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出世之心,入世而活

雨韵兰心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世俗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大系统,自有人类以来累积至今,人生于斯,长于斯,或多或少会染上世俗之气,成为一介俗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生而为人,谁能不俗?程度不同而矣。有人俗得清澈雅致些,有人俗得混沌污浊些,是哪一类俗,要看个人智慧修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世俗是一个大染缸。孩童的世界本是单纯明净的,快乐得很简单,但在这个大染缸里浸润久了,便逐渐有了世俗气,烦恼也多了。人的成长是一个很痛的过程,为什么呢?因为变得世俗了,原本单纯明净的心要面对种种世俗问题——各种规则、各种标准、各种眼光、各种评判、各种内心的欲望与攀比、命运的安排,于是人在世俗化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我,日常的一切都是为了适应世俗,还有多少快乐可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世俗的条条框框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没用的;有些是实的,有些是虚的;有些是人臆想出来的,这部分对个体来说尤应引起重视——“每个人都活在自己观念的牢笼里,找不到打开的钥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世俗是滚滚红尘,人是一粒微尘,被裹挟在其中,何其渺小。世俗的力量大到可怕,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思维,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观念,加之国之争斗、道德准绳、社会规则、政治要求、行业规则潜规则、世人自以为是的评判、人际间的猜度、亲子夫妻关系种种种种,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庞杂繁复,人拘囿其中,作茧自缚,不累、不焦虑才怪呢。把世俗看得越重的人,就越深受其害,活到头来,也不过俗人一个。穆旦说:“终其一生才发现,你所有的努力,不过完成了俗常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人值得骄傲的是会思考,悲哀的也是会思考。因为会思考,人多了好多世俗欲望,多了许多攀比之心,本来生活有“三”就好,却偏偏想要“五”,有了“五”之后,看见人家又有“七”了,于是一生奔波在攀比追逐的旅途上,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你转他也得转,于是有了个词叫“内卷”,很形象。“红尘”一词出自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之笔,红尘滚滚象征着俗世喧嚣,那么现代人的内卷就是在滚滚红尘中兴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旋风,大到国与国之争,小到身边的人际关系,这或大或小的旋风愈刮愈烈,直刮得天昏地暗,如此下去,还能看到澄明的世界吗?这就是我们所处的俗世真实的样子。</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生于俗世我们别无选择,被世俗浸染的过程,也是无人能够幸免,所不同的是,有的人浑浑噩噩被世俗裹挟了一辈子却全然不知,这很悲哀;有的人活着活着了悟了世俗的真相,逐渐脱离了世俗的羁绊,活出了自己的样子;有的人大彻大悟,跳出红尘外,怀慈悲之心俯瞰众生,行拯救之事;这需要大悟性、大智慧、大能力的人才能做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在我看来,人生有两次生命:一次是父母给的,成为人;一次是自己给的,生命的觉醒,成为智慧的人。智慧不是知识,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智慧。前面谈到观念,智慧是一次次打破固有观念,冲破世俗的束缚,让智识来到更高更广的空间回观世界,还世界本来的样子。智慧这东西可欲而不可求,要看个人的经历、悟性和造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人活一世,我们做不了大彻大悟的大能力者,至少要做一个智慧的人,能看清人生和世俗的本质,怀出世之心,入世而活,在纷繁芜杂的尘世中营造一隅清明,在人间烟火的熏染下活出几许雅致,如能七分俗气,三分脱俗,也不枉来这世上走这一遭。</span></p>