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培养孩子的独立性】</p><p class="ql-block">🍉🍉好的父母就像好的老师,要让自己渐渐成为孩子可有可无的人物。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运用自己的力量,对于这样的关系,父母会很满意。在和孩子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句子,暗示我们相信他们有能力为自己做出明智的决定。因此,当我们内心对孩子的要求的回应是“好的”时,我们可以构思一些陈述句来表达我们的观点,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下面有一些这样的表达方式:</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的话。”</p><p class="ql-block">“如果你真的希望。”</p><p class="ql-block">“你来决定这件事。”</p><p class="ql-block">“这真的取决于你自己。”</p><p class="ql-block">“这完全是你的选择。”</p><p class="ql-block">“不管你做出什么决定,我都没问题。”</p><p class="ql-block">🍉🍉我们回答“好的”,可能会使孩子感到满足,但是其他的陈述会给孩子额外的满意,因为他们自己作出了决定,他们会很高兴我们对他们的信任。</p><p class="ql-block">🍉🍉我们所有的父母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如果没有尊重,责任的教导会误入歧途。家务事、食物、家庭作业、零用钱、宠物、友谊,在这些领域,父母的指导是很重要的。孩子朝着独立的方向努力,我们的指导要想获得预期的效果,必须要对他们的努力保持敏感,要表示理解。</p><p class="ql-block"> ——周老师摘录</p> <p class="ql-block">🍓🍓我常常想,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应为受教育者传授知识,这些知识应该帮助孩子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教育应该造就一个人,而不是摧毁一个人,至少要让受教育者感到自得、快乐,而不是迷失、悲伤。我们的教育,却总是让“正常的”,成绩好的孩子得到鼓舞,让“不正常的”,成绩差的孩子受到屈辱。</p><p class="ql-block">🌷🌷在教育的历程中,没有一个受教育的人是该被放弃的,父母放弃子女是错的,教师放弃学生是错的,而孩子本人更没有理由放弃自己。因为自暴自弃,就不只是教育没希望,而是人类没有希望了。</p><p class="ql-block"> ——周志文《躲藏起来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 大多数家长都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实际上,让孩子只接近"赤",而不接触"墨"是不可能的。家长最多只能营造一个"赤"的家庭小环境,但孩子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很难不接触反象。</p><p class="ql-block">🎀 🎀 因此,只注重正面教育,忽视反面教育,显然难以使孩子适应复杂的社会另一半。家长应该像重视正面教育一样重视反面教育。具体讲反面教育有何作用呢?</p><p class="ql-block">🎀 🎀 通过反面教育,孩子会知道做事情很少是一帆风顺的,人们正当的合理的要求也不是总能实现的。这能使孩子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p><p class="ql-block">🎀 🎀 生活中的一些反面现象,如好心得不到理解、美好的事物受到挫折等,这往往能使孩子产生同情心和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 反面现象能使孩子看到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从而使孩子在感到同情、惋惜和愤怒和同时产生一种克服反面现象的心理需要。</p><p class="ql-block">🎀 🎀 如果始终生活在单纯的环境里,孩子就很难"长大"。这样的孩子将来肯定是脆弱的,而且也很难提高辨别能力。让孩子知道社会还有反面现象以及体验一些逆境的滋味,对加速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大有好处。</p><p class="ql-block"> ——宋老师</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写作是任心泉自然而然地流淌;那么,阅读就是让心灵自由自在地飞翔。</p><p class="ql-block">♥♥阅读的境界,是读到自己,读出问题。所谓“读到自己”,就是把自己放进书里去,是欣赏,是联想,是共鸣,是审美。所谓“读出问题”,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是思考,是质疑,是研究,是批判。</p><p class="ql-block">♥♥真正学识渊博的人,不会随时标榜自己博览群书,更不会在谈吐或写作时故意掉书袋。</p><p class="ql-block">♥♥把阅读汇入灵魂融入生活的人,是没有阅读痕迹的。</p><p class="ql-block">♥♥我一直认为,读书应该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当然,这里的快乐不单指阅读的愉悦,也指思考的幸福。</p><p class="ql-block">♥♥看了的书记不住,但坚持读书,所有读过的书都化作了你的精神养料。</p><p class="ql-block">♥♥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阅读,是可笑的。因此,每一个人也不应该因为别人没有读自己的书,而鄙薄别人。</p><p class="ql-block">♥♥阅读的目的,不是用别人的知识塞满自己的大脑,更不是任别人的意志主宰自己的精神,而是让智慧荡涤灵魂,用文明点燃思想,让自己拥有辽阔澄明的胸襟和一颗自由飞翔的心。</p><p class="ql-block">♥♥人之为人在于精神,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尽可能完整而完美地建构无愧于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精神世界。</p><p class="ql-block">♥♥怎样才能让孩子的思维长出“触角”呢?而且怎样才能让那些长出“触角”使他们对于书本知识随时保持一种高度的敏感呢?阅读!只有阅读,而且是带着思索的阅读,才能达到这一目的。</p><p class="ql-block">♥♥阅读能够生发思维触角。作为教师,不仅要通过阅读来促发学生的思维触角,还要善于帮助孩子更好地把这些思维的“触角”与要学的知识完美对接。这种对接的成就感,会激发孩子更强烈的阅读兴趣。而当班级里这样的“触角”越来越多时,课堂,就充满了无限可能。</p><p class="ql-block">♥♥阅读,不只是书籍上的圈点勾画,更要与作者心灵相通。带着自己的初心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去读,读出真义、读出行动、读出改变,才不负阅读不负卿。</p><p class="ql-block">♥♥人类有两种风景,自然的风景和精神的风景。行万里路,是为了看自然的风景;读万卷书,是为了看精神的风景。自然的风景是有限的,精神的风景是没有边际的,这才是无限风光的顶峰。</p><p class="ql-block"> ——魏老师</p> <p class="ql-block">🌵🌵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一个有朝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为了能够达到这些目标,父母需要学习怎样引导、规范孩子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一、树立学习的榜样。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家长做到不敷衍孩子,不食言。答应孩子的事说了一定会做到,那么孩子也会学大人的样子,做个言而有信的人。</p><p class="ql-block"> 二、冲突时先压下火气。为了避免和孩子正面冲突,遇到矛盾时,家长要先压下火气,深呼吸一分钟,再用平和的心态和孩子解决矛盾。</p><p class="ql-block"> 三、掌握孩子的感受。当家长学会倾听、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后,不仅会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家庭关系也会更加和谐。</p><p class="ql-block"> 四、帮孩子解决矛盾。当孩子和小伙伴发生摩擦的时候,家长要主动当和事佬,先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p><p class="ql-block"> 五、让孩子自己尝试。家长包办的越多,孩子依赖性就越强,家长只要肯放手,就会惊奇的发现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p><p class="ql-block">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只有做到理解、平等、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有担当、充满勇气、活力、正直的人。</p><p class="ql-block"> ——席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