺术馆工作。现任忻州市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第九届山西省青联委员,1989年,山西省振兴北路梆子调演获主角金牌奖。</p><p class="ql-block">1994年中国"小百花"越剧比赛获银奖。</p><p class="ql-block">2002年获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年终总决赛第二名。</p><p class="ql-block">2003年获第九届山西戏剧"杏花奖"表演奖。</p><p class="ql-block">2004年获由中宣部倡导,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陕西四省区举办的二人台艺术大赛最佳演员奖,并进京汇报演出,受到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年又获第二届中国戏曲红梅大赛金奖。</p><p class="ql-block">2005年获第七届中国曲艺节表演一等奖,中国戏剧最高奖小戏小品大赛第一名,并荣获全国唯一一位观众最喜爱的女演员奖。</p> <p class="ql-block">20、中国曲艺节观众最喜爱演员——詹丽华</p><p class="ql-block">山西梆子看恢弘,代代相传树缠藤。</p><p class="ql-block">《侨女李林》新获奖,《琴茄赋》曲又添增。</p><p class="ql-block">《星光大道》展风采,《芳草情深》殊誉昇。</p><p class="ql-block">北路丽华能瞩远,初心不改再长征。</p> <p class="ql-block">二十一、英姿飒爽文武全才梅花奖得主——高翠英</p> <p class="ql-block">高翠英,汾阳市肖家庄人,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筱派”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太原市实验晋剧团刀马旦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得主。现为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名誉院长,山西省政协委员。曾任山西省第九届人大代表,中国民主同盟第八届全国代表、她10岁从艺,先后受教于李芳茹、牛桂英、王少楼等名师,也曾拜尚小云为师。1962年,晋剧四大名旦之一“筱吉仙”张宝魁先生,还将自己拿手剧目《凤台关》亲传给了高翠英,使之在角色创造和演绎中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和升华。她的表演既有尚派的飘逸洒脱、雍容华贵,又有筱派的柔韧刚健、干净利落。在6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高翠英成功塑造了重点栩栩如生的艺术角色,代表剧目:《凤台关》《三关点帅》《杨门女将》《昭君出塞》《大刀王怀女》《天女散花》等。1988年05月16日,高翠英荣获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12年12月20日,高翠英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07月26日,高翠英入选2017年度“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p><p class="ql-block">她母亲降春林是公司职工,为人忠厚,勤劳质朴,知我爱晋剧,常给我弄票,所以高翠英、李月仙的戏看的相当多,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21、英姿飒爽文武全才梅花奖得主——高翠英</p><p class="ql-block">四旗扎靠芳姿爽,刀马功夫精武迷。</p><p class="ql-block">红玉抗金台上秀,昭君出塞垒边凄。</p><p class="ql-block">能歌凤雅幽情醉,善舞枭雄银幕提。</p><p class="ql-block">抽空偷闲常看戏,翠英演艺动虹霓。</p> <p class="ql-block">二十二、德艺双馨塞北明珠——一成凤英</p> <p class="ql-block">成凤英,北路梆子演员,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出生于1963年。她11岁考入山西省戏曲学校,先学旦角,后改小生。得老艺术家董福、李万林等指导,逐渐成为北路梆子的当家主演,被著名戏剧评论家郭汉城先生称誉为"塞北明珠"。现为忻州市北路梆子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 山西省第八次、第九次党代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剧协理事、忻州市剧协副主席。是一位难得的生旦两行,戏路宽广的全才演员,代表剧目:《八大锤》、《哭坟》、《画龙点睛》、《忠义侠》、《吕布与貂蝉》等。拍摄了戏曲电视剧《画龙点睛》荣获全国第二十一届大众电视"飞天奖"。在2002年山西省小戏、小品调演中,她以《江姐·别亲人》和《杀庙》参演,一个捧得两个一等奖。自己策划组织并主演现代戏《黄河管子声》参加山西省"杏花奖"荣获六项大奖受到了专家同仁的一致好评。此剧经过100多台戏的筛选在全国荣获"一等奖",进军全国第八届艺术节,并一举荣获最高政府奖"文华剧目奖"及"文华表演"个人单项奖,2000年获省劳动竞赛委员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山西省"特级劳模"。</p><p class="ql-block">2001年主演的戏曲电视剧"画龙点睛"获第二十一届大众电视"飞天奖"。2002年获第五届"山西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2年省小戏调演《杀庙》,《别亲人》均获表演一等奖。2003年组织策划主演大型现代戏《山女》获"杏花新剧目奖,2005年她主演的现代戏《黄河管子声》获"杏花新剧目奖"等六项大奖。2006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她主演的现代戏《黄河管子声》获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一等奖"。本人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2007年策划组织并主演的现代戏《黄河管子声》获第十二届"文华剧目奖"及"文华表演奖"、"文华导演奖"、"文华音乐奖"。</p> <p class="ql-block">22、德艺双馨塞北明珠——成凤英</p><p class="ql-block">剧种花丛璀璨园,</p><p class="ql-block">汾川陆续出名媛。</p><p class="ql-block">《飞天奖》并《画龙》戏,</p><p class="ql-block">《八大锤》兼《山女》喧。</p><p class="ql-block">日月谣乡情彼岸,黄河管子起声源。</p><p class="ql-block">凤英拚博多才学,塞北明珠赞美言。</p> <p class="ql-block">编辑刘如昇</p><p class="ql-block">制作刘如昇</p><p class="ql-block">配诗刘如昇</p> <p class="ql-block">简介:刘如昇网名:(以德福人)山西定襄人,生于1944年,党员,退休前任太原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副总经理,工程师,任山西瑞驰开发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现为太原诗词协会会员,爱文学,好旅游,有作品《不休集》、《不休诗词集》、《不休诗词续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